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乡

tóng xiāng [tong xiang]
繁体 同鄉
注音 ㄊㄨㄥˊ ㄒ一ㄤ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同乡 tóngxiāng

(1) 同一乡里。引申同一地方

同乡人
from the same village;fellow townsman

(2) 籍贯相同的人(在外地时说)

a person from the same village, town or province

词语解释

  1. 同一乡里。

    《庄子·盗跖》:“ 知和 曰:‘今夫此人以为与己同时而生,同乡而处者,以为夫絶俗过世之士焉。’”

  2. 引申指同一地方。

    唐 柳宗元 《憎王孙文》:“善与恶不同乡兮,否泰既兆其盈虚。”

  3. 同一籍贯而在外地者互称同乡。

    《汉书·外戚传上·史皇孙王夫人》:“﹝ 王嫗 ﹞年十四嫁为同乡 王更得 妻。” 元 方回 《次韵许太初见赠》之一:“赖是同乡復同味,一寒如此遽春还。”《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此位就是我们同乡 萧金鉉 先生,你难道不认得?” 巴金 《寒夜》十一:“那位对他有好感的同乡已经到别的省分去了。”

引证解释

⒈ 同一乡里。

《庄子·盗跖》:“知和曰:‘今夫此人以为与己同时而生,同乡而处者,以为夫絶俗过世之士焉。’”

⒉ 引申指同一地方。

唐柳宗元《憎王孙文》:“善与恶不同乡兮,否泰既兆其盈虚。”

⒊ 同一籍贯而在外地者互称同乡。

《汉书·外戚传上·史皇孙王夫人》:“﹝王嫗﹞年十四嫁为同乡王更得妻。”
元方回《次韵许太初见赠》之一:“赖是同乡復同味,一寒如此遽春还。”
《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此位就是我们同乡萧金鉉先生,你难道不认得?”
巴金《寒夜》十一:“那位对他有好感的同乡已经到别的省分去了。”

同乡的国语词典

同一乡里或同籍贯的人。

同乡的网络释义

同乡

  • 同乡,汉语词汇。
  • 拼音:tóng xiāng
  • 释义:(名)同一籍贯的人(在外地时说)。
  • 构成:偏正式:同(乡
  • 例句:我们是同乡。(作宾语)
  • 近义词:
  • 闾里、闾阎、故乡、家园、州闾、梓里、梓乡、乡亲、乡里、同亲
  • 反义词:异乡
  • 同乡造句

    明天有个同乡聚会,你想不想参加?
    那一年夏天,正当我走投无路的时候,巧遇一位同乡长辈,真如久旱逢甘霖。
    在陌生的城市中穿行,谁知鬼迷心窍他竟遇到了一个同乡。
    王镇,我认为李国雄与李作林的关系不好是不会有假,即使他们是同乡同宗了,也并非就一定就会意合情投的!
    这种以一地同一行业见长的现象,实际上是同乡互助、一倡百和的结果。
    两人之父本是同乡,意气相投而结为异性弟兄,两人年少时就在一起长大,亲若手足。
    那一天出去散步,在本顿大街上碰上一对夫妇正在家门口冲洗拉圾箱,打招乎后才知道竟是同乡。
    秘辛!蒋纬国密托浙江同乡会吴神农溪口扫墓。
    后来,栗商通过多方打听方才知道,当日同乡为他所抓的药草叫做石斛,俗称“还魂草”。
    她说这个男孩与卡萨布兰卡自杀爆炸案的嫌犯是同乡,然而现在的情形是,这个小伙子有理由好好地过日子而非自取灭亡。
    北京洛阳企业商会的成立,必将为在京洛阳籍企业家联络同乡情谊、共叙故乡发展提供重要平台,也必将为京洛两地深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双赢搭建重要桥梁。
    两人都是来自二十一世纪,年纪又相仿,自然是很合得来,也聊得非常开心,更让胡亥真真切切的感受了一番他乡遇故知的情怀,不对,应该是同乡他乡遇故知才对。
    朱儁本是吴郡会稽人,少年时即胸怀大志,事母至孝,轻财仗义,多次为友人及上司慷慨解囊,却不欲人知,同乡之人都很敬重他。
    徐文华,字用先,四川嘉州人,与杨慎为同乡好友。
    正是在参加湖南同乡会的聚会时,她结识了华兴会的骨干刘道一、仇亮等人,同时也结识了我的外祖父。
    话说宁波府定海县佥事高科、侍郎夏正二人同乡,常相交厚,两家内眷俱有孕,因指腹为亲。
    那两座自贡的商人同乡会堂仍然在。
    在霞飞路、亚尔培路也是同乡贺家人,据说在这爿店关掉后改做金星钢笔了。
    关羽的魂魄略感欣慰,又飘飘荡荡,来到了同乡普净和尚栖身的那所破庙里。
    来自海伦县共荣乡的梁海霞,脸上一直洋溢着笑容,搂着身旁的同乡说笑着。

