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里

xiāng lǐ [ xiang li]
繁体 鄉里
注音 ㄒ一ㄤ ㄌ一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乡里 xiānglǐ

(1) 家乡(指小城镇或农村)

home village or town

(2) 同一城镇或乡村的人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fellow villager or townsman

(3) 又

乡里皆谓已死。

词语解释

  1. 周 制,王及诸侯国都郊内置乡,民众聚居之处曰里。因以“乡里”泛指乡民聚居的基层单位。

    《周礼·地官·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惠施,乡里之委积以卹民之囏阨。” 郑玄 注:“乡里,乡所居也。”《吴子·治兵》:“乡里相比,什伍相保。”《晋书·隐逸传·陶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释名》:“民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自然民谣;一种为假作民谣。二者的共同点,都是流行乡里间的徒歌。”

  2. 家乡;故里。

    《管子·立政》:“劝勉百姓,使力作毋偷,怀乐家室,重去乡里,乡师之事也。”《后汉书·刘盆子传》:“﹝ 杨音 ﹞与 徐宣 俱归乡里,卒於家。”《水浒传》第三九回:“﹝ 黄文炳 ﹞胜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专在乡里害人。” 叶圣陶 《倪焕之》二六:“譬如 蒋士镳 ,平时欺侮善良,横行乡里,那倒要当心点儿。”

  3. 居里或籍贯相同的人。犹乡亲;同乡。

    《墨子·尚贤中》:“入则不慈孝父母,出则不长弟乡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许允 为吏部郎,多用乡里。” 清 陈康祺 《郎潜记闻》卷一:“时知县事者为 湖北 温壮勇公 绍原 , 陆制军 乡里也。” 黄谷柳 《虾球传·难童之家》:“好,我们两人算是同乡了。喂,乡里,你大还是我大?”

  4. 指居里或籍贯相同。

    《周书·寇洛传》:“及 贺拔岳 西征, 洛 与之乡里,乃募从入 关 。” 明 王琦 《寓圃杂记》卷下:“公与 熊 有乡里之好,因以阴隲之説諭之, 熊 不省。”《明史·奸臣传·鄢懋卿》:“ 植 与 嵩 乡里,尝劝 嵩 杀 杨继盛 。”

  5. 指妻。

    南朝 梁 沉约 《山阴柳家》诗:“还家问乡里,詎堪持作夫?”《南史·张彪传》:“ 沉泰 説 陈文帝 遣 章昭达 领千兵重购之,并图其妻…… 彪 知不免,谓妻 杨 呼为乡里曰:‘我不忍令乡里落佗处,今当先杀乡里然后就死。’”

引证解释

⒈ 周制,王及诸侯国都郊内置乡,民众聚居之处曰里。因以“乡里”泛指乡民聚居的基层单位。

《周礼·地官·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惠施,乡里之委积以卹民之囏阨。”
郑玄注:“乡里,乡所居也。”
《吴子·治兵》:“乡里相比,什伍相保。”
《晋书·隐逸传·陶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朱自清《中国歌谣·歌谣释名》:“民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自然民谣;一种为假作民谣。二者的共同点,都是流行乡里间的徒歌。”

⒉ 家乡;故里。

《管子·立政》:“劝勉百姓,使力作毋偷,怀乐家室,重去乡里,乡师之事也。”
《后汉书·刘盆子传》:“﹝杨音﹞与徐宣俱归乡里,卒於家。”
《水浒传》第三九回:“﹝黄文炳﹞胜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专在乡里害人。”
叶圣陶《倪焕之》二六:“譬如蒋士镳,平时欺侮善良,横行乡里,那倒要当心点儿。”

⒊ 居里或籍贯相同的人。犹乡亲;同乡。

《墨子·尚贤中》:“入则不慈孝父母,出则不长弟乡里。”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许允为吏部郎,多用乡里。”
清陈康祺《郎潜记闻》卷一:“时知县事者为湖北温壮勇公绍原,陆制军乡里也。”
黄谷柳《虾球传·难童之家》:“好,我们两人算是同乡了。喂,乡里,你大还是我大?”

