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富不仁

wéi fù bù rén [wei fu bu ren]
繁体 為富不仁
注音 ㄨㄟˊ ㄈㄨˋ ㄅㄨˋ ㄖㄣ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为富不仁 wéifù-bùrén

(1) 蓄积财产,不施仁德。指为了致富,不择手段,不讲仁义

一生做事强梁,只是倚官托势;须知为富不仁,自来见利忘义。——· 邵璨《香囊记·媾媒》
be rich and cruel;be heartless rich;muck and money go together(谚)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成语辨析

仁;不能写作“人”。

成语用法

为富不仁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后谓富人唯利是图,不顾他人死活。

《孟子·滕文公上》:“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赵岐注:“富者好聚,仁者好施,施不得聚,道相反也。”
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评诗》:“山谷诗云:‘能与贫人共年穀,必有明月生蚌胎。’为富不仁者可以警。”
明王錂《寻亲记·告借》:“你为富不仁,心肠忒狠。”
朱德《母亲的回忆》:“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加强烈了。”

为富不仁的国语词典

只知敛聚财物,却不讲求仁义道德。

为富不仁的网络释义

为富不仁

  • 为富不仁是一个成语,读音是wéi fù bù rén,意思是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 为富不仁的翻译

    日语: 金(かね)のためにむごいことをする,金持(かねも)ちは血(ち)涙(なみだ)もない

    为富不仁造句

    济公用玩世不恭的手法,经常嘲弄那些为富不仁的人。
    生财有道,为富不仁是要被法律制裁的。
    土改时,对那些称霸一方,为富不仁的乡绅土豪,根据人民的意愿,进行了狠狠地打击。
    为富不仁,想要一个人记住你就是同他借钱。自已努力吧,只要你表明你不会向他借钱,他就会理你的,不要刻意的去讨好他。当他愿意和你说话的时候你不同他说话,那才是爷们。
    起义军对穷苦百姓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越来越强烈。
    马家为富不仁,老父死后几个儿子便煮豆燃萁,互相残害,争夺家产。
    为富不仁的人无法得到大家的尊重。
    你的亲戚很富有,但还骗取了你们的家财,真是为富不仁。
    你的亲戚很富有,但还骗取了你们的家财,这算不算为富不仁?
    不是不能富,而是不能为富不仁!
    人家是大老板,开奔驰住豪宅。还为富不仁。
    生活不可能不苦,勤劳而不富有且为富不仁的中国人一直很苦。
    不是我非要跟富人过不去。实在是他们中的太多为富不仁。
    让人明白什么是为富不仁!
    这一点却是一种变态和扭曲的想法,并不是富人都为富不仁。
    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加强烈了。
    仅管坐拥金山,却为富不仁,这是藏宝穷人。
    他从道义上谴责“为富不仁、为仁不富”现象,却又默认了贫富不均的现实存在。
    然而新的一轮怒潮正扑向新一代的为富不仁者。
    应该诛连九族,打击为富不仁!!!网易网友。

    汉字详情

    wéi,wèi [wei,wei]
    部首: 108
    笔画: 4
    五笔: YL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KSI
    四角: 34027

    详细解释

    wéi

    动词

    (1) (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子为不知,我将不墜。——《左传·定公十二年》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为之难。——《论语》。皇疏:“犹行也。”

    可以为师。——《论语》

    人之为学。——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推为长。——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3) 又如:为事(办事;成事);为诈(作假);为薪(取薪);为善(做善事);为道(学道,实践圣道);为头(居首;从头开始);为人(做人);为后(立后);为底(治足茧)

    (4) 制作;创作

    造作,为也。——《尔雅》

    以为乐器。——《周礼·春官·典同》。注:“为,作也。”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节用上》

    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槨。——《庄子·人间世》

    应声便为诗。——《世说新语·文学》

    (5) 治理

    为,治也。——《小尔雅》

    诸葛瑾为 豫州。——《世说新语·排调》

    (6) 又如:为国(治国);为政(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7) 变成,成为

    何遽不为福。——《淮南子·人间训》

    不能为祸。

    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

    而改为入。——宋· 洪迈《容斋续笔》

    (8) 又如:由徒为师

    (9) 是

    不为远者小。——《列子·汤问》

    不为近者热。

    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谓为三横。——蔡元培《图画》

    (10) 又如:十尺为一丈

    (11) 学习,研究

    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仗者,可亡也。——《韩非子》

    (12) 种植;营作

    东周欲为稻, 西周不下水, 东周患之。——《战国策》

    (13) 设置;建立 。如:为法(制定法律;成为法律);为命(撰写政令、盟会的文辞);为山(建立功业)

