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缄其口
注音:
ㄙㄢ ㄐ一ㄢ ㄑ一ˊ ㄎㄡˇ
读音:
缄;不能读作“xián”。
繁体
--
简拼
SJQK
结构
动宾式成语
分类
数字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三缄其口释义
嘴上贴了三次封条。形容言语非常谨慎;或不开口。缄:封;闭。
三缄其口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到周朝的首都去参观周王的祖庙,祖庙在当时是很神圣的地方,一般参观者必须保持沉默。孔子看到庙堂大殿右边的台阶前有一个铜人,铜人的嘴上封了三道封条,在背上还刻着字:“这是古时说话最小心谨慎的人。”
三缄其口用法说明
三缄其口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对事保密程度。
三缄其口例句
危行言逊,祸免生肘;金人示诫,三缄其口。(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
为了保守国家机密;在各种不宜场合;我们应该~。
为了保守国家机密;在各种不宜场合;我们应该~。
三缄其口变体形式
缄;不能写作“钳”。
三缄其口变体形式
缄,不能写作“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