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亦作“劳劳嚷嚷”。亦作“劳劳穰穰”。
纷扰;劳碌。
烦躁不安。
亦作:劳劳嚷嚷劳劳穰穰词语解释
亦作“ 劳劳嚷嚷 ”。亦作“ 劳劳穰穰 ”。纷扰;劳碌。
《朱子语类》卷二四:“更不有许多劳劳攘攘,如议亲、议贤,议能、议功之类。” 元 宫天挺 《七里滩》第一折:“则咱这醉眼覷日月,不来来往往;则咱这醉眼覷富贵,不劳劳穰穰。” 明 冯惟敏 《耍孩儿·十自由》套曲:“耳啊,不平言懒待听,耳不听心不忧,劳劳攘攘龙蛇鬭。”
烦躁不安。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鬢云乱,慵整琼釵,劳劳攘攘,身心一片没处安排。”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四折:“好着我慌慌乱乱,劳劳嚷嚷,怨怨哀哀。”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劳劳嚷嚷”。亦作“劳劳穰穰”。
⒉ 纷扰;劳碌。
引《朱子语类》卷二四:“更不有许多劳劳攘攘,如议亲、议贤,议能、议功之类。”
元宫天挺《七里滩》第一折:“则咱这醉眼覷日月,不来来往往;则咱这醉眼覷富贵,不劳劳穰穰。”
明冯惟敏《耍孩儿·十自由》套曲:“耳啊,不平言懒待听,耳不听心不忧,劳劳攘攘龙蛇鬭。”
⒊ 烦躁不安。
引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七:“鬢云乱,慵整琼釵,劳劳攘攘,身心一片没处安排。”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四折:“好着我慌慌乱乱,劳劳嚷嚷,怨怨哀哀。”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焱(
),即“焰”的本字,表示灯火通明;中间是“冖”字,表示房屋;下面是“力”,表示用力。夜间劳作。本义:努力劳动;使受辛苦)(2) 同本义
是犹推舟于陆地,劳而无功。——《庄子》
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3) 又如:劳心焦思(苦思苦想);劳民(劳役人民);劳民动众(动用众多民力去做某件事);劳师(使军队劳累;劳军)
(4) 烦劳;麻烦
劳各位等了许久,兄弟非常抱歉。——巴金《家》
(5) 又如:劳尊(表示客气的敬词。劳驾);劳扰(烦劳打扰)
(6) 慰劳
公劳之日。——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莫我肯劳。——《诗经·魏风·硕鼠》
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孟子·滕文公上》
(7) 又如:劳农(慰勉农耕);劳赐(慰劳赏赐);劳兵(慰劳军队)
(8) 耗损 。如:劳费(耗费人力、精力或财力);劳毁(耗费,损坏);劳怯(虚弱之症)
(9) 忧愁;愁苦
实劳我心。——《诗·邶风·燕燕》
(10) 又如:劳人(劳苦忧伤之人);劳结(郁结。指积在心中的忧思)
(11) 通“捞”。夺取
牺牲不劳,则牛马育。——《管子·小匡》《方言》注:“捞,取也。古无捞字,借劳为之。”
形容词
(1) 劳累,疲劳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劳其筋骨。——《孟子·告子下》
历农亩之劳。——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好逸恶劳。——清· 黄宗羲《原君》
事力劳而供养薄——《韩非子·五蠹》
(2) 又如:劳碌(劳苦忙碌);劳佚(劳苦与安佚);劳倦(劳累疲倦);劳烦(劳累麻烦);劳竭(疲劳枯竭)
(3) 辛苦;费力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又如:劳谦(勤劳谦虚);劳谦日昃(恭谨勤劳,直到太阳偏西);劳劳扰扰(忙忙碌碌)
名词
(1) 劳绩,小功
奉厚而无劳。——《战国策·赵策》
又口舌为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劳伐(功劳,功绩);劳效(功效;功绩);劳烈(劳绩;功业)
(3) 泛称一般的操作,工作 。如:劳作(劳动;工作);劳事(劳动操作之事);劳烈(劳绩;功业)
(4) 劳动者 。如:劳资关系;劳歌(劳动者之歌)
(5) 疾病 。如:劳复(大病初愈,气血尚虚,若劳累过度,容易复发)
(6) 通“耢”。摩田农具
