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成语
三皇五帝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远古帝王。...
三顾茅庐
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三人成虎
城里本没有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说城里有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
三从四德
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也叫四行;指妇德、...
三纲五常
指我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提倡的伦理道德。三纲;即父为子纲、君为...
三教九流
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泛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三教:指...
三阳开泰
《周易》称爻连的为阳卦,断的为阴爻,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
三山五岳
泛指名山;也指各地。...
三魂七魄
魂: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
三省吾身
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来检查自己。一说...
三十而立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三心二意
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三缄其口
嘴上贴了三次封条。形容言语非常谨慎;或不开口。缄:封;闭。...
三英战吕布
“三英战吕布”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一个精彩的故事情节...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
三长两短
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现多指死亡。...
三令五申
再三地命令和告诫。令:命令。申:说明。...
三姑六婆
泛指不同职业的妇女;亦指从事不正当职业的妇女。...
三番五次
形容次数很多。番:次数;遍数。...
三思而后行
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三言两语
三两句话。形容言语十分简短。...
三生有幸
三生都很幸运。形容极为幸运或难得的好境遇。三生:佛教指前生、...
三五成群
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指几个人在一起。...
三三两两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三更半夜
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三头六臂
原指佛的法相有三个头;六条臂。后比喻人本领高超;神通广大。...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变化...
三年五载
载:年。指三五年。形容不很长的几年时间。...
三位一体
比喻三个人、三件事或三个方面联成一个整体。...
三十三天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三茶六礼
犹言明媒正娶。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
三臡八葅
泛指精美的肴馔。亦借喻精美的诗文。 明 王世贞 《艺苑巵言...
三足鼎立
鼎:古代烹煮的炊器;圆形;三足;两耳。像三条腿的鼎那样立着。...
三下五除二
珠算口诀。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
三宫六院
泛指帝王妃嫔。...
三元及第
三元及第:表示在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都取得第一名。事...
三坟五典
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比喻学习或做事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坚持。...
三六九等
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
三寸不烂之舌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三寸金莲
金莲:指缠足妇女的小脚。指妇女的小脚...
三月不知肉味
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
三台八座
泛指高官重臣。...
三朝元老
元老:资格最老,声望最高的老臣。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现...
三思而行
三:再三;表示多次;思:考虑;行:行动。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
三余读书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三茶六饭
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
三妻四妾
妻妾众多的意思。...
三节两寿
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
三臡八菹
泛指精美的肴馔。亦借喻精美的诗文。...
第二字成语
朝三暮四
原比喻使用诈术;进行欺骗。后比喻经常变卦;反复无常。...
不三不四
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三三两两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二三其德
二三:不专一。形容三心二意。...
丢三落四
丢掉这些;又遗漏那些。形容马虎健忘;顾此失彼。...
说三道四
道:说。指任意乱说乱讲;惹是生非。...
低三下四
指地位、工作等很卑下;低人一等。也指神态恭顺卑屈。...
挑三拣四
形容过分地挑剔。也指对工作或事物再三挑选。...
颠三倒四
指错乱没有次序。形容思路、言语、做事等条理不清、颠倒混乱;毫...
二三君子
犹二三子。...
张三李四
假设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挨三顶五
形容人多,连接不断。...
推三阻四
找各种借口推托、阻挠。...
捱三顶四
挨:通“挨”,挤进。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
连三跨五
形容动作迅速。...
差三错四
颠倒错乱...
条三窝四
搬弄是非,挑拔离间。...
言三语四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巴三览四
比喻说话拉扯,没有中心。...
捱三顶五
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
调三斡四
挑拨是非。...
再三再四
重复好几次。...
巴三揽四
形容说话东拉西扯。...
二三其意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偏三向四
谓偏向、袒护某方。...
分三别两
同“分星擘两”。...
连三接二
犹言接连不断。...
横三竖四
犹言横七竖八。...
攒三聚五
三三五五聚在一起。...
调三窝四
搬弄是非,挑拔离间。...
三三四四
犹言三三两两。...
半三不四
指心神不定,无精打采。...
朝三暮二
比喻主意多变。...
推三推四
同“推三阻四”。...
横三顺四
见“横三竖四”。...
着三不着两
指说话或做事轻重不当,考虑欠周,注意这里,顾不到那里。...
欺三瞒四
一再欺骗隐瞒。...
有三有俩
谓有富馀钱财。...
丢三拉四
见“丢三落四”。...
挑三豁四
谓挑拨是非。...
丢三忘四
见“丢三落四”。...
连三接四
同“连三接二”。...
拿三搬四
比喻不服从调派。...
倒三颠四
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精神恍惚。...
狂三诈四
多方欺诈。...
连三接五
同“连三接二”。...
重三迭四
见“重三迭四”。...
三三五五
三个一群,五个一伙。...
