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代词
(1) 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形容词
人为,人造成的 。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ngin2 [沙头角腔] gnin2 [客英字典] ngin2 [海陆丰腔] ngi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n1 ngin2 [东莞腔] ngin2 [宝安腔] ngin2 [台湾四县腔] ngin2 [陆丰腔] gnin3
◎ 潮州话:nang5 (nâng) ring5 (jîng)[揭阳]rên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仁 | 如鄰 | 日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眞A | 臻 | njin/rin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
)本义:浇灌)(2) 敦厚;质朴;朴实
浇天下之淳,析天下之朴。——《淮南子·齐俗》
(3) 又如:淳良(朴实善良);淳古(古代朴质的风尚精神);淳和(淳朴而温和);淳风(淳朴的风俗);淳粹(朴实完善)
(4) 味道浓厚的。一说通“醇”
淳,浓也。——《三苍》
淳酒味甘,饮之者醉不相知。——《论衡·自然》
(5) 又如:淳浓(浓度高);淳雄(浑厚雄健)
(6) 味咸的
表淳卤。——《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7) 又如:淳卤(盐碱地)
(8) 通“纯”。纯粹
以淳粹之气,生敦庞之民。——《潜夫论·本训》
至于道者,精微淳粹,而莫知其体。——《隋书·经籍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un2 [客英字典] shun2 [海陆丰腔] shun2 [梅县腔] shun2 [宝安腔] sun2 [客语拼音字汇] sun2 [台湾四县腔] sun2
◎ 潮州话:思温5(旬)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純 | 常倫 | 常 | 諄 | 平聲 | 眞 | 合口三等 | 臻 | 諄 | ʑĭuĕn | zjyn/zjvi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水,从酉(
)。“酉”本义就是酒。“酉”亦兼表字音。本义:用高粱、大麦、米、葡萄或其他水果发酵制成的饮料)(2) 同本义
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说文》
酒曰清酌。——《礼记·曲礼》
酒食者,所以令欢也。——《礼记·乐记》
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礼记·射义》
酒,百乐之长。又,酒者,天下之美禄。——《汉书·食货志》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3) 又如:酒肆(酒店);酒水(酒;筵席);酒生(酒保,酒店伙计);酒务(酒店)
(4) 酒席,酒筵 。如:酒坐(酒席);酒场(酒会)
动词
(1) 饮酒 。如:酒面(席前,斟满一杯酒暂时不饮,先行酒令,叫“酒面”);酒底(席间,每行完一次酒令,饮一杯酒,叫“酒底”)
(2) 以酒荐祖庙
卜辞所载之酒字为祭名。考古者酒熟而荐祖庙,然后天子与群臣饮之于朝。——罗振玉《殷虚文字类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u3 [梅县腔] ziu3 [沙头角腔] tsieu3 [客语拼音字汇] jiu3 [客英字典] ziu3 [陆丰腔] ziu3 [宝安腔] ziu3 [东莞腔] ziu3 [台湾四县腔] zi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酒 | 子酉 | 精 | 尤 | 上聲 | 有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ciux/ziov | tsĭə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屯声。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本义:蚕丝)(2) 同本义
纯,丝也。——《说文》
纯衣。——《仪礼·士冠礼》
被我纯缋。——《法言·孝至》
(3) 又如:纯衣(古时士的祭服,以丝为之)
(4) 同一颜色的丝织品
一色成体谓之醇,白黑杂合谓之驳。——《汉书·梅福传》。王先谦补注:官本“醇”作“纯”,是
形容词
(1) 纯正,纯粹
侍中侍郎郭攸之、 费瑋、 董允等,此皆忠臣?志虑忠纯。—— 诸葛亮《出师表》
不设色之画,其感人也,纯以形式及笔势。——蔡元培《图画》
(2) 又如:纯固(品行纯粹坚定);纯素(纯粹而不杂;纯朴);纯德(纯粹的德行);纯儒(品行纯粹的儒者)
(3) 美;善
纯,文也。纯,好也。——《方言》十三
贵纯之道也。——《礼记·郊特牲》
(4) 又如:纯臣(忠心耿耿事奉君主的大臣);纯吏(忠纯爱民的官吏);纯渥(纯朴笃厚)
(5) 大
文王之德之纯。——《诗·周颂·维天之命》
(6) 又如:纯嘏(大福);纯国(大国);纯德(大德)
(7) 纯净,不含杂质 。如:纯水
(8) 熟练 。如:工夫不纯
(9) 专一
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国语·周语》
(10) 质朴
冠衣不纯素。——《礼记·曲礼》
(11) 又如:纯臣(忠纯笃实之臣);纯悫(纯朴诚实)
副词
(1) 皆,都——表示范围 。如:纯钢(全钢);纯美(纯真完美);纯仁(至仁);纯全(完全)
(2) 单,只 。如: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