劳亦再遍。——《齐民要术·耕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lau5 lau3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焱(
),即“焰”的本字,表示灯火通明;中间是“冖”字,表示房屋;下面是“力”,表示用力。夜间劳作。本义:努力劳动;使受辛苦)(2) 同本义
是犹推舟于陆地,劳而无功。——《庄子》
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3) 又如:劳心焦思(苦思苦想);劳民(劳役人民);劳民动众(动用众多民力去做某件事);劳师(使军队劳累;劳军)
(4) 烦劳;麻烦
劳各位等了许久,兄弟非常抱歉。——巴金《家》
(5) 又如:劳尊(表示客气的敬词。劳驾);劳扰(烦劳打扰)
(6) 慰劳
公劳之日。——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莫我肯劳。——《诗经·魏风·硕鼠》
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孟子·滕文公上》
(7) 又如:劳农(慰勉农耕);劳赐(慰劳赏赐);劳兵(慰劳军队)
(8) 耗损 。如:劳费(耗费人力、精力或财力);劳毁(耗费,损坏);劳怯(虚弱之症)
(9) 忧愁;愁苦
实劳我心。——《诗·邶风·燕燕》
(10) 又如:劳人(劳苦忧伤之人);劳结(郁结。指积在心中的忧思)
(11) 通“捞”。夺取
牺牲不劳,则牛马育。——《管子·小匡》《方言》注:“捞,取也。古无捞字,借劳为之。”
形容词
(1) 劳累,疲劳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劳其筋骨。——《孟子·告子下》
历农亩之劳。——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好逸恶劳。——清· 黄宗羲《原君》
事力劳而供养薄——《韩非子·五蠹》
(2) 又如:劳碌(劳苦忙碌);劳佚(劳苦与安佚);劳倦(劳累疲倦);劳烦(劳累麻烦);劳竭(疲劳枯竭)
(3) 辛苦;费力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又如:劳谦(勤劳谦虚);劳谦日昃(恭谨勤劳,直到太阳偏西);劳劳扰扰(忙忙碌碌)
名词
(1) 劳绩,小功
奉厚而无劳。——《战国策·赵策》
又口舌为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劳伐(功劳,功绩);劳效(功效;功绩);劳烈(劳绩;功业)
(3) 泛称一般的操作,工作 。如:劳作(劳动;工作);劳事(劳动操作之事);劳烈(劳绩;功业)
(4) 劳动者 。如:劳资关系;劳歌(劳动者之歌)
(5) 疾病 。如:劳复(大病初愈,气血尚虚,若劳累过度,容易复发)
(6) 通“耢”。摩田农具
劳亦再遍。——《齐民要术·耕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lau5 lau3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襄(
)声。本义:推让,退让)(2) 同本义
攘,推也。——《说文》。谓推手使前拱揖之容也,字亦作儴。
左右攘辟。——《礼记·曲礼上》
小子何敢攘焉。——《史记·太史公自序》
随流而攘。——《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却退也。”
盛揖攘之容。——《汉书·礼乐志》
合于尧之克攘。——《汉书·艺文志》
(3) 排斥,努力消去
攘,除也。——《广韵》
攘夷狄。——《公羊传·僖公四年》
反离谤而见攘。——《楚辞·七谏·沈江》
攘白翟之地。——《国语·齐语》
攘弃仁义。——《庄子·胠箧》
(4) 又如:攘斥(排斥;驱除);攘抑(排除抑止);攘患(排除祸患);攘贪(排除贪欲);攘讨(驱除讨伐);攘却(驱除);攘夷(攘狄。抗拒异族入侵);攘狱(拒捕)
(5) 止
既从竖而横构,亦风除而雨攘。——南朝梁· 沈约《郊居赋》
(6) 侵略
诸侯暴乱,擅相攘伐。——《庄子·渔父》
南夷相攘。——《汉书·严助传》。注:“谓相侵夺也。”
(7) 又如:攘伐(侵夺交战);攘肌及骨(比喻侵及腹地);攘争(争夺);攘服(征服);攘杀(掠夺毁坏);攘掊(掠夺搜括);攘略(侵夺);攘剽(掠夺)
(8) 偷,盗窃
请损之,丹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孟子·滕文公下》
(9) 又如:攘盗(攘窃,盗窃,抢夺);攘鸡(偷鸡);攘取(窃取;夺取)
(10) 破坏安宁;骚动
