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

xiū xi [xiu xi]
注音 ㄒ一ㄡ ㄒ一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休息 xiūxi

(1) 休养生息

光知时务之要,轻繇薄赋,与民休息。——《汉书·昭帝纪赞》
(of a nation) recuperate and multiply

(2) 暂停活动,以恢复精神体力

她星期天才得到休息
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孟冬纪》
have a rest;take a rest;rest

(3) 停止

斡流迁徙,固无休息,终则有始,孰知其极。——《鹖冠子·世兵》
万物变化,固亡休息。——《汉书·贾谊传》
stop

词语解释

  1. 谓暂停活动,以恢复精神体力。

    《诗·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宋 苏轼 《上蔡省主论放欠书》:“凡今之所追呼鞭挞,日夜不得休息,皆更数赦,远者六七赦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娥》:“因述往蹟, 仲仙 始信。场后不暇休息,命驾同归。” 萧红 《回忆鲁迅先生》:“虽然客厅里也摆着一张可以卧倒的藤椅,我们劝他几次想让他坐在藤椅上休息一下,但是他没有去,仍旧坐在椅子上。”

  2. 谓使暂停活动,以恢复精神体力。

    《吕氏春秋·孟冬》:“是月也,大饮蒸,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宋书·张畅传》:“此精甲十万,人思致命,恐轻相凌践,故且闭城耳。待彼休息士马,然后共治战场,剋日交戏。”

  3. 休养生息。

    《史记·曹相国世家》:“然百姓离 秦 之酷后, 参 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序》:“岂徒世无穷人,民获休息,朝 呼韩 ,罢酤铁而已哉。”《新唐书·高季辅传》:“畿内数州,京师之本,土狭人庶,储畜少而科役多,宜蒙优贷,令得休息,彊本弱支之义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自元年至七年带征,缓征逋欠钱粮,普予豁免,与百姓休息。”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官吏少做一些恶,有利于人民的休息。”

  4. 特指处于和平环境中,社会安定。

    唐 张九龄 《敕北庭经略使盖嘉运书》:“先声既振,后殿载扬,凶党闻之,卷甲而遁,使我边镇,且得休息。”《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直至二帝蒙尘, 高宗 泥马渡 江 ,偏安一隅,天下分为南北,方得休息。”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民义师》:“自是 英 夷之在 粤 者稍稍敛戢,相与休息者数年。”

  5. 休致,官吏年老去职。

    《后汉书·班超传》:“妾窃闻古者十五受兵,六十还之,亦有休息不任职也。” 宋 王安石 《乞改三经义札子》:“幸蒙大恩,休息田裹,坐窃荣禄,免于事累。” 金 王若虚 《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师尝谓人生贵适意,顾名虽尊显而身甚劳,浩然有休息志。”

  6. 休假;休整。

    《晋书·王浑传》:“时州兵并放休息,众裁一旅,浮 淮 潜济,出其不意, 莹 等不虞 晋 师之至。”《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二年》:“帝曰:‘还往几日?’对曰:‘往百日,攻百日,还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如此,一年足矣。’”

  7. 停止。

    汉 贾谊 《鵩鸟赋》:“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 唐 苏涣 《变律》诗:“开目为晨光,闭目为夜色,一开復一闭,明晦无休息。” 清 魏源 《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千山万山惟一音,耳畔众响皆休息。”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 中国 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 中国 作风和 中国 气派。”

  8. 喻死亡。

    唐 桑叔文 《淮南节度讨击付使田侁墓志》:“一朝休息,平生已矣。”

引证解释

⒈ 谓暂停活动,以恢复精神体力。

《诗·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宋苏轼《上蔡省主论放欠书》:“凡今之所追呼鞭挞,日夜不得休息,皆更数赦,远者六七赦矣。”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娥》:“因述往蹟, 仲仙始信。场后不暇休息,命驾同归。”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虽然客厅里也摆着一张可以卧倒的藤椅,我们劝他几次想让他坐在藤椅上休息一下,但是他没有去,仍旧坐在椅子上。”

