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抄

bāo chāo [ bao chao]
注音 ㄅㄠ ㄔㄠ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包抄 bāochāo

(1) 绕到敌人背面或侧翼进攻敌人

outflank

词语解释

  1. 亦作“ 包钞 ”。绕到敌人侧面或背后去攻击。

    郑观应 《盛世危言·海防上》:“次调 中洋 、 台湾 、南 澳 之舟师,为接应包抄之举。” 遯庐 《童子军》第三出:“一个个神虬露鳞爪……才逆击,又包钞。” 杨朔 《北线》:“排长要派人两面包抄。”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包钞”。绕到敌人侧面或背后去攻击。

郑观应《盛世危言·海防上》:“次调中洋、台湾 、南澳之舟师,为接应包抄之举。”
遯庐《童子军》第三出:“一个个神虬露鳞爪……才逆击,又包钞。”
杨朔《北线》:“排长要派人两面包抄。”

包抄的国语词典

从敌人侧面或背面进行包围攻击。

如:「警方分三路人马包抄过去,让那些歹徒措手不及。」

包抄的网络释义

包抄

  • 包抄,读作bāo chāo,汉语词语,指绕到敌人背面或侧翼进攻敌人。
  • 包抄的翻译

    英语: to outflank, to envelop
    法语: tourner, déborder

    包抄造句

    我军从后面包抄过去,截断了敌人的退路。
    原来日军由汉奸带路,从背后包抄上来。
    这时候你就没资格琢磨迂回包抄、花样百出的玩调动了。
    凭借精准的枪法和协调的团队策略,他们成功包抄困在圣殿里的绝地,无情地将他们击毙。
    队伍行至小白屯时,敌人已经发现义勇军包抄上来,于是迅速解围后撤。
    逃入港口既不能守卫内海,又不能保全实力;而无能的陆军任敌人包抄后路,把“固若金汤”的旅顺及威海两大港口拱手让人,使辽东、华北门户洞开。
    广东队杨斌左路传中,蔡镜源摆渡至门前,卢琳包抄空门完成绝杀。
    阿雷特的手下当然也听见了,在蓝色霓虹灯的照射下,他们像影子一样从台球桌后走出,朝毫无还手之力的对手包抄过去。
    车外,七八名身穿黄绿色制服的执法人员,开始从东西南北包抄上来。
    那闪移的蓝色身影忽然就那么一头栽倒了下来,随着林间的这声响动,还没有发现宾利车内异常善的两名雇佣特种兵迅速地向声音处包抄了过来。
    团团围住,随后便齐头并进,同时往山顶包抄了过去。
    就在民警准备采取行动包抄过去时,车内一名男子发现情况不妙,打开车门弃车逃跑。
    在许多的月夜,坐在戈壁滩上,沙尘及其包括的土腥气从四面包抄。
    连日来,驻马店市及其各县区的森林警方,每天夜里驱车巡逻麦地,听到“突突突突”的拖拉机噪音,就“寻音”包抄过去。
    走廊太窄了,让我从侧翼包抄后用毒气突袭敌人吧。
    革霸暂停进攻,为大范围包抄做准备。
    孙英剑和民警们从两面包抄过去。
    此时,两名民警借着楼顶的水箱,避开了小伙子的视线,从后面包抄上来,未等小伙子反应过来,将他按倒在地。
    守门员张烈看上去注意力不太集中,任由皮球从头顶划过,左边包抄上来的悉尼队员将球弹射回来,好在皮球在贵州球迷的惊呼声里滑门而出。
    在宝安区的一个卸油点,有过案底的卸油点老板一看见缉私人员冲进来,拔腿就往树林里跑,但没跑几步,就被对面包抄过来的另一组缉私人员抓获。

    汉字详情

    bāo [bao]
    部首: 202
    笔画: 5
    五笔: QN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PRU
    四角: 277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外边是“勹”。中间是个“巳”( )字,“象子未成形”。“勹”就是“包”的本字。本义:裹)

    (2) 用纸、布等裹东西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诗·召南·野有死麕》

    草木渐包。——《书·禹贡》

    包有鱼。——《易·姤》

    包之以虎皮。——《礼记·乐记》

    (3) 又如:纸包不住火;包缠(包裹缠绕)

    (4) 包含,包容。里面含有

    举一滴可包陵谷。——唐· 李朝威《柳毅传》

    皆包在诸谷中。——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把小费包在内;包函(包有,含有);包吞(包含);包荒(掩饰;遮盖;原谅,宽容)

    (6) 包围。四面围住

    河水分流,包山而过。——《水经注·河水》

    (7) 又如:包络(包围环绕)

    (8) 保证,担保

    包你没事。——萧德祥《杀狗劝夫》

    (9) 又如:包换;包退;包赔;包管(保证;保险;保单);包票

    (10) 约定专用

    烂倾新酿酒,包载下江船。——梅尧臣《村豪诗》

    (11) 又如:全包(全部占有);包饭;包厢;包程;包机

    (12) 承担,即答应负责办好 。如:包销;包办;包产;包工;包医;包教

    (13) 镀上一层 。如:包金;包银

    (14) 做 。如:包饺子

    名词

    (1) 装东西的袋子 。如:书包;旅行包;行李包

    (2) 包裹起来的东西 。如:药包;邮包;包复(包袱。用布包起来的包裹)

    (3) 因碰撞而引起的肿块 。如:脑门儿上碰了个包;脚上起了个包

    (4) 一种带馅的蒸熟的食物 。如:菜包;汤包

    (5) 毡制的圆顶帐篷 。如:蒙古包

    (6) 姓

    量词

    (1) 包装好的一堆单件

    五官掾献橘数包。——《后汉书·杨由传》

    (2) 又如:一包香烟

    英文翻译

    wrap, pack, bundle; package

    方言集汇

    ◎ 粤语:baau1
    ◎ 客家话:[梅县腔] bau1 [台湾四县腔] bau1 [客英字典] bau1 [陆丰腔] bau1 [客语拼音字汇] bau1 [东莞腔] bau1 [沙头角腔] bau1 [宝安腔] bau1 [海陆丰腔] bau1
    ◎ 潮州话:b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布交平聲開口二等pauprau/peau
    chāo [chao]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ITT
    五行:
    仓颉: QFH
    四角: 590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少声。本义:叉取)

    (2) 同本义

    (3) 掠取,抢掠 。如:抄暴(以武力掠取);抄夺(抢劫掠夺);抄掠(搜劫他人财物)

    (4) 抄写 。如:抄集(抄录编集);抄白(抄本;副本)

    (5) 搜查并没收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忽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抄籍(抄没并登记归公);抄没(查抄没收)

    (7) 从侧面绕过去 。如:抄击(绕道击敌);抄近(走近路)

    (8) 两手交叉在胸前或背后插在袖筒里 。如:抄手;抄着腰(叉着腰)

    (9) 顺手牵羊拿走 。如:谁把我的字典抄走了

    (10) 迅速拿起 。如:抄起一把锹就走了

    名词

    匙子;小勺

    两个初煨黄栗子,半抄新炒白芝麻。——《清史稿》

    英文翻译

    copy, confiscate, seize

    方言集汇

    ◎ 粤语:caau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au1 [梅县腔] cau1 [沙头角腔] cau1 [客英字典] cau1 [台湾四县腔] cau1 [客语拼音字汇] cau1 cau4 [陆丰腔] cau1 [宝安腔] cau1 [东莞腔] cau1
    ◎ 潮州话:c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楚交平聲開口二等chrau/chauʧʰ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