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证

rén zhèng [ ren zheng]
繁体 人證
注音 ㄖㄣˊ ㄓㄥ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人证 rénzhèng

(1) 能证实案情的人(区别于物证)

testimony of a witness

词语解释

  1. 由证人提供的有关案件事实的证据。如:物证、人证俱全,案件可以结束了。

  2. 泛指能证明有关事件真实情况的人。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二九章:“喏, 田伯 也在你这儿,这是人证。”

引证解释

⒈ 由证人提供的有关案件事实的证据。

如:物证、人证俱全,案件可以结束了。

⒉ 泛指能证明有关事件真实情况的人。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二九章:“喏, 田伯也在你这儿,这是人证。”

人证的国语词典

诉讼时由证人的陈述事实以为证据,称为「人证」。

人证的网络释义

人证

  • 《人证》改编自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作家森村诚一的作品《人性的证明》,是由佐藤纯弥执导,冈田茉莉子、三船敏郎、松田优作、乔治·肯尼迪主演的推理影片。
  • 影片讲述了女主人公八杉恭子与她的黑人儿子焦尼之间哀婉动人的故事。
  • 该片于1977年10月8日在日本上映。该片在1977年日本十大卖座影片中位列第二。
  • 人证 (法律名词)

  • 人证是一个法律名词,“物证”的对称。在司法实践中把与人的意识活动有关的证据统称为人证。
  • 人证造句

    由于人证、物证俱在,他只有哑口无言,承认犯行。
    当公安干警把人证、物证都摆到他面前时,他方寸已乱,低下头来。
    在人证、物证俱在的情况下,他迫不得已交待了事实真相。
    虽然人证物证俱在,他还是矢口狡赖。
    在人证物证俱备的情况下,他还矢口否认从保险柜中窃走了巨额现金。
    你妈妈给你陪嫁的钱属于你的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因为没领证之前你们不属于合法夫妻,至于找人证最好是不要找自己的家人,这种认证一般是不为采纳的,没有可信性,这种情况建议两边协商解决就行了,没必要闹那么大,就算上法庭,那边也先是对你们进行调解,调解失败才会进行后续的事项
    公司发言人证实,该工厂的罢工已破坏了广东省会广州和中国中部武汉的汽车装配厂的运营。
    生活有两大误区:一是生活给人看,二是看别人生活。只要自己觉得幸福就行,用不着向别人证明什么。千万不要光顾着看别人,而走错了自己脚下的路。
    年轻人证明了他们绝非所谓“冷漠的一代”。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拿着微薄的报酬,起早摸黑地助选。
    爱是一种需要不断被人证明的虚妄,就像烟花需要被点燃才能看到辉煌一样。
    尽管当事人一口咬定自己去现场附近只是与小姨子偷情,但根据相关证人证言,嵊州市检察院近日还是以涉嫌盗窃罪将陈某移送起诉。
    尽管足以证明那次出生的人证物证都渺无踪迹,我却仿佛仍能听到产妇的哭叫和婴儿的清啼。
    我们不能说“女人”是社会建构出来的,以此来向某些人证明他们应该同等对待女人。
    第二件发生在丁卯年八月十三,案件发生在深夜,保定的药材大王秦海春及全家二十九口无一幸免,凶手竟未惊动左邻右舍,府库被洗劫一空,无一人证目击现场。
    管家,管家可为小人证明,我俩前脚后脚,几乎是一起离开的!
    一审法院认为,赵志红始终承认该起事实,且有证人证言、现场勘查笔录、尸体鉴定意见、指认现场录像等证据在案佐证,供证能相互印证,足以认定。
    二苯甲也许不是致命的毒药,然而,它是现阶段白领工人证明自己影响力的刺激物。
    鲁尼相比之下差多了,至少梅西用时时闪光的表项向世人证明他为什么是最好的球员。
    并且有意通过这些人证、物证,破坏之前这位前运动员亲切和善的公众形象,代之以满怀妒意、虐待老婆的形象。
    既没有人证明,孩子也不认爹,县官一时犯了难。

    汉字详情

    rén [ren]
    部首: 220
    笔画: 2
    五笔: WWW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
    四角: 80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代词

    (1) 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形容词

    人为,人造成的 。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英文翻译

    man; people; mankind; someone else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客家话:[梅县腔] ngin2 [沙头角腔] gnin2 [客英字典] ngin2 [海陆丰腔] ngi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n1 ngin2 [东莞腔] ngin2 [宝安腔] ngin2 [台湾四县腔] ngin2 [陆丰腔] gnin3
    ◎ 潮州话:nang5 (nâng) ring5 (jîng)[揭阳]rê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如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njin/rin
    zhèng [zheng]
    部首: 226
    笔画: 7
    五笔: YGHG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IVMYM
    四角: 31711

    详细解释

    动词

    (1) 谏正

    证,谏也。从言,正声。——《说文》

    士尉以证靖郭君, 靖郭君不听。——《战国策·齐策》。 高诱注:“证,谏也。”

    (2) 又如:证谏(直言规劝)

    名词

    (1) 通“症”。病症

    然后先生之言,为思陵对证之药也。—— 清· 黄宗羲《子刘子行状》

    (2) 假借为“徵”。今亦用为證验字。证据

    索证正不在远。——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动词

    (1) (形声。从言,正声。繁体为“登”声。本义:告发)

    (2) 同本义

    證,告也。从言,登声。——《说文》

    其父攘羊,而子证之。——《论语·子路》

    (3) 又如:证父(告发父亲)

    (4) 谏诤。 直爽地说出人的过错,劝人改正

    愎过自用,不可证移。——《吕氏春秋·巫徒》

    (5) 验证;证实

    所以證之而不远。——《楚辞·惜诵》。注:“验也。”

    而胗独证据其事。——《后汉书·缪肜传》

    援古证今。——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6) 又如: 证占(验证);证验(验证);证类(以同类事物作证);证审(验证审察);证察(考证审察)

    (7) 佛教用语。参悟,修行得道

    禅师后证果,居于林虑山。—— 唐· 张鷟《朝野佥载》

    (8) 又如:证果(修得妙道);证圣(证入圣果);证悟(修行得道);证业(证悟业果)

    名词

    (1) 证据,凭据

    慎用六證。——《大戴礼记·文王官人》

    罪无申证,狱不讯鞫。——《后汉书》

    (2) 又如:证明师(起到证据作用的人或物);证左(指当时在现场亲知亲见其事,可以证明实际情形的人)

    (3) 证件;证书 。如:工作证;身分证;出生证;健康证

    英文翻译

    prove, confirm, verify; proof

    方言集汇

    ◎ 粤语:zing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