    汉字详情

    tóng,tòng [tong]
    部首: 319
    笔画: 6
    五笔: MGKD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BMR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tóng

    动词

    (1) (会意。从冃,从口。冃( mào),重复。本义:聚集)

    (2) 同本义

    同,合会也。——《说文》

    同重体合类。——《墨子·经上》

    同人亲也。——《易·杂卦》

    六曰同衣服。——《周礼·大司徒》

    (3) 又如:云同(云彩聚集);同天(共存于人世间);同合(使相一致;融会);同流(诸水合流)

    (4) 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韩非子·说林上》

    鸟兽不可与同群。——《论语·微子》

    同予者何人。——宋· 周敦颐《爱莲说》

    同于真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同于幻耶。

    (5) 又如:同心戮力(同心合力);同功一体(功绩地位一样);同号(称号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同忾(相同的愤慨);同义(仁义或道义相同);同义字(意义相同的字);同源字(音、义相同或相近)

    (6) 参与;一起干某事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孙子·谋攻》

    (7) 又如:同举(一同举荐);同乐(一同娱乐);同栖(一同栖息);同休(同享福禄);同枕(共枕而卧);同利(共享利益);同车(同乘一车);同室(同居一室)

    (8) 共,共一个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政》

    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同姓为吾后。——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9) 又如:同福(共同的福禄)

    (10) 齐一;统一

    死去方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宋· 陆游《示儿》

    副词

    (1) 共同。到一处

    同行十二年。——《乐府诗集·木兰诗》

    同是宦游人。——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少同学。——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既同寝。

    (2) 又如:同参(共同参与);同晷(同受日光照耀);同奖(共同辅助);同庆(共同庆贺);同进(一同前进);同举(一同举荐);同来同去;同吃同住;同宿;同游

    名词

    (1) 中国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六礼之一。每隔十二年,诸侯一齐来朝见天子叫“同”

    奠此中国,四夷来同。——王安石《赠贾魏公神道碑》

    (2) 中国古代土地面积单位,地方百里为同

    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3) 中国古代爵一类的酒器

    (4) 姓

    介词

    (1) 引进共同行动者 。

    (2) 如:我同你去;我同她说话

    (3) 给,为

    合共还他三十六,还要同他做一年。——《中国歌谣资料》

    连词

    (1) 和,表示并列关系 。

    (2) 如:我同农民;教师同塾师

    (3) 另见 tòng

    tòng

    (2) ——见“胡同” hútòng

    (3) 另见 tóng

    英文翻译

    same, similar; together with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4
    ◎ 客家话:[梅县腔] tung2 [海陆丰腔] tung2 [客英字典]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客语拼音字汇] tung2 [陆丰腔] tung3 [沙头角腔] tung2 [东莞腔] tung2 [宝安腔] tung2
    ◎ 潮州话:dang5(tâng) tong5(thô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dungdʰuŋ
    xiāng [xiang]
    部首: 106
    笔画: 3
    五笔: XT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VVH
    四角: 202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2)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说文》

    五州为乡。——《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

    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广雅》

    习乡尚齿。——《礼记·王制》

    行比一乡。——《庄子·逍遥游》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3) 唐、宋至今指县以下的行政区划。所辖规模历代不同。又如:乡荐(唐宋时由地方官推荐应进士考试的人);乡科(乡试);乡贡(由州县选拔出应科举的士子)

    (4) 乡村,城市外的区域

    传一乡秀才。——宋· 王安石《伤仲永》

    遍捉乡民。——《广东军务记》

    各乡逆夷

    (5) 又如:乡里迓鼓(泛指民间音乐);乡曲之誉(乡里的声望);乡先生(辞官居乡或在乡执教的长者);乡瓜子(见识少的乡下人)

    (6) 家乡,故乡。在客地称原籍为乡

    国者,乡之本也。——《管子·权修》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乡音无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采吾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扣其乡。——明· 魏禧《大铁椎传》

    (7) 又如:乡心(思念故乡的心情);乡味(家乡饮食的风味);乡信(家乡亲友寄来的书信)

    (8) 地方;处所

    三世居是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9) 又如:他乡;外乡;异乡;侨乡;帝乡(京城)

    (10) 某种超现实的境界 。如:梦乡;醉乡

    (11) 同一籍贯的人(在外地时说) 。如:乡中(同乡);老乡;同乡

    (12) 用作动词,读 xiàng。通“向”。面对着

    东乡坐。——《史记·田单列传》

    乡师而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3) 姓

    英文翻译

    country; rural; village

    方言集汇

    ◎ 粤语:hoeng1

    宋本广韵

    同乡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