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围

bāo wéi [ bao wei]
繁体 包圍
注音 ㄅㄠ ㄨㄟ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包围 bāowéi

(1) 四面围住,使其无法逃跑

连夜急行军,在拂晓前包围了直罗镇。——《奠基礼》
surround;encircle

词语解释

  1. 四面围住。

    《文献通考·田赋六》:“ 延福 等五十四圩,周迴一百五十餘里,包围诸圩在内。”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我们被夜的网、星星的网包围着。” 萧红 《夜风》:“兵们从东墙回转来,把 张二叔 的房舍包围了。”

  2. 军事术语。(1)正面进攻的同时,向敌人的侧翼和后方进攻,以求围歼敌人的行动。(2)对敌军作战所形成的态势,如三面包围或四面包围等。

引证解释

⒈ 四面围住。

《文献通考·田赋六》:“延福等五十四圩,周迴一百五十餘里,包围诸圩在内。”
巴金《春天里的秋天》:“我们被夜的网、星星的网包围着。”
萧红《夜风》:“兵们从东墙回转来,把张二叔的房舍包围了。”

⒉ 军事术语。(1)正面进攻的同时,向敌人的侧翼和后方进攻,以求围歼敌人的行动。(2)对敌军作战所形成的态势,如三面包围或四面包围等。

包围的国语词典

四面围住。

如:「警方把赌窟团团包围,准备来个一网打尽。」

包围的网络释义

包围

  • 包围:汉语词语
  • 包围:苏打绿演唱歌曲
  • 包围:冷漠演唱的歌曲
  • 包围:张杰演唱歌曲
  • 包围:魏晖倪演唱的歌曲
  • 包围 (汉语词语)

  • 包围,指四面围住,使其无法逃跑。语出《文献通考·田赋六》:“ 延福 等五十四圩,周回一百五十馀里,包围诸圩在内。”
  • 包围的翻译

    英语: to surround, to encircle, to hem in
    德语: einkreisen, einschließen; umzingeln (S)​
    法语: encercler, assiéger

    包围造句

    我解放大军以压倒优势的兵力包围了这座城市。
    英雄连在拂晓前包围了驻守车站的敌人。
    我军采取四面包围办法歼击敌人。
    看见一团战士处于敌人包围之中,他却按兵不动。
    面包牛奶包围下的我,仍然钟情妈妈熬的玉米粥。
    游击队员采用金蝉脱壳之计,顺利钻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敌军官兵听到被包围的消息后,都像冷水浇头,没了生气。
    王二小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把敌人带进包围圈。
    洪水已经包围了村庄,情况十分严重。
    在我军的重重包围下,城里的侵略军惊恐万状,简直如热锅上的蚂蚁。
    红军浴血奋战,终于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在刑警队的围追堵截下,罪犯惊惶失措,落入包围圈。
    我军终于冲破了敌人的重兵包围。
    我军把城市包围起来,获得兵不血刃的胜利。
    群众团团包围住了凶手。
    敌军在我重重包围之下,弹尽援绝,只好缴械投降。
    我军包围石城后,吓得守敌失魂落魄,急忙挂起白旗宣布投降。
    我被父爱的暖流紧紧包围,顿时泪如雨下。
    经过三天三夜的战略转移,部队终于从敌人的包围中摆脱出来。
    我军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利用农村包围城市,打得敌人防不胜防。

    汉字详情

    bāo [bao]
    部首: 202
    笔画: 5
    五笔: QN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PRU
    四角: 277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外边是“勹”。中间是个“巳”( )字,“象子未成形”。“勹”就是“包”的本字。本义:裹)

    (2) 用纸、布等裹东西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诗·召南·野有死麕》

    草木渐包。——《书·禹贡》

    包有鱼。——《易·姤》

    包之以虎皮。——《礼记·乐记》

    (3) 又如:纸包不住火;包缠(包裹缠绕)

    (4) 包含,包容。里面含有

    举一滴可包陵谷。——唐· 李朝威《柳毅传》

    皆包在诸谷中。——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把小费包在内;包函(包有,含有);包吞(包含);包荒(掩饰;遮盖;原谅,宽容)