⒋ 指居里或籍贯相同。

《周书·寇洛传》:“及贺拔岳西征, 洛与之乡里,乃募从入关。”
明王琦《寓圃杂记》卷下:“公与熊有乡里之好,因以阴隲之説諭之, 熊不省。”
《明史·奸臣传·鄢懋卿》:“植与嵩乡里,尝劝嵩杀杨继盛。”

⒌ 指妻。

南朝梁沉约《山阴柳家》诗:“还家问乡里,詎堪持作夫?”
《南史·张彪传》:“沉泰説陈文帝遣章昭达领千兵重购之,并图其妻…… 彪知不免,谓妻杨呼为乡里曰:‘我不忍令乡里落佗处,今当先杀乡里然后就死。’”

乡里的国语词典

家乡。

乡里的网络释义

乡里

  • 词语:乡里
  • 读音:xiāng lǐ
  • 注音:ㄒㄧㄤ ㄌㄧˇ
  • 释义:
  • ◎ 乡里 xiānglǐ
  • (1) [home village or town]∶家乡(指小城镇或农村)
  • (2) [fellow villager or townsman]∶同一城镇或乡村的人
  •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 (3) 又乡里皆谓已死。
  • 乡里造句

    对那些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地痞恶霸,必须给以严厉打击。
    地主恶霸如狼似虎,横行乡里。
    他因为常常打抱不平,所以乡里的人都很尊敬他。
    对横行乡里的不法之徒,必须一网打尽。
    必须严惩肆虐乡里的流氓恶棍,确保一方平安。
    乡里的干部大多是土壤细流的,对当地的情况很熟悉。
    我最瞧不起那种只会在乡里间趾高气扬,一见到外人却又似缩头乌龟的人。
    为害乡里的地痞流氓被揪了出来,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及浪游南北,与乡里阔疏,后起之秀,不乏其人。
    南霸天鱼肉乡里,是椰林寨的大恶霸。
    小李出任乡长已经四年有余,他为乡里排难解纷,做了不少好事。
    他长期在乡里间作威作福,罪行罄竹难书。
    他横行乡里,独霸一方,终将受到法律制裁。
    他摩顶放踵数十年,为的就是要在乡里盖所医院。
    花生在我们乡里,车载斗量,哪有这么贵?
    水利工程完成后,我们乡里就会五谷丰登,年年有余。
    旧社会,地主老财鱼肉乡里,最终被人民打倒了。
    祸害乡里的大恶霸终于被捕了,平地一声雷,真是大快人心。
    那些纨绔子弟们整天游手好闲,横行乡里。
    精选高精度同心滚齿钢轮铜乡里撕膜,具有不易打滑、不易脱齿、不易变形、超长无间距特点。

    汉字详情

    xiāng [xiang]
    部首: 106
    笔画: 3
    五笔: XT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VVH
    四角: 202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2)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说文》

    五州为乡。——《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

    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广雅》

    习乡尚齿。——《礼记·王制》

    行比一乡。——《庄子·逍遥游》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3) 唐、宋至今指县以下的行政区划。所辖规模历代不同。又如:乡荐(唐宋时由地方官推荐应进士考试的人);乡科(乡试);乡贡(由州县选拔出应科举的士子)

    (4) 乡村,城市外的区域

    传一乡秀才。——宋· 王安石《伤仲永》

    遍捉乡民。——《广东军务记》

    各乡逆夷

    (5) 又如:乡里迓鼓(泛指民间音乐);乡曲之誉(乡里的声望);乡先生(辞官居乡或在乡执教的长者);乡瓜子(见识少的乡下人)

    (6) 家乡,故乡。在客地称原籍为乡

    国者,乡之本也。——《管子·权修》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乡音无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采吾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扣其乡。——明· 魏禧《大铁椎传》

    (7) 又如:乡心(思念故乡的心情);乡味(家乡饮食的风味);乡信(家乡亲友寄来的书信)

    (8) 地方;处所

    三世居是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9) 又如:他乡;外乡;异乡;侨乡;帝乡(京城)

    (10) 某种超现实的境界 。如:梦乡;醉乡

    (11) 同一籍贯的人(在外地时说) 。如:乡中(同乡);老乡;同乡

    (12) 用作动词,读 xiàng。通“向”。面对着

    东乡坐。——《史记·田单列传》

    乡师而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3) 姓

    英文翻译

    country; rural; village

    方言集汇

    ◎ 粤语:hoeng1

    宋本广韵

    [li]
    部首: 708
    笔画: 7
    五笔: JF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WG
    四角: 60105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2) 同本义

