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

zhēng duó [ zheng duo]
繁体 爭奪
注音 ㄓㄥ ㄉㄨㄛ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争夺 zhēngduó

(1) 竞争抢夺

今之争夺。——《韩非子·五蠹》
contend

词语解释

  1. 亦作“争夺”。争斗夺取;争着夺取。

    《礼记·礼运》:“争夺相杀,谓之人患。”《荀子·性恶》:“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好争夺而无猒,专丑正而害直者,恶人也。” 唐 李绅 《赠毛仙翁》诗:“ 九州 争夺无时休,八骏垂头避豺虎。”《三国演义》第五六回:“ 文烈 先射,汝何得争夺?看我与你两个解箭!” 明 李东阳 《绍兴府学乡射圃记》:“其用之者,不过战斗争敚之资尔。” 巴金 《秋》三:“‘五弟!你骂哪个?’坐在瓷凳上看完这场争夺的 淑华 忍不住大声喝道。”如:争夺红旗。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争夺”。争斗夺取;争着夺取。

《礼记·礼运》:“争夺相杀,谓之人患。”
《荀子·性恶》:“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晋葛洪《抱朴子·行品》:“好争夺而无猒,专丑正而害直者,恶人也。”
唐李绅《赠毛仙翁》诗:“九州争夺无时休,八骏垂头避豺虎。”
《三国演义》第五六回:“文烈先射,汝何得争夺?看我与你两个解箭!”
明李东阳《绍兴府学乡射圃记》:“其用之者,不过战斗争敚之资尔。”
巴金《秋》三:“‘五弟!你骂哪个?’坐在瓷凳上看完这场争夺的淑华忍不住大声喝道。”

如:争夺红旗。

争夺的国语词典

争相夺取,互不退让。

争夺的网络释义

争夺

  • 争夺:汉语词汇
  • 争夺:动画《杯莫停》插曲
  • 争夺 (汉语词汇)

  • 争夺,汉语词汇。
  • 拼音:zhēng duó
  • 亦作"争敚",指争斗、夺取,争着夺取进而占有。
  • 语出《礼记·礼运》:“争夺相杀,谓之人患。”
  • 争夺造句

    比赛双方在球场上争夺得非常激烈。
    在历史上,剥削阶级统治集团内部为了争夺统治权,父子兄弟自相残杀是屡见不鲜的事。
    即令牺牲波兰,亦徒然为虎添翼,增加希特勒西进争夺的力量。
    为了和日本人和韩国人争夺所谓的端午节发源地。
    经过一番的争夺,垂涎三尺的宝物终于落入他的手中。
    经过激烈争夺,我军占据了有利地形。
    双方的阵地争夺战,打得是难解难分。
    马家为富不仁,老父死后几个儿子便煮豆燃萁,互相残害,争夺家产。
    这场排球赛,网上争夺十分激烈。
    她们欲壑难填,时而争风吃醋,时而为争夺权力而剑拔弩张。
    当我们本地的球队争夺联赛杯时,场内座无虚席。
    这里人迹罕至,但两军却为了这儿,殊死争夺。
    为了抢占险要地势,敌我双方展开了激烈争夺。
    这位富豪死后,子孙因争夺财產,竟酿成命案,真是祸起萧墙啊!
    这两支足球队势均力敌,争夺冠亚军的决赛,肯定十分精彩。
    在这场争夺冠军的比赛中,我们胜利了。
    老董事长一死,子孙就陷入财產争夺战,原来辛苦建立的企业王国顿时分崩离析。
    明天,中国队和日本队将争夺本次比赛的冠军。
    “球”是在比赛中争夺过来的,而不是等来的。
    贪之甚,甚昏蔽而忘礼义;求之极,则争夺而致怨。

    汉字详情

    zhēng [zheng]
    部首: 207
    笔画: 6
    五笔: QVH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SD
    四角: 275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上为“爪”(手),下为“又”(手),中间表示某一物体,象两人争一样东西。从又,义同。本义:争夺)

