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息

sū xī [ su xi]
繁体 蘇息
注音 ㄙㄨ ㄒ一

词语释义

谓更生,恢复。

词语解释

  1. 休养生息。

    《书·仲虺之诰》“后来其苏” 孔 传:“待我君来,其可苏息。” 唐 姚合 《闻魏州破贼》诗:“生灵苏息到 元和 ,上将功成自执戈。”《明史·李贤传》:“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 杨笃生 《新湖南》第四篇:“事至今日,尚欲求苏息於恐怖政府之下,诸君,诸君,吾则安能忍而与此终古歟?”

  2. 复活;苏醒。

    《三国志·魏志·杜袭传》“祖父 根 ,著名前世” 裴松之 注引《先贤行状》:“诛讫,车载城外, 根 以扑轻得苏息,遂闭目不动摇。” 唐 杜甫 《喜雨》诗:“穀根小苏息,沴气终不灭。”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提狐置室中,俟其苏息,送至旷野,纵之去。”

  3. 犹休息。

    三国 魏 嵇康 《难自然好学论》:“操笔执觚,足容苏息。”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七:“吾军方自远来,曾未苏息。” 许地山 《危巢坠简·春桃》:“她每天的疲劳就是这样含着一点微笑,在小油灯底闪烁中,渐次得着苏息。”

  4. 谓更生,恢复。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序:“独夫既除,苍生甦息。” 元 耶律楚材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之三:“絶后重甦息,飞花枯木林。” 邓溥 《得大我书闻其归自柏林喜而不寐》诗:“病体居然得甦息,故人无恙慰心情。”

引证解释

⒈ 休养生息。

《书·仲虺之诰》“后来其苏” 孔传:“待我君来,其可苏息。”
唐姚合《闻魏州破贼》诗:“生灵苏息到元和,上将功成自执戈。”
《明史·李贤传》:“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
杨笃生《新湖南》第四篇:“事至今日,尚欲求苏息於恐怖政府之下,诸君,诸君,吾则安能忍而与此终古歟?”

⒉ 复活;苏醒。

《三国志·魏志·杜袭传》“祖父根,著名前世” 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诛讫,车载城外, 根以扑轻得苏息,遂闭目不动摇。”
唐杜甫《喜雨》诗:“穀根小苏息,沴气终不灭。”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提狐置室中,俟其苏息,送至旷野,纵之去。”

⒊ 犹休息。

三国魏嵇康《难自然好学论》:“操笔执觚,足容苏息。”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七:“吾军方自远来,曾未苏息。”
许地山《危巢坠简·春桃》:“她每天的疲劳就是这样含着一点微笑,在小油灯底闪烁中,渐次得着苏息。”
谓更生,恢复。 南朝梁武帝《净业赋》序:“独夫既除,苍生甦息。”
元耶律楚材《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之三:“絶后重甦息,飞花枯木林。”
邓溥《得大我书闻其归自柏林喜而不寐》诗:“病体居然得甦息,故人无恙慰心情。”

苏息的国语词典

安养休息。

苏息的网络释义

苏息

  • 苏息,汉语词汇。
  • 拼音:sū xī,
  • 释义:1、休养生息。2.复活;苏醒。3.犹休息。4、谓更生,恢复。
  • 出自《书·仲虺之诰》。
  • 苏息造句

    苏息与事情的闭系,正如眼睑与眼睛的相干。
    他已飞行了两个钟点,在船梢歇着,有时候辰从大马林鱼身上撕下一点儿肉来品味着,起劲苏息,连结精神,这时候他瞅见了两条沙鱼中起首露面的那一条。
    他已飞行了两个钟点,在船梢歇着,有时候辰从大马林鱼身上撕下一点儿肉来品味着,起劲苏息,连结精神,这时候他瞥见了两条沙鱼中起首露面的那一条。
    帮助调解苏息好,课间活动很重要。
    我提倡我们苏息一下喝杯咖啡。
    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臣彻底打算,惟有及时进兵,早收全局,诚使外孽一净,则边境无伺隙之患,土司无惶惑之端,降人无观望之志,地方稍得苏息,民力稍可宽舒,一举而数利存焉。
    在这一天,我们将会抽闲苏息一下,想想妈妈们帮我们做了几多事。
    轻症患儿可在家中治疗、苏息,避免交叉感染。

    汉字详情

    [su]
    部首: 301
    笔画: 7
    五笔: ALW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KSC
    四角: 4433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稣( )声。从艸,与植物有关。本义:植物名,即紫苏)

    (2) 同本义 。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两面或背面带紫色,夏季开红花或淡红色花。茎、叶、种子入药,嫩叶古用以调味,种子可榨油。如:苏子(紫苏和白苏的种子。可以入药、榨油)

    (3) 柴草

    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颜氏家训》

    (4) 须状下垂的饰物

    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缕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苏维埃的简称 。如:苏区

