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装打扮

qiáo zhuāng dǎ bàn [qiao zhuang da ban]
繁体 喬裝打扮
注音 ㄑ一ㄠˊ ㄓㄨㄤ ㄉㄚˇ ㄅㄢ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乔装打扮 qiáozhuāng-dǎbàn

(1) 改变服饰装扮,以隐蔽原来身分。比喻用假象来掩盖真面目,有贬义

那位以调查员身分乔装打扮的杜秘书,连一个镜头也没有捞到,就被工人们轰出了井下
smarted up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自己却乔装打扮的,雇了一只小船,带了两个家丁,沿路私访而来。”

成语辨析

乔装打扮和“涂脂抹粉”;都可以比喻用涂饰打扮的手段来掩盖本来面目;欺骗别人。不同在于:①“涂脂抹粉”偏重在“美化”;乔装打扮偏重在“伪装”。“涂脂抹粉”能表示为遮掩别人丑恶的本质而胡谄些好话;乔装打扮不能。②“涂脂抹粉”的本义是搽胭脂、抹粉;指妇女打扮;跟乔装打扮区别明显。

成语用法

乔装打扮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改换服饰以隐瞒身份。

《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这班人原来是那海马周三预先叫他的伙伴随了那起戏子乔装打扮混了进来,预先一个个埋伏在此。”
《痛史》第二三回:“我并不是出家修道,不过是乔装打扮,掩人耳目,借着卖药为名,到处访求英雄,以图恢復中国。”
亦作“乔妆打扮”、“乔装改扮”。 《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串店的妓女,乔妆打扮的来给强盗作眼线看道儿,不可不防。”
郭澄清《大刀记》第八章:“﹝小锁柱﹞继而又道:‘来个乔装改扮,分散突围。’”

⒉ 比喻利用假象掩盖或歪曲真象。

巴金《中国人》:“还有人无中生有在文章里编造我的谈话,给自己乔装打扮,这只能说明他的处境困难。”

乔装打扮的国语词典

改变服装、面貌,以掩饰本来面目。《痛史.第二三回》:「我并不出家修道,不过乔装打扮,掩人耳目,借著卖药为名,到处访求英雄,以图恢复中国。」也作「乔妆打扮」。

乔装打扮的网络释义

乔装打扮 (汉语成语)

  • 乔装打扮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qiáo zhuāng dǎ bàn,是指化装。意指进行伪装,隐藏身份。
  • 乔装打扮的翻译

    俄语: переодевáться кем

    乔装打扮造句

    公安机关抓获了一个乔装打扮的特务分子。
    为了抓住贩毒分子,他乔装打扮成“接货人”,摸清情况后,才将贩毒分子一网打尽。
    敌人乔装打扮成八路军的侦察员,还未进村,就被民兵识破了。
    他作案后,妄图乔装打扮逃离出境,但终于被识破了。
    他乔装打扮,掩人耳目,还是逃避不了仇家的追杀。
    不管她如何乔装打扮,始终改变不了她的本性。
    他西装革履乔装打扮成一个海外归侨,也没有瞒过门卫警惕的眼睛。
    命运是一个乔装打扮的人物。没有比这张脸更会欺骗人的了。
    君子佩玉,不是为了乔装打扮,而是按照玉德规范自己的言行,操守德行信条。
    战争贩子们企图把自己乔装打扮成“和平天使”.
    他们乔装打扮穿得古里古怪地去吓唬人.
    为了躲避迫害,许多满人更名改姓或乔装打扮,隐藏一切会泄露他们满族身份的特征。
    大家犯了难,因为出村送情报,首先要乔装打扮,突破敌人严加防范的封锁沟。
    世界是一个涂脂抹粉的巫婆,她乔装打扮,摆出一副诱人的面孔,让我们蹉跎岁月。
    吴凯阳自从被朱高曦派出后,便带着三千军乔装打扮,三五成群的混入渤泥国。
    海外寻欢客慕歌舞伎町之名,纷纷来此觅求“日本妹”,可往往遇到的都是乔装打扮的本国同胞。
    媚俗所引起的感情是一种大众可以分享的东西,就是把既定模式的愚昧用美丽的语言和情感把它乔装打扮,甚至自己都为这种平庸的思想和感情洒泪。米兰·昆德拉 
    乔装打扮的人们在“没人管的万圣季”唱歌,跳舞,喝酒,骑竹马,穿着异性服装,假扮公职人员,挑战既定秩序。
    柳云前世不擅饮酒,偶尔乔装打扮,喜欢坐在清泉街烟花巷的三楼,看着穿梭于首饰、脂粉店铺间的少女良人,一边抿着廉价的桂花酿,烂醉于烟花风月之后。
    这三个哨兵的身份大有可疑?显然是乔装打扮,可惜了不知道毛贵的过往经历,没有吓唬得了。