⒉ 谓使暂停活动,以恢复精神体力。

《吕氏春秋·孟冬》:“是月也,大饮蒸,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
《宋书·张畅传》:“此精甲十万,人思致命,恐轻相凌践,故且闭城耳。待彼休息士马,然后共治战场,剋日交戏。”

⒊ 休养生息。

《史记·曹相国世家》:“然百姓离秦之酷后, 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南朝宋鲍照《河清颂序》:“岂徒世无穷人,民获休息,朝呼韩,罢酤铁而已哉。”
《新唐书·高季辅传》:“畿内数州,京师之本,土狭人庶,储畜少而科役多,宜蒙优贷,令得休息,彊本弱支之义也。”
清魏源《圣武记》卷十:“自元年至七年带征,缓征逋欠钱粮,普予豁免,与百姓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官吏少做一些恶,有利于人民的休息。”

⒋ 特指处于和平环境中,社会安定。

唐张九龄《敕北庭经略使盖嘉运书》:“先声既振,后殿载扬,凶党闻之,卷甲而遁,使我边镇,且得休息。”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直至二帝蒙尘, 高宗泥马渡江,偏安一隅,天下分为南北,方得休息。”
清夏燮《中西纪事·粤民义师》:“自是英夷之在粤者稍稍敛戢,相与休息者数年。”

⒌ 休致,官吏年老去职。

《后汉书·班超传》:“妾窃闻古者十五受兵,六十还之,亦有休息不任职也。”
宋王安石《乞改三经义札子》:“幸蒙大恩,休息田裹,坐窃荣禄,免于事累。”
金王若虚《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师尝谓人生贵适意,顾名虽尊显而身甚劳,浩然有休息志。”

⒍ 休假;休整。

《晋书·王浑传》:“时州兵并放休息,众裁一旅,浮淮潜济,出其不意, 莹等不虞晋师之至。”
《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二年》:“帝曰:‘还往几日?’对曰:‘往百日,攻百日,还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如此,一年足矣。’”

⒎ 停止。

汉贾谊《鵩鸟赋》:“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
唐苏涣《变律》诗:“开目为晨光,闭目为夜色,一开復一闭,明晦无休息。”
清魏源《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千山万山惟一音,耳畔众响皆休息。”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⒏ 喻死亡。

唐桑叔文《淮南节度讨击付使田侁墓志》:“一朝休息,平生已矣。”

休息的国语词典

歇息。《礼记.月令》:「劳农以休息之。」也作「庥息」。

休息的网络释义

休息

  • 休息(rest)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xiu xi,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采取适当的活动,使人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松弛,它是一个消除或减轻疲劳,恢复精力的过程。

休息的翻译

英语: rest, to rest
德语: Pause machen (V)​, sich ausruhen (V)​
法语: se reposer

休息造句

人们走累了,东倒西歪地在树下休息。
休息日,王叔叔常常到我家来跟爸爸谈天。
经过短暂的休息,同学们又前进了。
在紧张的复习考试期间要注意适当的休息。
老师经常牺牲休息时间到同学家走访。
她为打搅他的休息而感到歉疚。
我军应充分休息,然后以逸待劳,歼灭来犯之敌。
明天就要月考,你怎么不早点休息,好养精蓄锐?
连长吩咐战士们早点休息,明天天一亮就出发。
疲劳了,大家就坐下来休息一会儿。
休息的时候,要全身放松,闭目养神。
劳动结束了,同学们一边休息一边听老师讲故事。
你要是实在坚持不了,就休息几天吧!
同学们不停地攀登,直到山顶才坐下来休息。
劳动结束时,同学们坐在树下休息。
同学们走累了,坐下来休息片刻。
为了给缺课的同学补课,老师宁愿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
既要工作,也要休息,劳逸结合嘛!
读书手不释卷固然好,但适时的休息也是很重要。
医生一再交代我,要按时服药,注意休息。