    (2) 同本义

    争,彼此竞引物也。——《一切经音义》引《说文》

    争所有余。——《墨子·公输》

    几只早莺争暖树。——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民争负薪。——《资治通鉴·唐纪》

    人争鬻之。——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如:争座(争座次;争高低);争立(争夺王位);争国(争夺君位);争恶(争夺险要之地);争标(争夺优胜);争重(争夺帝位、王权)

    (4) 辩论;争论

    争者事之末也。——《国语·越语》

    在丑不争。——《孝经》。注:“竞也。”

    分争辩讼,非礼不决。——《礼记·曲礼》

    有竞有争。——《庄子·齐物论》。注:“对辩曰争。”

    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如:争抗(抗争;抗衡);争让(争执);争口(争论);争高低;争言(争辩;争吵)

    (6) 争胜,争着

    争割地而赂秦。—— 汉· 贾谊《过秦论》

    争奔走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争延之使奏其技。——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诸将果争前抱持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如:争心(争强好胜的心理);争途(抢占道路。亦喻争夺地位);争求(竞相追求);争妍(竞相逞美);争长(争行礼先后;争相增长);争奇(竞相逞其奇特)

    (8) 争斗

    操舍鞍马,仗舟楫,与 吴越争衡。——《资治通鉴》

    (9) 如:争跤(摔跤);争交(摔跤)

    (10) 竞争;较量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 如:争校(争竞,计较);争春(争艳于春日);争进(为仕宦而相争);争张(争竞,夸张);争棋(下棋争胜);争强(争为强者)

    (12) 〈方〉∶欠

    争账还钱,又不犯王法。——巴金《兄与弟》

    (13) 相差

    百年身后一丘土,贫富高低争几多?——唐· 杜荀鹤《自遣》

    (14) 如:争些个(差一点);争些儿(差一点儿;险些);争不多(差不多);争差(差错;差别)

    名词

    (1) 春秋时鲁国北城护城河名,又为北城门名 。也作“净”

    (2) 姓

    代词

    (1) 多用于诗、词、曲中,相当于“怎么”

    片言争敢动吾皇。——《警世通言》

    (2) 如:争知(怎知);争似(怎似);争耐(怎标;无奈)

    英文翻译

    dispute, fight, contend, strive

    方言集汇

    ◎ 粤语:zaang1 zang1

    宋本广韵

    duó [duo]
    部首: 308
    笔画: 6
    五笔: DFU
    五行:
    吉凶:
    仓颉: KDI
    四角: 40348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2) 同本义

    夺,手持隹失之也。——《说文》

    给夺慈仁。——《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

    精气夺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勿夺农时。——《荀子·富国》

    (3) 又如:夺宗(始封的国君被尊为诸侯以后,除去原来宗子的名分);夺气(丧失了胆量和勇气);夺魄(精神丧失而无生气);夺胆(丧胆);夺彩(失出光彩)

    (4) 强取

    夺,取也。——《玉篇》

    人夺女妻而不怒。——《左传·文公十八年》

    夺其印符。——《史记·淮阴侯列传》

    夺攘矫虔。——《书·吕刑》

    秦王度之,终不可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夺项王天下者,必 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5) 又如:夺转(夺得);夺劝(一边劝一边夺拿);夺情(皇帝特许某些有亲丧的官僚不守孝,或者未满守孝期者复取。意思是夺去了他的哀思之情);夺席(夺取他人的席位)

    (6) 用力冲开,冲出 。如:夺门(破门,奋力冲开门);眼泪夺眶而出

    (7) 竞先取得

    被泽徒深厚,惭无夺锦才。——高启《谢赐衣》

    (8) 又如:夺高产;夺魁(夺取第一);夺却(夺去;占去);夺衣(夺袍。喻在诗文竞赛中获胜);夺锦(夺取锦标)

    (9) 剥夺;削除

    胁服夺(罢免)其官。——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0) 又如:夺褫(剥夺);夺爵;夺休(旧指女方提出离婚);夺俸(官吏犯罪,被罚扣薪饷)

    英文翻译

    take by force, rob, snatch

    方言集汇

    ◎ 粤语:dyut6
    ◎ 潮州话:doh8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