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

xiōng dì [ xiong di]
注音 ㄒㄩㄥ ㄉ一ˋ

词语释义

兄弟 xiōng di

1.  哥哥和弟弟。

brother;

2.  古代对同等宗亲的称呼。

3.  古代姐妹亦称兄弟。

4.  古代对姻亲之间同辈男子的称呼。

5.  古代对亲戚的统称。

6.  指同等国家或王室。

7.  泛称意气相投志同道合的人。

兄弟 xiōng di

1.  专指弟弟。

brother;

2.  男子自称。

词语解释

  1. 哥哥和弟弟。

    《尔雅·释亲》:“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诗·小雅·常棣》:“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郑玄 笺:“人之恩亲,无如兄弟之最厚。”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婚媾不通,兄弟永絶。” 元 李直夫 《冻苏秦》第二折:“兄弟如同手足,手足断了再难续。”

  2. 姐妹。古代姐妹亦称兄弟。

    《孟子·万章上》:“ 弥子 之妻与 子路 之妻,兄弟也。”《明史·费宏传》:“ 宏 从弟编修 寀 ,其妻与 濠 妻,兄弟也。”

  3. 古代对同姓宗亲的称呼。

    《仪礼·丧服》:“大夫之子於兄弟,降一等。” 郑玄 注:“兄弟,犹言族亲也。”《诗·小雅·常棣序》:“常棣,燕兄弟也。” 孔颖达 疏:“兄弟者,共父之亲,推而广之,同姓宗族皆是也。”

  4. 古代对姻亲之间同辈男子的称呼。因亦借指婚姻嫁娶。

    《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曰联兄弟。” 郑玄 注:“兄弟,昏姻嫁娶也。” 孙诒让 正义:“谓异姓兄弟也。”《仪礼·曾子问》:“如壻之父母死,则女之家亦使人弔……壻已葬,壻之伯父致命女氏曰:‘某之子有父母之丧,不得嗣为兄弟,使某致命。’女氏许诺而弗敢嫁,礼也。”《公羊传·僖公二十五年》:“其言来逆妇何?兄弟辞也。” 何休 注:“ 宋 鲁 之间名结婚姻为兄弟。”

  5. 古代对亲戚的统称。

    《诗·小雅·伐木》:“籩豆有践,兄弟无远。” 郑玄 笺:“兄弟,父之党,母之党。”《仪礼·士冠礼》:“兄弟毕袗去。” 郑玄 注:“兄弟,主人亲戚也。” 清 凤韶 《凤氏经说·九族无外兄弟有外》:“经称兄弟,同异姓皆有之。”

  6. 指同姓国家。

    《书·蔡仲之命》:“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 孔 传:“以蕃屏王室,以和协同姓之邦。”《晏子春秋·问上七》:“昔吾先君 桓公 ,有 管仲 夷吾 保乂 齐国 ,能遂武功而立文德,纠合兄弟,抚存 冀州 。” 张纯一 校注:“谓兄弟之国。”《史记·晋世家》:“ 曹 , 叔振鐸 之后; 晋 , 唐叔 之后,合诸侯而灭兄弟,非礼。”

  7. 比喻两者相似,不相上下。

    《论语·子路》:“子曰:‘ 鲁 卫 之政,兄弟也。’” 何晏 集解:“ 鲁 , 周公 之封; 卫 , 康叔 之封。 周公 康叔 既为兄弟, 康叔 睦於 周公 ,其国之政,亦如兄弟。” 邢昺 疏:“此章 孔子 评论 鲁 卫 二国之政相似,如 周公 康叔 之为兄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孟阳 景阳 ,才綺而相埒,可谓 鲁 卫 之政,兄弟之文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在 中国 的王道,看去虽然好象是和霸道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8. 泛称意气相投或志同道合的人。亦以称友情深笃的人。

    元 郑光祖 《老君堂》第二折:“兄弟每,量 唐童 何足道哉!”《水浒传》第七五回:“ 吴用 道:‘哥哥,你休执迷!招安须自有日,如何怪得众兄弟们发怒?’”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四章:“兄弟们,酒喝够了,快吃饭吧!” 清 刘大櫆 《送张闲中序》:“於是吾徒夙与 张君 有兄弟之好者,各为歌诗以送之。”

  9. 对弟弟的称呼。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思量了,兄弟 欢郎 忒年纪小。”《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王爵 见了兄弟病势,已到十分,涕泣道:‘怎便狼狈至此?’”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 伯夷 ﹞把手一摆,意思是请兄弟在阶沿上坐下。”

  10. 10.男子自称。

    《老残游记》第三回:“那年,兄弟署 曹州 的时候,几乎无一天无盗案。” 孙中山 《国民会议足以解决中国内乱》:“诸君,兄弟向来主张和平统一的人。”

兄弟的国语词典

弟弟。

如:「道上兄弟」。

兄弟的翻译

英语: brothers, younger brother, CL:
德语: Brüder, ältere und jüngere Brüder (S)​
法语: frères, fraternel