汉字详情

xiū [xiu]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SY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D
四角: 2429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人,从木。人依傍大树休息。本义:休息)

(2) 同本义

休,息止也。——《说文》

休,息也。——《尔雅》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诗·周南·汉广》

休,象人息木阴。——《五经文字》

诚上休陛下余光。——《汉书·王莽传》。注:“庇荫也。”

汔可小休。——《诗·大雅·民劳》

毋休于都。——《礼记·月令》

止宫休舍。——《史记·高帝纪》

未休关西卒。——唐· 杜甫《兵车行》

景公猎,休,坐地而食。——《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岳飞《五岳祠盟记》

休于树——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命士少休。——《资治通鉴·唐纪》

将士更休。——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劝以少休。

既暮,休于旅舍。——《聊斋志异》

(3) 又如:休日(休息的日子,假日);休舍(休息);休士(使士卒休息);休坐(坐下休息)

(4) 停止、中止或结束

妇无公事,休其蚕织。——《诗·大雅·瞻卬》

先生休矣。——《战国策·齐策四》

日夜无休时。——《史记·货殖列传》

吾生之行修。——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我有一条苦计,若救他不得,我和你都休。——《水浒传》

若争数合无高下,太子心中不肯休。——《西游记》

(5) 又如:休粮(停止饮食);休罢(罢休;停止);休驾(使马车停歇);休务(停止公务);休已(停止);休囚(死);休偢(不理睬);休息(平息;止息)

(6) 辞去

屡疏乞休。——清· 张廷玉《明史》

(7) 又如:退休(职工因年老或因公残废而离开工作岗位);休退(官吏辞职赋闲);休居(辞官家居);休官(辞官);休归(退休)

(8) 离弃,解除自己的婚姻

你休了媳妇儿,兄弟,你如今可往那里去?——《元曲选·佚名·渔樵记剧》

(9) 又如:休离(休弃;离弃);休妻;休书;休亲(离弃妻子)

(10) 休假

臣属吏张宛长休百日。——《后汉书》

(11) 又如:休沐(例假);休下(官吏休假);公休(星期日、纪念日等集体的休假);轮休;休告(官员呈请休假);休暇(休假)

形容词

(1) 美好,美善

顺天休命。——《易·大有》。郑注:“美也。”

亦孔之休。——《诗·豳风·斧》

休徵。——《书·洪范》

休徵叙美行之验。——《后汉书·班固传》注

累仕所至,必获休声。——柳宗元《与邕州李域中函论陆卓启》

(2) 又如:休声(美好的名声);休咎(善恶);休明(美好清明);休名(美名);休明(美善而光明);休光(盛美光耀)

(3) 吉庆

无不受休。——《国语·楚语》。注:“庆也。”

休祲降于天。——《战国策·魏策》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三国演义》

(4) 又如:休咎(吉凶);休应(吉兆);休证(吉祥的证验);休符(吉祥的征兆);休福(吉庆)

(5) 喜悦的,欢乐的

为晋休戚。——《国语·周语》。注:“喜也。”

既见君子,我心则休。——《诗·小雅·菁菁者莪》

(6) 又如:休戚(欣悦与忧患)

(7) 悠闲;安闲 。如:休休有容(安闲自得);休休(安闲的样子);休逸(安闲超逸)盛大、壮大的

休有烈光。——《诗·周颂·载见》

(8) 又如:休烈(盛大的事业)

副词

(1) 勿;不要;别

玄德急止之曰:“休惊百姓!”——《三国演义》

(2) 又如:休得(不得,不要)

语气

(1) 哎呀,唉,呜呼 ——用以表示惋惜、关切或不耐烦等感叹。如:休!休!够了!