    汉字详情

    qiáo [qiao]
    部首: 103
    笔画: 6
    五笔: TDJJ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KLL
    四角: 20228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夭,从高省,高亦声。夭,象人(大)行走的样子。本义:高)

    (2) 高耸。多用以形容树木

    乔,高而曲也。——《说文》

    厥木惟乔。——《书·禹贡》

    山有乔松。——《诗·郑风·山有扶苏》

    南有乔木。——《诗·郑风·汉广》

    (3) 又如:乔木世家(指贵族世家。乔木代指贵族、高官);乔松(高大的松树);乔柯(高枝);乔峰(高峰);乔乔(高大的样子);乔竦(高耸);乔干(高高的树干);乔树(高大的树)

    (4) 詈词。宋元以后,曲中用乔者甚多,常随文为释,含有坏、窝囊、糊涂、狡猾、怯懦无用等贬义。形容某种恶劣的表现

    乔才心邪,不来一月。——《金瓶梅》

    (5) 又如:乔人(无赖,坏蛋);乔人物(无赖;怪人);乔材(亦作“乔才”。无赖,恶棍);乔男女(恶徒);乔相识(不诚实的怪伙伴)

    (6) 通“骄”。骄傲

    小人贫斯约,富斯乔。——《礼记·坊记》

    动词

    (1) 做作;装假

    戏子乔装打扮混了进来。——《儿女英雄传》

    (2) 又如:乔模乔样(装模做样);乔张乔致(乔张致);乔做作(装腔作势);乔神道(装神弄鬼);乔乔(乔模乔样);乔断案(指装腔作势耍威风);乔乔画画(装扮);乔公道(装好意;假作公平)

    名词

    通“峤”。尖峭的高山

    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诗·郑风·清人》

    英文翻译

    tall, lofty; proud, stately

    方言集汇

    ◎ 粤语:kiu4

    宋本广韵

    zhuāng [zhuang]
    部首: 623
    笔画: 12
    五笔: UFY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LGYHV
    四角: 34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衣,壮声。本义:行装)

    (2) 同本义

    装,裹也。——《说文》

    橐中装。——《史记·郦生陆贾传》

    简元辰而俶装。——张衡《思玄赋》。注:“束也。”

    顾形影,自整装。——《文选·傅毅·舞赋》

    于是约车治装,载卷契而行。——《战国策·齐策四》

    为装遣荆轲。——《战国策·燕策》

    (3) 又如:装囊(行囊,远行者携带的袋子);装束(束装,整理行装)

    (4) 服装

    富者赂数十百金,贫亦罄衣装。——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童装;春装;夏装;冬装;男装;女装;猎装;学生装;军装;古装;装束(衣着穿戴)

    (6) 亦泛指物品 。如:装送(嫁妆);装遣(嫁妆);装资(置办嫁妆的费用);装新(穿戴结婚时的礼服和饰物)

    (7) 服装的式样 。如:西装(洋装)

    (8) 书籍装订的式样 。如:平装;精装;线装

    动词

    (1) 装饰;打扮(指一般的装点)

    体美容冶,不待饰装。——《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千金装马鞍,百金装刀头。——唐· 杜甫《后出塞》

    宝装屏风。——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又如:装柳(给死者穿衣前,摆顺理平其手脚);装奁(女子梳装用的镜匣);装背(装裱书画)

    (3) 装作,假装

    也不言语,只装鬼脸。——《红楼梦》

    今人做诗,多爱装造言语。——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

    (4) 又如:装煞臭幺(摆臭架子);装套子(设置圈套);装腔(说假话装得若有其事的样子)

    (5) 装载 。如:装车(将货物放置于车);装放(装载,安放);装船(将货物装入船舱)

    (6) 装配;安装 。如:装折(装修设备);我们家家户户都装了电灯;装修(指房屋中所安装的门窗橱壁等设备)

    (7) 贮放;藏

    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史记》

    (8) 运载

    私奴装粮食来。——《晋书》

    (9) 修整书画 。如:装池(装裱古籍或书画;也指古藉书画的装潢);装轴(书画裱托后,在纸尾加横轴,使于舒卷或悬挂);装潢(装璜。装裱字画)

    (10) 装入;放进

    征衣一倍装绵厚,犹虑交河雪冻深。——唐· 陈陶《水调词》

    英文翻译

    dress, clothes, attire; fill

    方言集汇

    ◎ 粤语:zong1

    宋本广韵

    dǎ,dá [da]
    部首: 330
    笔画: 5
    五笔: RSH
    五行:
    仓颉: QMN
    四角: 51020

    详细解释

    量词

    (1) 12个构成的一组 。如:一打火柴;一打鸡蛋;一打铅笔

    (2)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手,丁声。本义:击)

    (2) 同本义

    打,击也。——《说文新附》

    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又如:用棍打狗;打拍(敲击);打火刀(用来敲打火石的刀形铁片)

    (4) 殴打;斗殴。亦指武术表演或戏剧中的武打 。如:打捶(打架);打孽(报仇,械斗);打把子(练武功)

