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的康熙字典释义
彝【寅集下】【彐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5画
〔古文〕《唐韻》以脂切《集韻》《韻會》《正韻》延知切,音姨。《說文》宗廟常器也。从糸。糸,綦也。升,持米器,中實也。彑聲。《左傳·襄十九年》取其所得,以作彝器。《註》謂鍾鼎爲宗廟之常器。
又《廣韻》酒尊也。《爾雅·釋器》彝卣罍,器也。《註》皆盛酒尊,彝其總名。《周禮·春官·小宗伯之職》辨六彝之名物,以待祼將。《註》六彝,雞彝,鳥彝,黃彝,虎彝,蜼彝,斝彝。
又《廣韻》法也。《周禮·春官》司尊彝。《註》彝,灋也。言爲尊之灋也。
又《爾雅·釋詁》常也。《書·洪範》彝倫攸敘。《詩·大雅》民之秉彝。《玉篇》一作。
彝的网络解释
彝
yí
<形>
① 常 [ordinary]。如:彝序(亦作“彝叙”。常道) 彝典(常典) 彝制(常制) 彝命(常命。指祖宗遗训) 彝法(常法,定法) 彝轨(常轨) 彝章(常典 旧典) 彝教(常教) 彝理(常理 正道)
② 不变的,固定的 [permanent]。如:彝监(永恒不变之龟监) 彝议(不变之论) 彝准(固定的制度) 彝教(永久不变的教化) 彝言(指永久传世之言) 彝化(永久的教化)
③ 经常 [day-go-day]
皇极之敷言,足彝是训。——《书·洪范》
又如:彝化(经常的教化) 彝则(经常的制度,准则) 彝酒(谓经常饮酒)
④ 彝族 [Yi nationality]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等地彝
彜
yí
<名>
(形声。从糸(mì),攻(gǒng)持米,彑(jì)声。为双手捧丝、米奉献神灵。据甲骨文,象双手捧鸡奉献之意。本义:古代祭祀时常用的礼器的总称)
① 同本义 [sacrificial vessels]
官司彝器。——《左传》
又如:彝俎(泛指礼器) 彝鼎(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礼器) 彝斝(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酒器) 彝簋(泛指古代祭祀所用的礼器)
② 常规 [cardinal principle]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诗·大雅》
③ 彝族,中国少数民族 [the Yi nationality]彝
yí
ㄧˊ
① 古代盛酒的器具,亦泛指古代宗庙常用的祭器:彝器。彝鼎。彝尊。
② 常理,法理:彝训(指长辈对后辈的日常训诲)。彝伦。彝常。彝章。
③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四川省、云南省和贵川省:彝族。彝人。
yí
<形>
① 常 [ordinary]。如:彝序(亦作“彝叙”。常道) 彝典(常典) 彝制(常制) 彝命(常命。指祖宗遗训) 彝法(常法,定法) 彝轨(常轨) 彝章(常典 旧典) 彝教(常教) 彝理(常理 正道)
② 不变的,固定的 [permanent]。如:彝监(永恒不变之龟监) 彝议(不变之论) 彝准(固定的制度) 彝教(永久不变的教化) 彝言(指永久传世之言) 彝化(永久的教化)
③ 经常 [day-go-day]
皇极之敷言,足彝是训。——《书·洪范》
又如:彝化(经常的教化) 彝则(经常的制度,准则) 彝酒(谓经常饮酒)
④ 彝族 [Yi nationality]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等地彝
彜
yí
<名>
(形声。从糸(mì),攻(gǒng)持米,彑(jì)声。为双手捧丝、米奉献神灵。据甲骨文,象双手捧鸡奉献之意。本义:古代祭祀时常用的礼器的总称)
① 同本义 [sacrificial vessels]
官司彝器。——《左传》
又如:彝俎(泛指礼器) 彝鼎(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礼器) 彝斝(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酒器) 彝簋(泛指古代祭祀所用的礼器)
② 常规 [cardinal principle]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诗·大雅》
③ 彝族,中国少数民族 [the Yi nationality]彝
yí
ㄧˊ
① 古代盛酒的器具,亦泛指古代宗庙常用的祭器:彝器。彝鼎。彝尊。
② 常理,法理:彝训(指长辈对后辈的日常训诲)。彝伦。彝常。彝章。
③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四川省、云南省和贵川省:彝族。彝人。
康熙字典 - 彝的详细释义
《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字典,收录了47035个汉字。本字典详细记录了彝的古音、古义、字形演变等内容。彝的部首是--,18画,多合结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