    (6) 江苏省的简称 。如:苏剧

    (7) 苏州市的简称 。如:苏杭(苏州和杭州的并称);苏裱(苏州裱字画的技艺)

    (8) 原苏联国名 。如:中苏关系

    (9) 姓

    动词

    (1) 更生

    死而复生谓之苏。——《小尔雅·广名》

    苏,俗作甦。——《集韵》

    蘇,息也,死而更生也。——《广韵》

    更生为苏。——《颜氏家训·杂艺》

    震苏苏。——《易·震卦》

    傒予后,后来其苏。——《书·仲虺之诰》

    蛰虫昭苏。——《礼记·乐记》

    苏世独立。——《楚辞·九章·橘颂》

    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苏息(再生滋长);苏生(苏醒;复活);苏更(复活;苏醒);苏复(恢复)“穌”

    动词

    (1) 唤醒;昏迷后醒过来

    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苏省(苏醒);苏活(苏醒;复活);苏兴(犹苏醒)

    (3) 割草;取草

    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庄子·天运》

    (4) 引申为取

    苏粪壤以充帏兮。——《离骚》

    (5) 困顿后获得休息 。如:苏息;苏坐(散坐;随便坐)

    (6) 拯救;解救 。如:苏困(解除困苦);苏枯(使枯萎的草木复活。比喻使困顿、灾难中的人得到拯救);苏世(犹醒世)

    (2) “噜囌”( lūsū),即“噜苏”( lūsū)

    英文翻译

    revive, resurrect; a species of thyme; transliteration of 'Soviet'

    方言集汇

    ◎ 粤语:sou1

    宋本广韵

    [xi]
    部首: 440
    笔画: 10
    五笔: TH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UP
    四角: 2633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2) 同本义

    息,喘也。——《说文》

    亦孔之。——《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

    尚不敢惕息。——《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

    则心惕息。——《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苏武传》

    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明史·王复传》

    (3) 又如:喘息(急促呼吸);息息(呼吸;气息出入);息窒(窒息,呼吸困难);息响(呼吸的声音);息贲(中医病名。指呼吸急促、气逆上奔的症候)

    (4) 叹气

    北山愚公长息。——《列子·汤问》

    喟然大息。——《汉书》

    闵王太息。——《战国策·齐策》。注:“长出气也。”

    (5) 又如:叹息(叹气);息悒(叹息忧闷)

    (6) 停止,停息

    息,安也。——《广雅》

    息,休也。——《释言》

    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注:“犹安也。”

    而不得息。——《吕氏春秋·适威》。注:“安也。”

    臣必致死礼以息楚。——《左传·昭公八年》

    莫不敢遑息。——《诗·召南·殷其靁》

    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诗·郑风·狡童》

    昼夜不息。——《广东军务记》

    请息交以绝游。——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无时而息。——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三首》

    (7) 又如:息口(停口);息手(停手);息糜(制止;停止);息言(停止言事);息甲(解除盔甲。停战)

    (8) 休息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诗·大雅·民劳》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息景(息影。退隐闲居);息劳(休息);息喘(喘息。比喻紧张活动中的短暂休息);作息(工作和休息);歇息(休息);息力(休息)

    (10) 滋息;生长

    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

    (11) 又如:息马(畜养、蕃息马匹);息人,息民(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

    (12) 平息

    望峰息心。——《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13) 又如:息事(平息事端);息喘(平息喘气)

    (14) 消除

    息子贡之志。——《韩非子·五蠹》

    (15) 又如:息望(不再生妄想);息虑(消除担忧;消除杂念)

    (16) 通“熄”。熄灭;消失

    彖曰:“革,水火相息”。——《易·革》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庄子·消遥游》

    (17) 又如:息了心(断了念头;死心);息灭(熄灭;绝灭);息机(熄灭机心)

    名词

    (1) 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屏息观之。——明· 魏禧《大铁椎传》

    半日复息。——《汉书·李广苏建传》

    数息可达。——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一息尚存;鼻息

    (3) 利息,利钱

    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史记·孟尝君传》

    (4) 又如:息利(利息);息金(利钱,利息)

    (5) 消息

    至今已八九日,并无息耗,不免忧疑。——欧阳修《熙宁四年与大寺丞书》

    (6) 又如:信息(音信;消息);息耗(消息,信息)

    (7) 亲生子女

    汝息为我子,汝亲为我翁。——张籍《董公诗》

    (8) 又如:息子(亲生儿子);息女(亲生女儿);息男(亲生儿子)

    (9) 春秋时诸侯国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息县北

    (10) 姓

    英文翻译

    rest, put stop to, end, cease

    方言集汇

    ◎ 粤语:sik1
    ◎ 客家话:[梅县腔] sit7 [台湾四县腔] sit7 [客英字典] sit7 [东莞腔] sit7 [客语拼音字汇] sed5 xid5 [陆丰腔] sit7 [宝安腔] sit7 [沙头角腔] sit7 [海陆丰腔] s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相即職開入聲開口三等sĭəksik/si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