危科

wēi kē [ wei ke]
注音 ㄨㄟ ㄎㄜ

词语释义

高科。科举名登前列。

词语解释

  1. 高科。科举名登前列。

    《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吾弟聪明才智,早掇危科。”参见“ 危第 ”。

引证解释

⒈ 高科。科举名登前列。参见“危第”。

《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吾弟聪明才智,早掇危科。”

危科的网络释义

危科

  • 危科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wēi kē,基本意思是高科。科举名登前列。
  • 汉字详情

    wēi [wei]
    部首: 230
    笔画: 6
    五笔: QDB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MSU
    四角: 27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2) 同本义

    危,在高而惧也。——《说文》

    决危而美名者。——《鬼谷子》。注:“山高也。”

    榣木不生危。——《国语·晋语》。注:“高险也。”

    高而不危。——《孝经》。郑注:“殆也。”

    (3) 恐惧;忧惧

    窃为君危之。——《战国策·西周策》

    (4) 又如:人人自危;危心(心存戒惧);危怖(恐惧不安);危栗(恐惧战栗);危气(气馁;危惧);危悚(危悰,危惧);危视(惊视);危睇(俯视而感到惊恐)

    (5) 威胁,摧败

    能危山东者,强 秦也。——《战国策·齐策一》

    (6) 使危险;伤害;损伤

    今先生之立法术,设度数,臣窃以为危于身而殆于躯。——《韩非子·问田》

    危士臣,构怨于诸侯。——《孟子·梁惠王上》

    (7) 又如:危国(危害国家)

    (8) 败亡,灭亡

    魏必危。——《战国策·秦策四》

    (9) 怀疑,疑虑

    夫妻相冒,日以相危。——《吕氏春秋·明理》

    形容词

    (1) 高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唐· 高适《听张立本女吟》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

    断壁危楼。——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危楼(高楼);危巧(高峻而精巧);危邪(高而偏斜);危岑(高峻的山峰);危砌(高墙);危柯(高枝);危亭(耸立于高处的亭子);危冠(古时的高冠);危台(高台)

    (3) 危险; 危难

    法不信,则君行危矣。——《韩非子·有度》

    亡弗不能存,危弗能安。——《韩非子·十过》

    危而不持。——《论语·李氏》

    安危不可知。——《汉书·李广苏建传》

    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危急存亡。

    (4) 又如:危地(危险的地方);危急存亡之秋(危险急迫到了决定生死存亡的关头);危道(危险的措施);危行(危险的行动);危危(极其危险);危困(危急困穷);危脆(危险脆弱)

    (5) 很陡峭的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唐· 王维《过香积寺》

    (6) 又如:危径(险峻的山路);危狭(险峻狭窄);危峭(高峻峭拔);危峨(高峻的山岭);危峰(高峻的山峰);危崖(高峻的悬崖);危朗(高峻而开朗);危峦(险峻的山峦);危壁(陡峭的山崖)

    (7) 特指人将死

    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素问》。王冰注:“危者,言其近死犹有生者也。”

    (8) 又如:病危;垂危

    (9) 绷得紧;强劲

    丰肉而短,宽缓以荼,若是者为之危弓,危弓为之安矢。——《周礼》

    (10) 端正

    危然处其所而反其性。——《庄子》

    (11) 又如:危坐(端坐;正坐)

    (12) 不正

    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非地不安也,危足无所履者,凡在言也。——《荀子》

    名词

    (1) 屋脊

    痤( 范痤)因上屋骑危。——《史记·魏世家》

    (2) 艰难困苦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

    (3) 姓

    副词

    几乎;差点儿

    我危得之。——《汉书》。颜师古注: 孟康曰:“危,殆也。我殆得为天子也。”

