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彩色

wěi cǎi sè [wei cai se]
注音 ㄨㄟˇ ㄘㄞˇ ㄙㄜˋ

词语释义

伪彩色(Pseudo-color)图像的每个像素的颜色不是由每个基本色分量的数值直接决定,实际上是把像素当成调色板(Palettes)或颜色查找表(Color Look-Up Table,CLUT)的表项入口地址,根据该地址可查找出包含实际R、G、B的强度值,如果图像中的颜色在调色板或彩色查找表中不存在,则调色板会用一个最为接近的颜色来匹配。

汉字详情

wěi [wei]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YLY
五行:
仓颉: OIKS
四角: 24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为,为亦声。本义:欺诈)

(2) 同本义

伪,诈也。——《说文》。徐锴曰:“伪者,人为之,非天真也。”

无或诈伪淫巧。——《礼记·月令》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荀子·性恶篇》

(3) 又如:伪诈(欺诈);伪怠(欺诈懈怠);伪服(骗居尊位);伪人(伪夫。伪善、诈伪之人);伪巧(诈伪奸滑);伪臣(诈伪之臣);伪民(诈伪的人);伪行(诈伪的行为)

(4) 人为;矫饰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5) 伪装;假装

然则舜伪喜者与?——《孟子·万章上》

(6) 又如:伪廉(假装廉洁);伪行(假装出某种行为;假装);伪冒(假冒;冒充);伪从(假作同意);伪让(假意谦让)

(7) 伪造,假作 。如:伪易(作假偷换);伪作(假造);伪从(假作同意)

形容词

(1) 虚假;不真实

作伪主以行。——《礼记·曾子问》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庄子·齐物论》

寄伪儿啼。——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古书之正伪。——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伪为屋券。——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家藏伪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伪言(虚假的言论);伪名(假名);伪行(虚假的行为);伪命(虚假的命令);伪辞(虚假的言辞);伪态(虚伪的态度);伪意(虚假的心意);伪戾(诈伪乖戾);伪俗(诈伪的风气)

(3) 非法;非正统

且臣少事伪朝。——晋· 李密《陈情表》

(4) 又如:伪政府;伪组织;伪庭(伪朝);伪师(僭伪、非正统政权的军队);伪国(僭伪之国);伪朝( 伪、非正统的王朝)

英文翻译

false, counterfeit, bogus

方言集汇

◎ 粤语:ngai6

宋本广韵

cǎi [cai]
部首: 326
笔画: 11
五笔: ESE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BDHHH
四角: 2292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彡( shān),采声。从“彡”表示与图画、文饰相关。本义:文采,文章才华)

(2) 同本义

延之与 陈郡谢灵运俱以词彩齐名。——《宋书·颜延之传》

(3) 彩色的丝织品。又作“綵”

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彩仗(彩饰的仪仗);剪彩;张灯结彩

(5) 指某些赌博、竞赛等赢得的财物

大博争雄好彩来,全盘一掷万人开。———李白《送外甥郑灌从军》

(6) 又如:彩战(指博戏争胜);中彩;得彩;彩品(竞赛的奖品)

(7) 光彩,光泽 。如:彩线(比喻带有脸上脂粉的眼泪);彩绚(绚丽多彩)

(8) 负伤流血 。如:挂彩

(1) 彩色,各种颜色

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早发白帝城》

(2) 又如:五彩;彩章(彩色涂饰);彩错(色彩交错);彩服

(3) 得好运

且休提这恩德无涯,单则是子母团圆,大古里彩。——元· 关汉卿《蝴蝶梦》

(4) 又如:彩气(吉利的兆头);彩头(好运道的预兆;又指竞赛赢得的奖品)

英文翻译

hue, color; variegated colors

方言集汇

◎ 粤语:coi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ai3 [沙头角腔] cai3 coi3 [梅县腔] cai3 [海陆丰腔] cai3 [客语拼音字汇] cai3 coi3 [东莞腔] cai3 [陆丰腔] cai3 [台湾四县腔] cai3 [宝安腔] cai3
◎ 潮州话:ca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五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倉宰上聲開口一等tsʰɒichaix/coj
sè,shǎi [se,shai]
部首: 613
笔画: 6
五笔: QC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NAU
四角: 277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 同本义

色,颜气也。——《说文》

五气五色。——《周礼·疾医》

其色必寿。——《素问·三部九侯论》

形体色理以目异。——《荀子·正名》

载色载笑。——《诗·鲁颂·泮水》

(3) 又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

我言若,王色不许我。——《史记·商君列传》

故以声声怖之。——《资治通鉴》

(4) 又如:面色(脸上的气色);色喜(脸上显出欢喜之色);色笑(开颜欢笑);色沮(脸色露出沮丧的样子);色变振恐(恐惧得脸上变色);色庄(容貌庄重严肃);色智(表现在容色上的才智);喜形于色

(5) 颜色

五色令人目盲。——《老子》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宋· 沈括《梦溪笔谈》

(6) 又如:色衣(色服。除黑白二色以外的各种艳色衣服);色丝(彩色绸缎);色彩(彩色绸缎);古色古香

(7) 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8) 又如:绝色佳人;声色;色阵(指冶艳女子聚集之所);国色(一国内容貌最美的女子)

(9) 色欲,好色 。如:色荒(过度沉迷于女色);色胆包天(好色之人,胆大妄为,不顾一切);色授(用神色传递内心的感情。多指男女之间的情爱);色长(妓院的男老板;教坊司乐工的头目);色中饿鬼(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10) 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空色皆寂灭。——陈子昂《感遇》

(11) 又如:色身(佛家语。色,指有形、色、相的一切物,即所谓物质。肉身,即有形血肉之身;自四大(地、水、火、风)、五尘(色、声、香、味、触)等色法而成,故称色身);色即是空(佛家语。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质)的本性(内在真实性)都是空无所有)

(12) 外表 。如:色仁行违(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色样(式样;模样)

(13) 种类 。如:清一色;色色俱全;各色人等;色别(按种类分别);色额(种类、数量);色类(种类;类别)

(14) 履历,古称“脚色”,省称“色”

吏部预选者甚多, 恺即不授官,皆注色而遣。——《北史》

(15) 物质(多指金银)的成分

他这银子是九五兑九七色的。——《儒林外史》

(16) 兆气,即古人烧灼龟甲占卜时甲上裂纹所呈现的征兆

君占体,大夫占色。——《周礼》

(17) 风景;景观

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宋· 姜夔《扬州慢》

(18) 又如:满园春色;湖光山色

(19) 质量 。如:足色;成色;增色;减色;音色

(20) 天色

夜色语声绝。——杜甫《石壕史》

(21) 又如:月色

动词

(1) 生气;变脸

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左传·昭公十九年》

(2) 又如:色作(作色,改变脸色);色勃(骤然变色。发怒的样子);色动(脸色改变)

(3) 惊惧

诸大夫见之,皆色然而骇。——《公羊传》

(4) 另见 shǎi

shǎi

名词

(1) 颜色 ——用于某些口语。如:掉色;退色;永不变色

(2) 色子(即骰子) 。赌具,小立方体,一般用骨头制成,六面分刻一、二、三、四、五、六点。如:色数(色子;骰子)

(3) 另见

英文翻译

color, tint, hue, shade; form, body; beauty, desire for beauty

方言集汇

◎ 粤语:si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et7 [陆丰腔] set7 [台湾四县腔] set7 [客英字典] set7 [沙头角腔] siet7 [梅县腔] set7 [客语拼音字汇] sed5 [东莞腔] sek7 [宝安腔] s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所力職開入聲開口三等srik/shokʃĭə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