    (14) 使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易·井》

    (15) 以为;认为

    为汝多智。——《列子·汤问》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我将为无人会使此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16) 演奏 。如:为乐(奏乐;作乐)

    名词

    介词

    (1) 被 ——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予群从所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为操所先。——《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为贼所盗;为敌所败

    (3) 于,在 ——表示时间或处所

    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淮南子》

    (1) 和 ——表示并列关系

    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孙丑下》

    犀首以梁为 齐战于 承匡而不胜。——《战国策》

    (2) 则,就 ——表示承接关系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3) 如,若 ——表示假设关系

    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史记》

    (4) 或,抑 ——表示选择关系

    助教顾良戏之曰:“汝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 妥应声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为新故之故?”——《北史·何妥传》

    《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为一日五来,为当异日也。”——《诗·周颂·思文》疏

    不审先生梁朝出仕,为复隐居?——《太平广记》

    (5) 又如:为复(还是,抑或);为是(抑或;还是);为当(抑或;还是)

    助词

    (1) 的,之 ——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岂弟君子,四方为则。——《后汉书》

    (2)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孟子》

    (3) 附于单音形容词后,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如:大为高兴;广为宣传

    (4) 附于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意。如:广为流传;更为重要

    (1) 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如:何乐而不为

    (2)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予无所用天下为。——《庄子》

    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相为倚伏。——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相为应答。——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另见 wèi

    wèi

    动词

    (1)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帮助;佑助

    福禄来为。——《诗·大雅·凫鷖》

    (3) 又如:为虎添(傅)翼

    (4) 通“谓”。言说;告诉

    宋,所为无雉兔孤狸者也。——《墨子·公输》

    管仲, 曾西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孟子·公孙丑上》

    孰为盾而忍弑其君者乎?——《谷梁传·宣公二年》

    太子怒,入为王泣曰…——《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介词

    (1) 因为,由于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为是(因为是,为的是);为甚(为什么)

    (3) 替,给

    为王吹竽。——《韩非子·内诸说上》

    为长安君计短。——《战国策·赵策》

    为楚王作剑。—— 晋· 干宝《搜神记》

    为王作剑。

    为国戍轮台。——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又如:为容(替人美言推荐);为我去商店买东西;他的律师为他处理这个事件;为人谋而不忠乎?

    (5) 为了

    为市鞍马。——《乐府诗集·木兰诗》

    则众何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不为怨者故。

    生为之饱。——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为国捐躯(为国家献出生命);为好成歉(将好事变成坏事);为许(为此)

    (7) 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不足为外人道。

    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另见 wéi

    英文翻译

    do, handle, govern, act; be

    方言集汇

    ◎ 粤语:wai4 wai6

    宋本广韵

    [fu]
    部首: 322
    笔画: 12
    五笔: PGKL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MRW
    四角: 30606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宀( miān),表示与房屋宫室有关。畐( )声。声符亦兼表字义。“畐”本像人腹满之形(参“福”字条),合“宀”为之,以示富人安居宫室,丰于饮馔之义。本义:财产多,富裕)

    (2) 同本义(古跟“贫”,今跟“穷”相对)

    富,备也。一曰厚也。——《说文》

    富家大吉。——《易·家人》。疏:“禄位昌盛也。”

    二曰富。——《书·洪范》。疏:“家丰财货也。”

    以富得民。——《周礼·太宰》。注:“谓薮中财物。”

    殷人贵富而尚齿。——《礼记·祭义》。注:“臣能世禄曰富。”

    富人食稻与粱,贫子食糟与糠。——曹丕《上留田》

    (3) 又如:富甲(首屈一指的富户);富岁(富裕的年岁。即丰年);富殖(财货丰裕);富室(富有人家);富贵浮云(视富贵如过眼烟云,不屑一顾);富力(财力);富赡(资财丰足;渊博高超);富贾(富有的坐商;泛指富商)

    (4) 通“福”( )。古称富贵寿考为福

    何神不富?——《诗·大雅·瞻卬》。传:“富,福也。”?