    (5) 攻打;进攻 。如:打援(攻打敌人的援军)

    (6) 射击 。如:打冷枪;打炮

    (7) 攻讦 。如:打短(说别人短处)

    (8) 发出 。如:打哨(吹口哨);打唤(呼唤)

    (9) 猜,猜谜 。如:打一字;打一物;打虎(猜谜);打灯虎(猜灯谜)

    (10) 围棋术语。即叫吃 。如:打劫(谓双方在一处可以交换吃一子的争夺战)

    (11) 印上;拓印 。如:打本(即拓本);打郑方(盖公章);打印子(盖图章)

    (12) 扎入;注入 。如:打针

    (13) 往;去

    你打华州,须从这条路走。——《水浒传》

    (14) 制造;建造

    九子不葬父,一女找荆棺。——《荆棺峡谵》

    (15) 又如:打船(造船)

    (16) 砍;割

    只在左近人家佣工,替人家挑土打柴。——《儒林外史》

    (17) 汲取;盛取 。如:打米(盛米,装米)

    (18) 捕捉;猎取 。如:打捕(打猎捕鱼,渔猎)

    (19) 买 。如:打酒;打票;打勾(购买)

    (20) 振作 。如:打扳(振作);打迸(振作,焕发)

    (21) 除去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2) 又如:打麦(用工具使麦子去皮或脱粒);打灭(打消;消除;消灭)

    (23) 摇荡

    西江水阔 吴山远,却打船头向北行。—— 王建《扬州寻张籍不见》

    (24) 收获 。如:打夹账(谓经手人从中索取好处费);打抹(谓没收额外所得酬金)

    (25) 贬;退;减 。如:打扣(降低商品的原定价格;减少或者降低事物的数量、质量);打短(克扣)

    (26) 评定 。如:打成分

    (27) 相处;交结 。如:打交待,打交道;打伙计(交朋友,恋爱);打影(结伴;合伙)

    (28) 张、举、提。亦谓携带 。如:打旗

    (29) 编织 。如:打草垫;打竹席;打领带;打个结;打发辫

    (30) 转;绕 。如:打方旋(徘徊);打胡旋(兜圈子);打旋磨(盘旋;围绕着某物转);打转转(旋转,绕圈子);打独磨(盘旋;徘徊);打踅(打转。走江湖,跑码头)

    (31) 把一物附着在他物上 。如:打胭脂,打粉;打背(裱糊布片)

    (32) 谓用某种语言或腔调说话 。如:打牙配嘴(谓相互戏谑,闲扯说笑);打令(行酒令)

    (33) 谓从事某种工作或做出某种行动 。如:打饼(做面食);打印子(借印子钱);打行(保镖、打手的行帮)

    (34) 表示通过一定手段完成某种任务 。如:打铺;打介绍信;打轿;打花(采花;摘花)

    (35) 与某些动词结合成复词,表示进行之意。如:打掠(用眼扫视);打勘(查问;拷问,审讯)

    介词

    (1) ∶从 ——带有北方方言色彩,普通话里一般用“从”,在单音方位词前只能用“从”。如:从南到北,从早到晚,从里到外

    (2) 表示处所、时间、范围的起点。如:打这儿往东去;打县里回来;打明儿开始

    (3) 表示经过的路线、场所。如:打水路走,三天可以到

    名词

    (1) 武术 。如:教打;练打。亦指京剧里指武打。如:唱、做、念、打

    (2) 另见

    英文翻译

    strike, hit, beat; fight; attack

    方言集汇

    ◎ 粤语:daa1 daa2
    ◎ 客家话:[梅县腔] da3 [沙头角腔] da3 [客英字典] da3 [东莞腔] da3 [客语拼音字汇] da1 da3 [宝安腔] da3 | da1 [陆丰腔] da3 [海陆丰腔] da3 [台湾四县腔] da3
    ◎ 潮州话:da2 p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八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德冷庚二開上聲開口二等tɐŋt'rangx/teank
    bàn [ban]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WVN
    五行:
    仓颉: QCSH
    四角: 58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分声。( fěn)本义:握,并)

    (2) 打扮,装扮

    鲁智深、 武松扮作行脚僧。——《征四寇传》

    (3) 又如:扮作客人;扮女人;扮相;扮戏子(化妆演戏的人)

    (4) 装出 。 如:扮鬼脸

    (5) 〈方〉∶抓在手里磕打;摔打 。 如:扮稻;扮谷;扮禾桶

    英文翻译

    dress up; dress up as

    方言集汇

    ◎ 粤语:baan3 baan6
    ◎ 客家话:[梅县腔] ban5 [海陆丰腔] ban5 pan6 [客英字典] ban5 [台湾四县腔] ban5 pan5 [客语拼音字汇] pan4 [宝安腔] pan3 | ban5 [沙头角腔] pan5 [陆丰腔] ban5 [东莞腔] p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府文平聲合口三等pyon/pi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