刎脰
注音
ㄨㄣˇ ㄉㄡˋ
词语释义
犹刎颈。
词语解释
犹刎颈。
《穀梁传·僖公十年》:“﹝ 世子 曰﹞‘吾寧自杀以安吾君,以 重耳 为寄矣。’刎脰而死。” 陆德明 释文:“脰,音豆,颈也。”
引证解释
⒈ 犹刎颈。
引《穀梁传·僖公十年》:“﹝世子曰﹞‘吾寧自杀以安吾君,以重耳为寄矣。’刎脰而死。”
陆德明释文:“脰,音豆,颈也。”
刎脰的网络释义
刎脰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刀,勿声。本义:割脖子)
(2) 同本义
刎,刭也。——《说文新附》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种霸越而灭吴兮,终刎颈于属镂。—— 刘基《述志赋》
(3) 又如:自刎(割颈部自杀);刎脰(刎颈。割脖子,自杀)
(4) 割断
刎,断也。——《博雅》
刎,亡粉切,割也。——《玉篇》
马前不得进,后不得退,遂避而逸,因下抽刀而刎其脚。——《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英文翻译
behead, cut throat
方言集汇
◎ 粤语:man5
◎ 客家话:[宝安腔] wut7 [梅县腔] wut7 [台湾四县腔] wut7 [客英字典] vut7 [客语拼音字汇] vun3 [海陆丰腔] wut7 [东莞腔] wun3
◎ 潮州话:何温4(忽);又:毛温4(吻),hug4 mug4 (huk muk)
◎ 客家话:[宝安腔] wut7 [梅县腔] wut7 [台湾四县腔] wut7 [客英字典] vut7 [客语拼音字汇] vun3 [海陆丰腔] wut7 [东莞腔] wun3
◎ 潮州话:何温4(忽);又:毛温4(吻),hug4 mug4 (huk mu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八吻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吻 | 武粉 | 明 | 文 | 上聲 | 吻 | 合口三等 | 文 | 臻 | myonx/miuun | mĭuə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豆声。本义:脖子)
(2) 同本义 。又如:脰鸣(用颈项鸣叫)
(3) “脰”假借为“头”,头颅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4) 咽喉
咽,咽物也,…青、 徐谓之脰,物投其中,受而下之也。——《释名·释形体》
英文翻译
the neck
方言集汇
◎ 粤语:da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eu6 [客英字典] teu5 [台湾四县腔] teu5 [梅县腔] teu5 [客语拼音字汇] teu4
◎ 潮州话:dau7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eu6 [客英字典] teu5 [台湾四县腔] teu5 [梅县腔] teu5 [客语拼音字汇] teu4
◎ 潮州话:dau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十候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豆 | 田候 | 定 | 侯 | 去聲 | 宥 | 開口一等 | 侯 | 流 | duh/dow | dʰu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