    英文翻译

    dangerous, precarious; high

    方言集汇

    ◎ 粤语:ngai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gui2 [东莞腔] ngui2 [梅县腔] ngui2 [台湾四县腔] ngui2 [客英字典] ngui2 [陆丰腔] ngui3 [客语拼音字汇] ngui2 [宝安腔] ngui2 [海陆丰腔] ngui2
    ◎ 潮州话:ngui5 (ngûi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魚爲支B合平聲合口三等支Bŋĭwengye/ngwe
    [ke]
    部首: 505
    笔画: 9
    五笔: TUF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DYJ
    四角: 249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禾,从斗。“斗”的意思是“量”。合起来指衡量、分别谷子的等级品类。本义:品类,等级)

    (2) 同本义

    科,程也。——《说文》

    为力不同科。——《论语·八佾》

    与此同科。——《论衡·幸偶》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巧曹》

    (3) 又如:科品(种类;等级);科荣(科第荣华);科爵(指封建王朝官员的品级爵位)

    (4) 法令;刑律

    三仪同科。——《太玄·玄离》。注:“法也。”

    从水之科满。——《太玄·从》。注:“法也。”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科防互设(条律禁令交相设置);科文(法令条文);科令(法令;律条);科戒(修道的戒律、法规)

    (6) 科举考试的科目或等第

    设程试之科,重金爵之赏。——韦昭《博奕论》

    (7) 又如:科分(科举中式之年份);科甲出身(由科举及第而取得入仕的资格);科法(科举取士之法);科贡(泛指科举)

    (8) 条款;段落

    科条既备。——《战国策·秦策》

    (9) 又如:科段(指文章的段落或部分);科条(科目,项目;条例;谓分类整理成条款、纲目)

    (10) 法式;规制 。如:科式(法式。指宗教仪式);科制(制度;程式)

    (11) 课程或业务的分类 。如:文科;工科;理科;科本(课本,教科书)

    (12) 官署或机关中按工作性质分设的部门 。如:科研所(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科业(指行业中的某一部门);科道(指科道两衙门)

    (13) 指科斗文字。我国古代字体之一。以其笔划头圆大、尾细长、状似蝌蚪而得名 。如:科斗文(科斗文字);科斗字(科斗文字);科斗书(科斗文字);科斗籍(古文经籍)

    (14) 传统戏剧角色的动作

    鼓三通,锣三下科。——《窦娥冤》

    (15) 又如:打科;笑科

    (16) 草丛 。如:科生(丛生);科藤(藤的一种。可以作杖、编席、制绳索)

    (17) 通“窠”。坎;坑

    其于木也,为科上槁。——《易·说卦》

    盈科而后进。——《孟子·离娄下》

    (18) 又如:科子(坑子);科臼(窠臼);科雉(刚出窠之雉;幼雉)

    动词

    (1) 审理狱讼;判刑 。如:科罪(判处罪刑,依律断罪);科半(指依刑律减半判罪);科决(审理判决);科案(审理查究案件)

    (2) 考较;查核 。如:科计(估量;计算);科校(稽核);科问(查问)

    (3) 课税,征税

    假此科敛丁口。——《聊斋志异》

    (4) 又如:科派(摊派);科差(向官府缴纳的捐税和承担的差役);科敛(聚敛,收取财物)

    (5) 谓参加科举考试 。如:科甲(旧时指科举);科进(通过科考取得进士出身);科诏(指关于科举的诏令)

    (6) 修剪枝蔓;芟除芜秽 。如:科柏(修剪柏树。祭扫灵墓);科斧(蚕桑工具之一种。用以砍除桑树繁枝)

    形容词

    空虚

    其于木也,为科上槁。——《易·说卦》。孔颖达疏:“科,空也。阴在内为空。木即空中者,上必枯槁。”

    英文翻译

    section, department, science

    方言集汇

    ◎ 粤语:fo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o1 [陆丰腔] ko1 [梅县腔] ko1 [沙头角腔] ko1 [东莞腔] ko1 [台湾四县腔] ko1 [客语拼音字汇] ko1 [海陆丰腔] ko1 [宝安腔] k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八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禾戈一合平聲合口一等kʰuɑkhua/q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