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撰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1.伪造杜撰。《旧唐书·则天皇后纪》:“有沙门十人伪撰《大云经》。” 宋 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书类》“《古三坟书》一卷”:“ 晁公武 云:‘ 张商英 伪撰。’” 清 崔述 《考信录提要·总目》“《补上古考信录》二卷”:“加以 杨 墨 之徒,欲絀 唐 虞 三代之治,藉其荒远无徵,乃妄造名号,伪撰事跡,以申其邪説。”
引证解释
⒈ 伪造杜撰。
引《旧唐书·则天皇后纪》:“有沙门十人伪撰《大云经》。”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书类》“《古三坟书》一卷”:“晁公武云:‘ 张商英伪撰。’”
清崔述《考信录提要·总目》“《补上古考信录》二卷”:“加以杨墨之徒,欲絀唐虞三代之治,藉其荒远无徵,乃妄造名号,伪撰事跡,以申其邪説。”
⒉ 指伪造的作品。
引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叙》:“古集间有一二附益伪撰,不足称数,故不之及。”
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九讲:“实际上它与《最上乘论》是同一种作品,都认为弘忍所撰,但《师资记》断定它为伪撰。”
伪撰的网络释义
伪撰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为,为亦声。本义:欺诈)
(2) 同本义
伪,诈也。——《说文》。徐锴曰:“伪者,人为之,非天真也。”
无或诈伪淫巧。——《礼记·月令》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荀子·性恶篇》
(3) 又如:伪诈(欺诈);伪怠(欺诈懈怠);伪服(骗居尊位);伪人(伪夫。伪善、诈伪之人);伪巧(诈伪奸滑);伪臣(诈伪之臣);伪民(诈伪的人);伪行(诈伪的行为)
(4) 人为;矫饰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5) 伪装;假装
然则舜伪喜者与?——《孟子·万章上》
(6) 又如:伪廉(假装廉洁);伪行(假装出某种行为;假装);伪冒(假冒;冒充);伪从(假作同意);伪让(假意谦让)
(7) 伪造,假作 。如:伪易(作假偷换);伪作(假造);伪从(假作同意)
形容词
(1) 虚假;不真实
作伪主以行。——《礼记·曾子问》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庄子·齐物论》
寄伪儿啼。——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古书之正伪。——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伪为屋券。——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家藏伪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伪言(虚假的言论);伪名(假名);伪行(虚假的行为);伪命(虚假的命令);伪辞(虚假的言辞);伪态(虚伪的态度);伪意(虚假的心意);伪戾(诈伪乖戾);伪俗(诈伪的风气)
(3) 非法;非正统
且臣少事伪朝。——晋· 李密《陈情表》
(4) 又如:伪政府;伪组织;伪庭(伪朝);伪师(僭伪、非正统政权的军队);伪国(僭伪之国);伪朝( 伪、非正统的王朝)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巽(
)声。本义:写作,纂集成整体)(2) 同本义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杜甫《洗兵马》
撰长书以为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撰文(写文章);撰次(写作;记述);撰刻(撰写而勒刻);撰修(书写。编撰);撰碑(撰写碑文)
(4) 纂集
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曹丕《与吴质书》
(5) 又如:撰具(编成);撰定(编定;写定);撰造(创作;编制)
(6) 制造
乃采凫氏,撰鸣钟,火天地之炉,扇阴阳之炭。——李白《化城寺大钟铭》
(7) 建造
撰得绝似,但欠鸡鸣犬吠耳。——罗大经《鹤林玉露》
(8) 拿住,持
撰杖屦。——《礼记·曲礼》。注:“犹持也。”
撰余辔兮高驼翔。—— 屈原《九歌》
名词
(1) 数 指天地阴阳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易·系辞下》
(2) 才具,才干
三子者之撰。——《论语·先进》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ien3 [台湾四县腔] con3 sien3 [客语拼音字汇] con3 [东莞腔] zon5 [客英字典] sien3 con3 cion5 con5 [宝安腔] con3 | sen3 [陆丰腔] con6 [海陆丰腔] con3 sie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撰 | 雛鯇 | 崇 | 刪合 | 上聲 | 潸 | 合口二等 | 刪 | 山 | zruanx/droaan | dʒʰw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