    裏,衣内也。——《说文》。衣外曰表。

    襦在裏也。——《谷梁传·宣公九年》注

    不罹于裏。——《诗·小雅·小弁》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3) 又如:里衣(内衣,汗衫。指贴身的衣报);里外发烧(指里外都是毛皮缝制的衣服)

    (4) 内,中。与外相反

    裏急暴痛。——《素问·至真要大论》

    肉里之脉。——《素问·刺腰痛篇》

    约定今夜放火,里应外合。——《三国演义》

    (5) 又如:里向(靠里边的;里面);里势(里面);里勾外连(内外勾结);里头大叔(里头,指宫内。指慈禧最宠信的大太监李连英);里牵绵(指饮酒下肚时,好像腹内忽有厚绵暖着一样)

    (6) 时候

    妾身年少里,父母俱倾弃。——宋·佚名《张协状元》

    (7) 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位置;处所

    我这里凭阑望,母亲那里倚门悲。——郑德辉《玉粲登楼》

    (8) 又如:这里,那里;哪里;省里;县里

    名词

    (1) (会意。从土,从田。从“田”,含有区分界域的意思。本义:里弄;街巷)

    (2) 同本义

    里,居也。——《说文》

    里,邑也。——《尔雅》。李注:“居之邑也。”

    里尻也。——《广雅》

    在野曰庐,在邑曰里。——《汉书·食货志》

    于蹶之里。——《诗·大雅·韩奕》

    赋里以人。——《国语·晋语》。注:“廛也。”

    以里听者,禄之以里。——《吕氏春秋·怀宠》。注:“闾也。”

    河洛为王之里。——左思《蜀都赋》。注:“居也。”

    匪仁里其焉宅兮。——张衡《思玄赋》。注:“里宅皆居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诗·郑风·将仲子》

    既行,及里门,门扃未发。——沈既济《任氏传》

    (3) 又如:里门(乡里的门。古代聚族列里以居,里有里门);里闬(即里门,乡里);里闾(里门,乡里)

    (4) 古代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

    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尚书大传》

    古者七十二家为里。——《论语·譔考文》

    一里八十户。——《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百家为里。——《管子·度地》

    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韩诗外传》

    择其贤民,使为里君。——《管子·小匡》

    (5) 又如:里长(主管一里的人。古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尹(里长,里中的长官。即里正);里正图董(乡长、里长一类的人物);里吏(即里尹、里正、里胥)

    (6) 乡里;家乡;故乡

    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史记·滑稽列传》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史记·汲郑列传》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潜《归园田居》

    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江淹《别赋》

    (7) 又如:里籍(籍贯);里豪(乡里中豪强的人);里妪(乡村妇女);里门(故里;故乡)

    (8) 量词。长度单位

    于三十里。——《诗·小雅·六月》

    (9) 又如:华里(市里的旧称);里数;里程;里堠(记里程的土堆)

    (10) 通“理”。地理

    通于沟渠,修堤防,树五谷,通于地里者也。——《说苑·臣术》

    动词

    (1) 居住

    在壄曰庐,在邑曰里。——《汉书·食货志上》

    悠悠我里。——《诗·小雅·十月之交》

    军社之所里。——《周礼·夏官·量人》

    里仁而美。——《论语·里仁》

    (2) 又如:里布(古代的土地税。里,居也;布,钱也);里舍(私人住宅;同乡里人);里仁(居住在仁者所居之里;与仁人为邻)

    (3) 谓计算路程 。如:里程碑(设于路边计算里数的标志)

    (4) 通“理”。治理

    乃里西土之数。——《穆天子传》

    形容词

    通“悝”。忧伤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诗·小雅·十月之交》

    语尾助词词

    同“哩”

    梅香,你看奶奶做什么里?奶奶看经哩。—— 元· 关汉卿《金线池》

    英文翻译

    unit of distance; village; lane

    方言集汇

    ◎ 粤语:lei5
    ◎ 客家话:[沙头角腔] li1 [陆丰腔] li1 [海陆丰腔] li1 li3 [宝安腔] li3 | li1 [客英字典] li3 [客语拼音字汇] li1 li3 [台湾四县腔] li1 li3 [梅县腔] li1
    ◎ 潮州话:l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良士上聲開口三等lix/liiolĭ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