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境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人居住的地方。仁,通“ 人 ”。
宋 王安石 《邀望之过我庐》诗:“我池在仁境,不与獱獭居。”一本作“ 人境 ”。
引证解释
⒈ 人居住的地方。仁,通“人”。一本作“人境”。
引宋王安石《邀望之过我庐》诗:“我池在仁境,不与獱獭居。”
仁境的网络释义
仁境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博爱,人与人相互亲爱)
(2)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仁,亲也。——《说文》
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春初·元命苞》
上下相亲谓之仁。——《礼记·经解》
温良者,仁之本也。——《礼记·儒行》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子·解老》
仁者,可以观其爱焉。——《礼记·丧服四制》
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诗·郑风·叔于田》
(3) 又如:仁人(有仁德的人);仁术(施行仁道、仁政的方法);仁宇(在仁德的覆蔽之下);仁瑞(仁德的瑞兆);仁朴(仁爱朴实);仁笃(仁爱笃厚);仁诲(仁爱的教诲);仁鄙(仁爱与鄙薄)
(4) 有德者之称
(5) 旧指有仁德的人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又如:仁人网(传说商汤曾让猎人网开三面。指给予一条生路);仁者(有德行的人);仁里(仁者住地);仁士(仁人。有德行的人)
(7) 指事物中有恩于万物生育者,古代常与五行等相配
养之,长之,假之,仁也。——《礼记》
(8) 完美的道德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9) 仁政
以德行仁者王。——《孟子》
(10) 恩惠
则民与子仁。——《论语》。皇疏:“恩也。”
厚泽深仁,遂有天下。——鲁迅《伪自由书》
(11) 同情, 怜悯
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谬矣。——柳宗元《天说》
(12) 种子外皮内的部分——常指可以食用的种子和坚果、核果及类似果实的内果皮里边的部分。字本作“人”,明代后改作“仁” 。如:核桃仁
(13) 类似果仁的东西 。如:瓜子仁
(14) 人
仁者,人也。——《礼记·中庸》。注:“人也,读如相人偶之人。”
仁者,人也。——《孟子·尽心下》
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论语·雍也》
(15) 古县名
又并蒲、 衍、 首、 垣,以临 仁、 平丘。——《史记·春申君列传》
(16) 水名
乌江,府东七十里;源出水西蛮界,绕府南与 湘、 洪、 仁三江合。——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17) 等于8尺(一说7尺,也有说5.6尺或4尺的)的中国古代长度单位。通“仞”
九成之台,作于羸土,百仁之高,台(始)于足下。——《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
(18) 姓
形容词
(1) 有感觉能力——与“不”连用,作否定式 。如:两手不仁;皮肤不仁
(2) 温润
汉水重安而宜竹, 江水肥仁而宜稻。——《淮南子》
(3) 敬辞。旧时常用于书信中 。如:仁台;仁兄
动词
(1) 亲爱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有仁民爱物之意。——王安石《上时政书》
(2) 同情;怜悯
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韩愈《后十九日复上书》
(3) 思念
郊社之义,所以仁鬼神也;…食飨之礼,所以仁宾客也。——《礼记·仲尼燕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in2 [台湾四县腔] jin2 (ngin2) [客英字典] jin2 [客语拼音字汇] yin2 [海陆丰腔] rin2 [宝安腔] jin2 [陆丰腔] jin3 [东莞腔] ji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仁 | 如鄰 | 日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njin/ri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竟声。本义:边境,国境)
(2) 同本义
境,疆也。——《说文新附》
至齐境。——《吕氏春秋·赞能》
(3) 字本作“竟”
亡不越竟。——《左传·宣公二年》
边竟有人焉。——《庄子·天道》
其竟关之政尽察。——《荀子·富国》
与燕王会境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送至境。
屯于境上。——《史记·魏公子列传》
起视四境。——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4) 又如:出境(离开国境);入境(进入国境);境宇(国境,疆土);境人(境内之人;本地人);境头(结果;亦作“景头”。神佛点化人制造的幻境);境土(疆域;领地);境会(在边界上聚会)
(5) 境况 。如:境物(四周的环境与景物);家境(家庭的经济状况);境象(景象;情境)
(6) 居所,地方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晋· 陶潜《饮酒诗》
士大夫出其境。——《明史》
(7) 地步,境界 。如:处境(所处的境地);困境(困难的处境);佳境(美好的境界)
(8) 佛教指成为心意对象之世界 。如:尘境;色境;法境等;境头(所谓前身的情景。多指神佛点化的梦兆)
(9) 景象,景物
槛外诸境。——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in5 [台湾四县腔] gin3 gin5 [客语拼音字汇] gin3 gin4 [东莞腔] gin3 [客英字典] gin3 [海陆丰腔] gin3 gin5 [沙头角腔] gin3 [宝安腔] gin3 [陆丰腔] gin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警 | 居影 | 見 | 庚三開 | 上聲 | 梗 | 開口三等 | 梗 | 庚 | kĭɐŋ | kiengx/kya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