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防老

yǎng ér fáng lǎo [ yang er fang lao]
繁体 養兒防老
注音 一ㄤˇ ㄦˊ ㄈㄤˊ ㄌㄠ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亦泛指养育子女以防老年无依靠。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宋 陈元靓《事林广记》:“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成语辨析

防;不能写作“房”。

成语用法

养儿防老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常与积谷防饥连用。

引证解释

⒈ 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亦泛指养育子女以防老年无依靠。参见“养儿防老,积穀防飢”。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断曹国舅公案传》:“养儿防老从来有,积穀防飢自古闻。”
林斤澜《春雷》:“好吧,偏心眼就偏心眼吧。养儿防老,闺女早晚是人家的人。”
洪深《女人女人》第一幕:“‘积谷防饥,养儿防老’,有了孩子,一个人到老才有依靠。”
《光明日报》1992.5.27:“‘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等妨碍计划生育的传统观念,遇到一个新的挑战者--计划生育保险。”

养儿防老的网络释义

养儿防老

  • 讲述普通下岗工人张三奖,和老伴儿何冬诗一起照顾患老年痴呆症的母亲方小翠多年。儿子张邵文是个典型的理科男,结识了孔雀女郝思琪,未想她的父亲就是昔年与三奖有些宿怨的师弟郝靳忠。两人的婚事因为两位老爸的介入而波澜不断,而富二代高帅和郝思琪的表妹齐佳也让两人的感情生活不那么一帆风顺,好在有情人在历经波折后终成眷属。婚后郝思琪因很不适应住在公婆家而与张邵文屡次闹别扭,富爸爸郝靳忠则想将女婿张邵文从穷爸爸张三奖身边争取走,这可是“养儿防老”思想根深蒂固的张三奖所不能忍受的,而张邵文的身世之谜也随着一个神秘的女人洪玲秀的出现而逐渐揭开,张、郝两家在经历了亲情、事业的考验之后,开始了新的生活。
  • 养儿防老造句

    我们要消除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
    当今社会的养老制度正冲击着养儿防老的旧传统观念。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是我国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
    几千年来"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旧观念,在文化不发达的山区,至今仍是根深蒂固。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是中国千年来的传统思想。
    积谷防饥,养儿防老,多个儿子多份福,二叔,做人谁都没个准儿,斗大蜡烛难照后!……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大抵就是如此吧!夏末跑到明宇大厦楼下的时候,保安看他冒冒失失的往里冲,慌忙把他拦下。
    这不如及时享乐,把多余的精力放在养儿防老上有意义。
    他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天经地义,没有哪个后辈敢不给的。
    俗话说“养儿防老”,可在赡养老人这道考题面前,张老汉夫妇最疼爱的“宝贝蛋”没有及格。
    然而,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已在人们思想观念中根深蒂固。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觉悟,“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是对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一种承袭。
    难忘您粗茶淡饭,将我养大;难忘您一声长叹,半壶老酒。都说养儿防老,可儿山高水远留他乡,而您再苦再累不张口。愿您父亲节快乐!
    而更重要的是,老年人自身也要改变观念,无论是居家养老还是进养老公寓,都需要对“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观念有释怀的心态。
    成熟的男人更多的考虑女人的头脑,当然最基本的条件还是得有象样的外貌。成熟的女人倒开始考虑男人下半辈子可不可以养老。俗话说:养儿防老,找到一个好男人,养前夫儿子的老都没问题了。
    还有“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家庭保障模式,将孩子当做养老的重要保障。
    不一样,这事反映我们养老有问题,其实可以到福利院养老,但大家都知道现在条件下的福利院不温暖,还频发虐待老人事件,所以不得已又回到养儿防老上来。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在传统的观念里,居家养老模式成为第一代农民工没有选择的选择。
    然而,农民则不然,几千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根深蒂固。
    长久以来为什么男孩被看作是更慷慨的恩赐呢?因为养儿防老,在父母看来,儿子能为他们将来的养老提供更可靠的经济保障。

    汉字详情

    yǎng [yang]
    部首: 213
    笔画: 9
    五笔: UDY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OLL
    四角: 8022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2) 供养,奉养;抚育

    养,供养也。——《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

    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礼记·郊特牲》

    殳能生之不能养之。——《荀子·礼论》

    养不亏。——《韩非子·五蠹》

    监门之养。

    不食力而养足。——《韩非子·五蠹》

    养公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供养卒大恩。

    归养。——《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养父母。——宋· 王安石《伤仲永》

    (3) 又如:养娇囡(因父母溺爱而性格骄纵的姑娘);养家人(担负赡养全家生计的人);养济院(孤老院。专收鳏寡孤独老人的慈善机构)

    (4) 饲养

    驯养一虫。——《聊斋志异·促织》

    于盆而养。

    笼养之。

    (5) 又如:养鸡;养狗;养牛;养马

    (6) 生育

    家家养男当门户。——唐·张籍《筑城词》

    (7) 又如:养孩子

    (8) 培养,修养

    立太傅少傅以养之。——《礼记·文王世子》。注:“犹教之。”

    养其旁条。——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9) 又如:养息机(修养身心;修炼);养材儿(正处在教养阶段学习干活的少年);养廉银子(清朝按职务等级,在常俸之外另给官吏的银钱);养士(培养人才)

