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

rén jūn [ ren jun]
注音 ㄖㄣˊ ㄐㄨㄣ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人均 rén jūn

1.  每人平均。

去年全村分配人均二百三十九元。
per person;

2.  按每人平均计算的。

人均分配。
人均收入。

词语解释

  1. 人为的乐声。相对于“天籁”而言。

    宋 苏轼 《崔文学申携文见过赋一篇示志举》诗:“蕢桴和苇籥,天节非人均。” 王十朋 注引 赵次公 曰:“天节,自然之乐也。人均,人为之乐也。”

  2. 按人平均。

    《人民日报》1983.11.17:“我国人均耕地量只有世界人均量的三分之一。”

引证解释

⒈ 人为的乐声。相对于“天籁”而言。

宋苏轼《崔文学申携文见过赋一篇示志举》诗:“蕢桴和苇籥,天节非人均。”
王十朋注引赵次公曰:“天节,自然之乐也。人均,人为之乐也。”

⒉ 按人平均。

《人民日报》1983.11.17:“我国人均耕地量只有世界人均量的三分之一。”

人均的网络释义

人均

  • 人均的释义: 每人平均。
  • 人均造句

    两人均认为对方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便分道扬镳了。
    大凡世人均对他的指鹿为马津津乐道。
    由于调整了种植结构,今年农民的人均收入超过了去年。
    虽然我国总体资源比较丰富,但是人均资源却非常匮乏,所以我们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节约资源。
    城市住区常具有人口密度高、建筑容积率高、绿地率低等特点,往往存在人均户外活动面积不足等情况。
    现在,苏州市工农业总产值人均接近八百美元。
    老实说,阵中卧着一匹战马,几个辽人均觉束手缚脚,阵势威力施展不开。
    据报道称,黄光裕、朱孟依、郑少东三人均为广东梅汕同乡,黄光裕与郑少东的结识,是由朱孟依牵线。
    生产人均日产可达克级,药用量是微克级。
    吃过午餐,两人均无睡意,便一道看着电视的音乐频道,间中,医生和护士来过一趟,循例检查用罢药后便出去了。
    在印度尼西亚,这一成本则是人均收入的两倍以上。
    西藏目前的人均居住面积处于全国首位。
    就在雷公锤撞击水女时,雷声轰鸣,众人均是胆裂魂飞,感觉好像是天塌了。
    但是,矿产的人均储量则相当低,且贫矿、伴生矿比重很大,分布不均。
    当然前面已讲过,长虬须胡的那位是个头,其余几个也都有些本事,自然是专靠打家劫舍为生,人人均是风高放火、月黑杀人的强人。
    这是一个人均年收入只有几百元的国家级特困县,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
    与人均值相比,东北的三次产业产值占比重还是比较符合规律的,其低效率在于每次产业的发展都是在低水平上的扩张。
    通过刘浦行的讲解王阳才算明白,这山鬼不过是一种统称而已,不管是山中草木金石孕育还是凶死于山中之人均可以被称为山鬼。
    居住环境编码包括住所型及人均居住面积请阅附二。
    只见眼前甚是凌乱,枯枝碎石遍地,院中躺着几人血迹斑斑,叶华急忙抢身而上,俯身一看,这几人均是高鼻深目,显不是中土神州人士,气息全无,不知死去几时了。

    汉字详情

    rén [ren]
    部首: 220
    笔画: 2
    五笔: WWW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
    四角: 80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代词

    (1) 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形容词

    人为,人造成的 。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英文翻译

    man; people; mankind; someone else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客家话:[梅县腔] ngin2 [沙头角腔] gnin2 [客英字典] ngin2 [海陆丰腔] ngi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n1 ngin2 [东莞腔] ngin2 [宝安腔] ngin2 [台湾四县腔] ngin2 [陆丰腔] gnin3
    ◎ 潮州话:nang5 (nâng) ring5 (jîng)[揭阳]rê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如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njin/rin
    jūn [jun]
    部首: 334
    笔画: 7
    五笔: FQU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PIM
    四角: 4712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土,匀声。“匀”亦兼表字义。合起来指土地分配均平。本义:均匀;公平)

    (2) 同本义

    均,平也。——《说文》

    乃均土地。——《周礼·小司徒》

    土均。——《周礼·序官·均人》

    大夫不均。——《诗·小雅·北山》

    而患不均。——《论语·季氏》

    盖均无贫。

    性行淑均。——诸葛亮《出师表》

    霜露所均。——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有无不均。——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均壹(公平专一);均浃(平均而普遍);均人(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掌平均土地征役);均徧(公平周徧);均辨(公平);均平(均匀公平);均遍(均匀周遍);均种(指种植的间隔均匀适度)

    (4) 等同,相同

    德虽如舜,不免形均。——《荀子·君子》

    (5) 又如:均权(权势相等);均科(同等之罪);均敌(犹对等);均礼(行对等之礼)

    动词

    (1) 使…同样;平分

    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续资治通鉴》

    (2) 又如:均摊;均贫富

    (3) 调和,调节 。如:均两浙杂税;均和(调和,协调);均节(调节);均适(调节适应)

    (4) 衡量,比较

    均之二策。——《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均工(按日计酬)

    副词

    (1) 皆,都,全部

    均欲奋勇出城。——《广东军务记》

    均被火烧。

    (2) 又如:诸事均已办妥

    名词

    (1) 一种制造陶器所用的转轮,又称“陶旋轮”,后喻国政

    秉国之均。——《诗·小雅·节南山》

    犹立朝夕于运均之上。——《管子·七法》

    (2) 单位,用以度量其他同类量的标准量,特指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古代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夫先王之制钟也,大不出均,重不过石。——《风俗通义·钟》

    辍舂哀国均。——《文选·任昉·出郡傅舍哭范仆射》

    令官作酒,以二千五百石为一均。——《汉书》

    (3) 中国水名 。汉水支流之一,上、中游为河南淅河,至河南淅川县与丹水合为均水,也称“丹江”

    (4) 中国州名 。今为湖北省均县

    (5) 中国宋代瓷窑名,在今河南省禹县

    英文翻译

    equal, even, fair; all, also

    方言集汇

    ◎ 粤语:gwan1 kwan1 wan6
    ◎ 客家话:[宝安腔] giun1 [梅县腔] giun1 [台湾四县腔] giun1 [客英字典] giun1 [东莞腔] giun1 [客语拼音字汇] giun1 [陆丰腔] giun1 [沙头角腔] giun1 [海陆丰腔] giun1
    ◎ 潮州话:geng1(kurng) [揭阳]gêng1[潮阳]gi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八諄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勻平聲合口三等kĭuĕnkjyn/k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