拉三扯四
指谈话或议论牵扯无关的人或事。...
掉三寸舌
掉:摆动,摇。玩弄口舌。多指进行游说。...
第三字成语
韦编三绝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狡兔三窟
窟:洞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原比喻藏身的地方特别多;用来...
入木三分
本指书法笔力苍劲有力。后比喻见解透彻;议论深刻。...
岁寒三友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退避三舍
后退九十里。比喻为避免冲突;向对方作出回避或让步。舍:古时行...
孟母三迁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约法三章
约:商议确定;法:法律。订立法律三条。原指订立法律;相约遵守...
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
垂涎三尺
垂:东西的一头向下;涎:口水。流出的口水有三尺长。原形容嘴馋...
一问三不知
三不知:指对事的开始、中间和结尾都不知道。不管怎样问;总说不...
一日三秋
一天不见面;就像过了三年。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
两面三刀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用两面派手法。比喻居心不良。...
绕梁三日
绕梁:在房梁间缭绕飘荡。(余音)环绕屋梁旋转三天。形容美妙动...
五大三粗
形容人高大粗壮,体格魁梧。...
五荤三厌
为中国古代的“斋戒”饮食的禁忌,最早为道家、儒家所推崇,后被...
一波三折
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连中三元
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
六韬三略
《六韬》、《三略》:都是古代的兵书。后泛指兵书、兵法。...
三十三天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火冒三丈
怒火上升三丈高。形容十分愤怒。...
勇冠三军
冠:位居第一;三军:春秋时大国分中、上、下或中、左、右三军;...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半夜三更
三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半夜子时为三更;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酒过三巡
酒过三巡的意思是酒喝了三轮。比如,同桌的人有五位,那么每个人...
读书三到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狡兔三穴
见“狡兔三窟”。...
日上三竿
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
白璧三献
楚人和氏得玉璞,两献楚王,两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
亡秦三户
《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比喻众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个超群出众的人。...
一日三省
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一唱三叹
原指宗庙的乐曲;一个人唱;三个人赞叹应和。...
几次三番
三:一方面表示“多”;另一方面又是最少的多数;还可以作“几”...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三户:几户人家;亡:灭;秦:秦国。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
拼命三郎
梁山好汉石秀的绰号。比喻打仗勇敢不怕死或干事竭尽全力的人...
一板三眼
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
君子三戒
戒:戒规。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戒美色;壮年时戒殴斗;老年时...
日出三竿
太阳升起来离地面已有三根竹竿那样高。约为午前八、九点钟。形容...
读书三余
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
一国三公
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
长年三老
古时指船工。...
二满三平
同“三平二满”。...
华封三祝
华:古地名。封:疆界,范围。华封:华州这个地方。华州人对上古...
九流三教
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网开三面
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一饭三吐哺
指一顿饭之间,三次停食,以接待宾客。比喻求贤殷切。...
八难三灾
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此中三昧
三昧:佛教用语,梵文音译词,意思是“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
颊上三毫
同“颊上三毛”。...
包含该字的成语
不孝有三
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话。一味...
举一反三
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相似的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
事不过三
谓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
接二连三
一个接着一个;连续不断。...
连二赶三
急忙;赶快。...
不壹而三
指再三;多次。...
鼎足而三
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也泛指三个方面。...
径一周三
径:圆的半径;周:圆的周长。即圆的半径与圆的周长比为1:3,...
连二并三
同“连三接二”。...
观隅反三
犹言举一反三。...
两两三三
①谓三两为群。②形容稀疏。...
让再让三
谓几次三番地推让。...
咸五登三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
暮四朝三
①《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
至再至三
指一而再,再而三。...
语四言三
指信口乱说闲话。...
问一得三
问一件事却得到解决三件事的办法。形容求少得多。...
犹豫再三
考虑了很久很多次也拿不定主意...
朝四暮三
原指使用骗术欺骗人。后比喻经常变卦,反复无常...
隔二偏三
1.隔膜疏远。2.偏远不便。...
倒四颠三
颠:颠倒。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
成语故事
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
三人成虎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 “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
三纲五常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在冉求的帮助下回到了鲁国,他与季康子是不相为谋。于是专心著述,编辑整理《诗》《书》《礼》《乐》《春秋》,同时又开坛讲学,与弟子们坐而论道,正式总结出三纲五常等社会规范...
韦编三绝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 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 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 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 有相当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 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
狡兔三窟
春秋时代,在齐国有位名叫孟尝君的人,他非常喜欢与文学家还有侠客风范的人交朋友,为了能与他们常讨论国家大事,总喜欢邀请这些人到家中长住。在这些人当中,有位叫冯谖的人,他常常一住就是住上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却什么事都不做,孟尝君虽然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还是热情招待冯谖。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这地方讨债,但是他不但没跟当地百姓要债,反而还把债倦全烧了,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德,而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