    (6) 包围。四面围住

    河水分流,包山而过。——《水经注·河水》

    (7) 又如:包络(包围环绕)

    (8) 保证,担保

    包你没事。——萧德祥《杀狗劝夫》

    (9) 又如:包换;包退;包赔;包管(保证;保险;保单);包票

    (10) 约定专用

    烂倾新酿酒,包载下江船。——梅尧臣《村豪诗》

    (11) 又如:全包(全部占有);包饭;包厢;包程;包机

    (12) 承担,即答应负责办好 。如:包销;包办;包产;包工;包医;包教

    (13) 镀上一层 。如:包金;包银

    (14) 做 。如:包饺子

    名词

    (1) 装东西的袋子 。如:书包;旅行包;行李包

    (2) 包裹起来的东西 。如:药包;邮包;包复(包袱。用布包起来的包裹)

    (3) 因碰撞而引起的肿块 。如:脑门儿上碰了个包;脚上起了个包

    (4) 一种带馅的蒸熟的食物 。如:菜包;汤包

    (5) 毡制的圆顶帐篷 。如:蒙古包

    (6) 姓

    量词

    (1) 包装好的一堆单件

    五官掾献橘数包。——《后汉书·杨由传》

    (2) 又如:一包香烟

    英文翻译

    wrap, pack, bundle; package

    方言集汇

    ◎ 粤语:baau1
    ◎ 客家话:[梅县腔] bau1 [台湾四县腔] bau1 [客英字典] bau1 [陆丰腔] bau1 [客语拼音字汇] bau1 [东莞腔] bau1 [沙头角腔] bau1 [宝安腔] bau1 [海陆丰腔] bau1
    ◎ 潮州话:b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布交平聲開口二等pauprau/peau
    wéi [wei]
    部首: 335
    笔画: 7
    五笔: LFN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WQS
    四角: 605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囗,韦声。“囗”是“围”的古字。本义:环绕)

    (2) 同本义

    囗,回也,象回币之形。——《说文》。段注:“按,围绕, 周围字当用此。”

    围,裹也。——《广雅·释诂四》

    范围天地之化。——《易·系辞上》

    以其一为之被而围之。——《周礼·考工记·庐人》

    (3) 又如:围堑(围绕营垒的壕沟);围圆(圆形围墙);围地(四周山川环绕,形势险峻的地方);围屏(屏风);围落(篱笆,栅栏)

    (4) 包围

    秦之围 邯郸。——《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兵围邯郸。——《史记·魏公子列传》

    江都围急。——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四面围住。——《广东军务记》

    (5) 又如:围歼;围守(包围监守);围取(包围夺取)

    (6) 防守

    围,守也。——《说文》

    围不言战。——《公羊传·庄公十年》

    (7) 又如:围落(藩篱。借指防卫)

    (8) 通“违”。违背;离开

    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围之。——《管子·形势》

    则王以春围其农,夏食其食,秋取其刈,冬陈其宝。——《商君书·徕民》

    名词

    (1) 围子,用土、石、荆棘等围成的防御设施

    敕军营更筑严围。——《三国志》

    (2) 打猎的围场;围猎

    百官戎服骑从,鼓行入围。——《隋书》

    (3) 封建帝王出外所圈设的禁区

    今皇上巡幸曰围,取巡狩义。——俞正燮《癸巳存稿》

    (4) 围田。围占江湖淤滩造的田

    (5) 区域

    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诗·商颂·长发》

    (6) 四周,周边(多指周边的长度) 。如:四围都是花

    (7) 包围圈

    外围合。——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即撤围。

    (8) 姓

    量词

    (1) 用于四周有围栏或可用以围裹的东西。如:一围玉带

    (2) 计量圆周的约略单位,指两只胳膊合围起来的长度,也指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围的长度。如:十围;腰阔数围;大树絮之百围

    英文翻译

    surround, encircle, corral

    方言集汇

    ◎ 粤语:wai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