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庄子·外物》
(11) 又如:攘扰(扰乱);攘攘熙熙(喧嚷纷杂貌);攘攘劳劳(忙乱辛劳);攘乱(扰乱)
(12) 捋起
冯妇攘臂下车。——《孟子·尽心下》
攘袖见素手。——魏· 曹植《美女篇》
(13) 又如:攘襟(攘衽。揭起衣襟);攘袖(卷起衣袖);攘袪(攘袂。捋上衣袖);攘肱(攘臂);攘卷(捋袖举拳);攘手(攘臂)
(14) 夺
自幼时每争攘饮食。——《金史》
(15) 容忍
忍尤而攘垢。——《楚辞·离骚》
(16) 又如:攘诟(容忍耻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ong2 rong5 [梅县腔] jong2 [宝安腔] ngiong5 ngion2 [客英字典] jong2 jong5 [台湾四县腔] jong2 jong5 [东莞腔] ngio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iong3 ngiong4
◎ 潮州话:riang2(jíang) riang5(jîa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穰 | 汝陽 | 日 | 陽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三等 | 陽 | 宕 | njang/rang | nʑĭaŋ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襄(
)声。本义:推让,退让)(2) 同本义
攘,推也。——《说文》。谓推手使前拱揖之容也,字亦作儴。
左右攘辟。——《礼记·曲礼上》
小子何敢攘焉。——《史记·太史公自序》
随流而攘。——《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却退也。”
盛揖攘之容。——《汉书·礼乐志》
合于尧之克攘。——《汉书·艺文志》
(3) 排斥,努力消去
攘,除也。——《广韵》
攘夷狄。——《公羊传·僖公四年》
反离谤而见攘。——《楚辞·七谏·沈江》
攘白翟之地。——《国语·齐语》
攘弃仁义。——《庄子·胠箧》
(4) 又如:攘斥(排斥;驱除);攘抑(排除抑止);攘患(排除祸患);攘贪(排除贪欲);攘讨(驱除讨伐);攘却(驱除);攘夷(攘狄。抗拒异族入侵);攘狱(拒捕)
(5) 止
既从竖而横构,亦风除而雨攘。——南朝梁· 沈约《郊居赋》
(6) 侵略
诸侯暴乱,擅相攘伐。——《庄子·渔父》
南夷相攘。——《汉书·严助传》。注:“谓相侵夺也。”
(7) 又如:攘伐(侵夺交战);攘肌及骨(比喻侵及腹地);攘争(争夺);攘服(征服);攘杀(掠夺毁坏);攘掊(掠夺搜括);攘略(侵夺);攘剽(掠夺)
(8) 偷,盗窃
请损之,丹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孟子·滕文公下》
(9) 又如:攘盗(攘窃,盗窃,抢夺);攘鸡(偷鸡);攘取(窃取;夺取)
(10) 破坏安宁;骚动
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庄子·外物》
(11) 又如:攘扰(扰乱);攘攘熙熙(喧嚷纷杂貌);攘攘劳劳(忙乱辛劳);攘乱(扰乱)
(12) 捋起
冯妇攘臂下车。——《孟子·尽心下》
攘袖见素手。——魏· 曹植《美女篇》
(13) 又如:攘襟(攘衽。揭起衣襟);攘袖(卷起衣袖);攘袪(攘袂。捋上衣袖);攘肱(攘臂);攘卷(捋袖举拳);攘手(攘臂)
(14) 夺
自幼时每争攘饮食。——《金史》
(15) 容忍
忍尤而攘垢。——《楚辞·离骚》
(16) 又如:攘诟(容忍耻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ong2 rong5 [梅县腔] jong2 [宝安腔] ngiong5 ngion2 [客英字典] jong2 jong5 [台湾四县腔] jong2 jong5 [东莞腔] ngio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iong3 ngiong4
◎ 潮州话:riang2(jíang) riang5(jîa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穰 | 汝陽 | 日 | 陽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三等 | 陽 | 宕 | njang/rang | nʑĭa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