(2) 语气助词。罢;了

武松笑道:“却才去肚里发一发,我们去休。”——《水浒传》

我儿可收拾早睡休,明日须半夜起来打点。——《清平山堂话本》

名词

(1) 树荫

依松柏之余休。——《汉书·外戚传》

(2) 福禄

以礼承天之休。——《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英文翻译

rest, stop; retire; do not!

方言集汇

◎ 粤语:jau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hieu1 [台湾四县腔] hiu1 [海陆丰腔] hiu1 [宝安腔] hiu1 [梅县腔] hiu1 [陆丰腔] hiu1 [客英字典] hiu1 [东莞腔] hiu1 [客语拼音字汇] hi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許尤平聲開口三等xĭəuhiu/xiou
[xi]
部首: 440
笔画: 10
五笔: TH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UP
四角: 2633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2) 同本义

息,喘也。——《说文》

亦孔之。——《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

尚不敢惕息。——《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

则心惕息。——《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苏武传》

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明史·王复传》

(3) 又如:喘息(急促呼吸);息息(呼吸;气息出入);息窒(窒息,呼吸困难);息响(呼吸的声音);息贲(中医病名。指呼吸急促、气逆上奔的症候)

(4) 叹气

北山愚公长息。——《列子·汤问》

喟然大息。——《汉书》

闵王太息。——《战国策·齐策》。注:“长出气也。”

(5) 又如:叹息(叹气);息悒(叹息忧闷)

(6) 停止,停息

息,安也。——《广雅》

息,休也。——《释言》

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注:“犹安也。”

而不得息。——《吕氏春秋·适威》。注:“安也。”

臣必致死礼以息楚。——《左传·昭公八年》

莫不敢遑息。——《诗·召南·殷其靁》

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诗·郑风·狡童》

昼夜不息。——《广东军务记》

请息交以绝游。——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无时而息。——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三首》

(7) 又如:息口(停口);息手(停手);息糜(制止;停止);息言(停止言事);息甲(解除盔甲。停战)

(8) 休息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诗·大雅·民劳》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息景(息影。退隐闲居);息劳(休息);息喘(喘息。比喻紧张活动中的短暂休息);作息(工作和休息);歇息(休息);息力(休息)

(10) 滋息;生长

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

(11) 又如:息马(畜养、蕃息马匹);息人,息民(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

(12) 平息

望峰息心。——《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13) 又如:息事(平息事端);息喘(平息喘气)

(14) 消除

息子贡之志。——《韩非子·五蠹》

(15) 又如:息望(不再生妄想);息虑(消除担忧;消除杂念)

(16) 通“熄”。熄灭;消失

彖曰:“革,水火相息”。——《易·革》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庄子·消遥游》

(17) 又如:息了心(断了念头;死心);息灭(熄灭;绝灭);息机(熄灭机心)

名词

(1) 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屏息观之。——明· 魏禧《大铁椎传》

半日复息。——《汉书·李广苏建传》

数息可达。——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一息尚存;鼻息

(3) 利息,利钱

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史记·孟尝君传》

(4) 又如:息利(利息);息金(利钱,利息)

(5) 消息

至今已八九日,并无息耗,不免忧疑。——欧阳修《熙宁四年与大寺丞书》

(6) 又如:信息(音信;消息);息耗(消息,信息)

(7) 亲生子女

汝息为我子,汝亲为我翁。——张籍《董公诗》

(8) 又如:息子(亲生儿子);息女(亲生女儿);息男(亲生儿子)

(9) 春秋时诸侯国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息县北

(10) 姓

英文翻译

rest, put stop to, end, cease

方言集汇

◎ 粤语:sik1
◎ 客家话:[梅县腔] sit7 [台湾四县腔] sit7 [客英字典] sit7 [东莞腔] sit7 [客语拼音字汇] sed5 xid5 [陆丰腔] sit7 [宝安腔] sit7 [沙头角腔] sit7 [海陆丰腔] s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相即職開入聲開口三等sĭəksik/siok

休息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