兄弟造句

寝室里的兄弟每天都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你们兄弟间为争遗产而诉讼,财产未争到手,诉讼费却花了不少,这岂不是薰莸异器,律师得利了吗?
四海之内皆兄弟,我们要加强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往来。
他们几兄弟到处打家劫舍。
他们兄弟俩难舍难分,相互说着勉励的话。
几个兄弟中,唯独他游手好閒,才会落得今日一事无成。
他们兄弟之间壁垒森严,互不来往已多年了。
兄弟阋墙,只能为他人所趁。
我们应给工人兄弟唱一支赞歌。
他们兄弟俩失散多年后又团聚了。
妈妈突然病饭,爸爸又不在家,我们兄弟简直六神无主。
营救人员在第三天才打开房门,发现两兄弟竟安然无恙。
同胞兄弟是骨肉至亲,应加强团结。
刘备和关羽、张飞是披肝沥胆,同心同德的结义兄弟。
你们兄弟二人都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真可谓金友玉昆、人才出于一家!
爹妈好不容易才把我们兄弟姐妹拉扯大。
小明说他在游戏里结识了推心置腹的兄弟。也找到了心心相印红颜。
两兄弟都是彪形大汉,浓眉大眼,樵苏不爨。
兄弟之间不睦是不近人情的。
兄弟应该情同手足,同心协力,怎么可以同室操戈呢?

汉字详情

xiōng [xiong]
部首: 209
笔画: 5
五笔: KQ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RHU
四角: 60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据甲骨文,上为“口”,下为匍伏的人。小篆从口,从儿(人)。象一人在对天祈祷,是“祝”的本字。本义:兄长)

(2) 同本义

兄,长也。——《说文》

男子先生为兄。——《尔雅》

兄及弟矣,式相好矣。——《诗·小雅·斯干》

(3) 又如:乃兄(你的哥哥);令兄(尊兄,尊称对方的哥哥);愚兄(哥哥自己谦称);家兄(谦称自己的哥哥)

(4) 亲戚中同辈男性中年龄比自己大的

表兄下马步堤岸,上船拜吾兄。——唐· 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

(5) 又如:表兄;内兄;姻克;堂兄

(6) 对他人的尊称

兄知之,勿为他人言也。——柳宗元《与肖翰林佝俛书》

(7) 又如:学兄;仁兄

(8) 古代亦以称姐

弥子之妻与 子路之妻,兄弟也。——《孟子·万章上》

俾同气女兄,摩笄引决。——唐· 刘知几《史通》

(9) 指物之先生而大者

是故其耨也,长其兄而去其弟。——《吕氏春秋》。高诱注:“养大杀小。”

英文翻译

elder bro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hing1
◎ 客家话:[梅县腔] hiung1 [客语拼音字汇] hiung1 [客英字典] hiung1 [宝安腔] hiung1 [海陆丰腔] hiung1 [台湾四县腔] hiung1 [沙头角腔] hiung1 [东莞腔] hiung1 [陆丰腔] hiu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許榮庚三合平聲合口三等hyeng/xwangxĭwɐŋ
[di]
部首: 312
笔画: 7
五笔: UXHT
吉凶:
仓颉: CNLH
四角: 8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有绳索围绕于“弋”,象竖立有杈的短木桩。绳索捆束木桩,就出现了一圈一圈的“次第”。本义:次第)

(2) 同本义

弟,韦束之次第也。——《说文》

乱必有弟。大乱五,小乱三。——《吕氏春秋·原乱》

(3) 弟弟

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尔雅·释亲》

如兄如弟。——《诗·邶风·谷风》

称小功以下为兄弟,大功以上为昆弟。——《仪礼·丧服》

联兄弟。——《周礼·大司徒》。注:“兄弟婚姻嫁聚也。”

(4) 又如:弟老的(排行最小的);弟郎(兄弟);弟兄相狱(兄弟相互诉讼);弟昆(弟兄);弟息(弟弟与儿子);弟道(做弟弟应遵守的道德标准)

(5) 泛指亲戚或亲族中辈分相同的而年纪较小的男子 。如:表弟;堂弟;弟长(年少者与年长者)

(6) 朋友相互间的谦称——多用于书信中 。如:小弟;愚弟

(7) 门生;学生 。如:徒弟;弟子孩儿(骂人语。婊子养的,妓女生的孩儿)

(8) 古代亦称妹为弟

弥子之妻与 子路之妻,兄弟也。——《孟子》

动词

通“悌”。敬爱兄长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兴?——《论语·学而》

国有礼有乐,有诗有画,有善有修,有孝有弟,有廉有辩。——《商君书·去强》

能以事亲谓之孝,能以事兄谓之弟,能以事上谓之顺,能以使下谓之君。——《荀子·王制》

僚友称其弟也。——《礼记·曲礼上》

英文翻译

young brother; junior; i, me

方言集汇

◎ 粤语:dai6 tai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i5 [陆丰腔] ti5 [梅县腔] tai1 ti5 [沙头角腔] ti5 tai1 [客语拼音字汇] tai1 ti4 [海陆丰腔] ti6 tai1 [东莞腔] ti3 tai3 [宝安腔] ti3 [台湾四县腔] ti5 tai1
◎ 潮州话:d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禮齊開上聲開口四等dʰieidex/dej

兄弟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