    (10) 保养

    养其根。——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养其身。——宋· 苏轼《教战守》

    养之太过。

    (11) 又如:养身(保养身体。同养生)

    (12) 治,调养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

    (13) 又如:养疴(调养疾病)

    (14) 蓄养 。如:养痈贻患(养痈成患);养疥成疮(喻姑息小恶,酿成大患);养女吊妇(勾引妇女乱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养婆娘(男子与非婚女人发生私情);养女婿(养汉子。女人与非婚男子发生私情);养奸(使奸邪得以滋长)

    (15) 贮藏 。如:养羞(把食物贮藏起来)

    (16) 隐,隐蔽 。如:养晦(隐居匿藏以等待时机)

    形容词

    (1) 由非亲生父母的人养育的 。如:养娘(指乳母或婢女);养爷(扶养自己长大的男仆)

    (2) 通“痒”。皮肤受刺激,产生欲搔的感觉

    骨体肤理辨寒暑疾痒。——《荀子·荣辱》。杨倞注:“养与痒同。”

    疾、养、凔、热、滑、铍、轻、重,以形体异。——《荀子·正名》

    名词

    英文翻译

    raise, rear, bring up; support

    方言集汇

    ◎ 粤语:joeng5

    宋本广韵

    ér [er]
    部首: 209
    笔画: 2
    五笔: QTN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LU
    四角: 220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 同本义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3)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4)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如:儿孙满堂;小儿;儿女夫妻(结发夫妻,从小的夫妻);儿女之情(指青年男女之间相爱的情感)

    (5) 长辈对幼辈的称呼。亦用作轻蔑之称 。如:儿郎(将帅对士兵的称呼)

    (6) 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儿,子也。——《广雅·释亲》

    汤为儿守舍。——《汉书·张汤传》

    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汉书·项藉传》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阿爷无大儿。——《乐府诗集·木兰诗》

    (7) 又如:儿媳(即儿媳妇);儿子花(儿子的影子);儿曹(儿辈);儿息(子息)

    (8) 男青年 。如:儿孩儿(男孩子);儿男(男孩,男子)

    (9) 年轻人;青年 。如:健儿

    (10) 我

    (11) 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2) 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13) 又如:儿家(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你,称女子)

    (14) 弟对兄的自称

    乃以延宗为相国、 并州刺史,总 山西兵事。 谓曰∶“ 并州阿兄取,儿今去也。”——《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

    形容词

    (1) 雄性——多指牲畜 。如:儿猫(公猫)

    (2) 自己的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宣和中士女观灯者赐酒。有夫妇并游,不获同进,其妇蒙赐,辄怀酒杯,谢词曰:“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盟。”上赐之。——《月令广义》


    (1) 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2) 多用作名词后缀 (1)∶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2)∶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3)∶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4)∶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3) 动词的后缀。如:玩儿;火儿

    (4) 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英文翻译

    son, child; KangXi radical 10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潮州话:r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如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njin/rin
    fáng [fang]
    部首: 212
    笔画: 6
    五笔: BY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NLYHS
    四角: 7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方声。本义:堤坝)

    (2) 同本义

    防,堤也。——《说文》

    以防止水。——《周礼·稻人》

    町原防。——《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祭防与水庸。——《礼记·郊特性》

    大者为之堤,小者为之防。——《管子·度地》

    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吕氏春秋·慎小》。又如:防隅(水防山隅);沟防;堤防

    (3) 要塞;关防 。如:钜防(防门);边防;防秋(秋季的边防)

    (4) 地名

    (5) 春秋陈邑,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北

    (6) 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费城县东北

    (7) 春秋宋地,后属鲁,在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南

    (8) 通“房”。住室

    夏,有芝生殿防内中。——《史记·武帝本纪》

    筑宫其上,名曰宣防。——《汉书·沟洫志》

    (9) 姓

    动词

    (1) 筑堤

    善防者水淫之。——《周礼·考工记》

    (2) 防止;防备

    不防川。——《国语·周语》。注:“障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上》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防强盗;防雨;防辅(防止和辅导);防侍(防备侍卫);防患(防止祸患)

    (4) 防守;防御;防卫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唐· 杜甫《兵车行》

    昼夜防拒,凡八十余日,城再崩再完,卒得不陷。——清· 朱克敬《瞑庵杂识》

    (5) 又如:防拒(防卫抵御);防把(防御把守);防戍(防守边境);防营(防守地方的军队);防塞(防卫堵绝)

    (6) 堵塞 。如:防微杜渐(坏事在隐微、缓慢的产生时,就要加以预防、堵塞);防芽遏萌(在不良事物刚萌芽时加以防堵)

    (7) 遮蔽 。如:防露(遮蔽雾露的侵袭)

    英文翻译

    defend; prevent; embank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fo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ong2 [客语拼音字汇] fong2 [沙头角腔] fong2 [东莞腔] fong2 [陆丰腔] fong3 [宝安腔] fong2 [台湾四县腔] fong2 [客英字典] fong2 [梅县腔] f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符方陽合平聲合口三等byang/bvangbʰĭwaŋ
    部首: 334
    笔画: 6
    五笔: FTXB

    英文翻译

    old, aged; experienc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