    富也者,福也。——《礼记·郊特牲》

    典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书·吕刑》

    (5) 又如:饶福(请求降福)

    (6) 多的;丰盛的

    富岁子弟多赖。——《孟子》。注:“丰年也。”

    且喜家中书籍最富。——《镜花缘》

    动词

    使富裕 。如:富国(使国家富有);富民(使民殷富);富士(使士兵富足)

    英文翻译

    abundant, ample; rich, wealthy

    方言集汇

    ◎ 粤语:fu3
    ◎ 客家话:[梅县腔] fu5 [台湾四县腔] fu5 [客语拼音字汇] fu4 [海陆丰腔] fu5 [客英字典] fu5 [宝安腔] fu5 [沙头角腔] fu5 [东莞腔] fu5 [陆丰腔] f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方副去聲開口三等piuh/piowpĭəu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rén [ren]
    部首: 221
    笔画: 4
    五笔: WF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MM
    四角: 212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博爱,人与人相互亲爱)

    (2)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仁,亲也。——《说文》

    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春初·元命苞》

    上下相亲谓之仁。——《礼记·经解》

    温良者,仁之本也。——《礼记·儒行》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子·解老》

    仁者,可以观其爱焉。——《礼记·丧服四制》

    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诗·郑风·叔于田》

    (3) 又如:仁人(有仁德的人);仁术(施行仁道、仁政的方法);仁宇(在仁德的覆蔽之下);仁瑞(仁德的瑞兆);仁朴(仁爱朴实);仁笃(仁爱笃厚);仁诲(仁爱的教诲);仁鄙(仁爱与鄙薄)

    (4) 有德者之称

    (5) 旧指有仁德的人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又如:仁人网(传说商汤曾让猎人网开三面。指给予一条生路);仁者(有德行的人);仁里(仁者住地);仁士(仁人。有德行的人)

    (7) 指事物中有恩于万物生育者,古代常与五行等相配

    养之,长之,假之,仁也。——《礼记》

    (8) 完美的道德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9) 仁政

    以德行仁者王。——《孟子》

    (10) 恩惠

    则民与子仁。——《论语》。皇疏:“恩也。”

    厚泽深仁,遂有天下。——鲁迅《伪自由书》

    (11) 同情, 怜悯

    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谬矣。——柳宗元《天说》

    (12) 种子外皮内的部分——常指可以食用的种子和坚果、核果及类似果实的内果皮里边的部分。字本作“人”,明代后改作“仁” 。如:核桃仁

    (13) 类似果仁的东西 。如:瓜子仁

    (14) 人

    仁者,人也。——《礼记·中庸》。注:“人也,读如相人偶之人。”

    仁者,人也。——《孟子·尽心下》

    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论语·雍也》

    (15) 古县名

    又并蒲、 衍、 首、 垣,以临 仁、 平丘。——《史记·春申君列传》

    (16) 水名

    乌江,府东七十里;源出水西蛮界,绕府南与 湘、 洪、 仁三江合。——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17) 等于8尺(一说7尺,也有说5.6尺或4尺的)的中国古代长度单位。通“仞”

    九成之台,作于羸土,百仁之高,台(始)于足下。——《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

    (18) 姓

    形容词

    (1) 有感觉能力——与“不”连用,作否定式 。如:两手不仁;皮肤不仁

    (2) 温润

    汉水重安而宜竹, 江水肥仁而宜稻。——《淮南子》

    (3) 敬辞。旧时常用于书信中 。如:仁台;仁兄

    动词

    (1) 亲爱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有仁民爱物之意。——王安石《上时政书》

    (2) 同情;怜悯

    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韩愈《后十九日复上书》

    (3) 思念

    郊社之义,所以仁鬼神也;…食飨之礼,所以仁宾客也。——《礼记·仲尼燕居》

    英文翻译

    humaneness, benevolence, kindness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客家话:[梅县腔] jin2 [台湾四县腔] jin2 (ngin2) [客英字典] jin2 [客语拼音字汇] yin2 [海陆丰腔] rin2 [宝安腔] jin2 [陆丰腔] jin3 [东莞腔] ji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如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njin/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