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

tòng xīn [ tong xin]
注音 ㄊㄨㄥˋ ㄒ一ㄣ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痛心 tòngxīn

(1) 伤心

吴之民方痛心焉。——· 张溥《五人墓碑记》
深感痛心
pained;distressed;grieved

(2) 悲愤;痛恨

令人痛心
hate

(3) 心疼;舍不得

看到洗碗槽里的白饭,真是痛心得很
love dearly

词语解释

  1. 犹伤心。

    《东观汉记·伏湛传》:“微 过 斥退,久不復用,识者愍惜,儒士痛心。” 晋 傅亮 《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感旧永怀,痛心在目。” 唐 于鹄 《哭刘夫子》诗:“痛心曾受业,追服恨无亲。” 明 唐顺之 《蔡母邹孺人墓志铭》:“吾母之殯且葬也,仅於敛形,无以厚其终而恔於心,此昔人之所为痛心而自伤其贫者也。” 吴组缃 《山洪》三十:“当着面这么达观的劝慰那老人的人们,背后却为那老人悲惨的遭遇痛心。”

  2. 犹悲愤;痛恨。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计一棺之成功,将千万夫……此之费功伤农,可为痛心!”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八·石亨奸党》:“忠良解体,义士痛心,流毒生灵,貽殃兆庶。” 孙中山 《香港兴中会章程》:“堂堂 华 国,不齿於列邦;济济衣冠,被轻於异族。有志之士,能不痛心!” 夏衍 《秋瑾传》第二幕:“到 日本 之后,第一件使我痛心的就是留学生的腐败,他们的目的,是在拿文凭,争地位。” 巴金 《灭亡》第四章:“最令人痛心的,是那些在表面上对我讲爱人类爱真理的人,胸中正藏着一个极其恶毒的心!”

  3. 心疼,舍不得。

    《朱子语类》卷一○六:“某见人将官钱胡使,为之痛心。”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四章:“立即他走出房子去了,隔了一会儿只提来一个小口袋,痛心地装了一升米把老太婆打发走了。” 金近 《老鼠帮小猫》:“他看到那么多粮食给老鼠偷走了,真是痛心得很。”

引证解释

⒈ 犹伤心。

《东观汉记·伏湛传》:“微过斥退,久不復用,识者愍惜,儒士痛心。”
晋傅亮《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感旧永怀,痛心在目。”
唐于鹄《哭刘夫子》诗:“痛心曾受业,追服恨无亲。”
明唐顺之《蔡母邹孺人墓志铭》:“吾母之殯且葬也,仅於敛形,无以厚其终而恔於心,此昔人之所为痛心而自伤其贫者也。”
吴组缃《山洪》三十:“当着面这么达观的劝慰那老人的人们,背后却为那老人悲惨的遭遇痛心。”

⒉ 犹悲愤;痛恨。

汉王符《潜夫论·浮侈》:“计一棺之成功,将千万夫……此之费功伤农,可为痛心!”
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八·石亨奸党》:“忠良解体,义士痛心,流毒生灵,貽殃兆庶。”
孙中山《香港兴中会章程》:“堂堂华国,不齿於列邦;济济衣冠,被轻於异族。有志之士,能不痛心!”
夏衍《秋瑾传》第二幕:“到日本之后,第一件使我痛心的就是留学生的腐败,他们的目的,是在拿文凭,争地位。”
巴金《灭亡》第四章:“最令人痛心的,是那些在表面上对我讲爱人类爱真理的人,胸中正藏着一个极其恶毒的心!”

⒊ 心疼,舍不得。

《朱子语类》卷一〇六:“某见人将官钱胡使,为之痛心。”
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四章:“立即他走出房子去了,隔了一会儿只提来一个小口袋,痛心地装了一升米把老太婆打发走了。”
金近《老鼠帮小猫》:“他看到那么多粮食给老鼠偷走了,真是痛心得很。”

痛心的国语词典

哀伤、悲痛到了极点。

痛心的网络释义

痛心 (汉语词语)

  • 痛心,汉语词汇。
  • 拼音: tòng xīn
  • 释义:1、伤心;出自《东观汉记·伏湛传》2、捥恨;出自《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示女与婿》 。 3、 悲愤、痛恨;出自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4、心痛、舍不得;出自《朱子语类》
  • 痛心的翻译

    英语: grieved, pained
    德语: bekümmerte , gequält
    法语: affligé, désolé

    痛心造句

    眼看着丰收的庄稼被洪水吞没了,谁不痛心!
    侵华日军的铁蹄已深入腹地,国难家仇,叫人痛心入骨!
    大敌当前,却有许多人沉迷于酒色,真叫人痛心疾首!
    看到正义无法伸张,大家无不感到痛心疾首。
    一想到自己的过去,他就痛心疾首。
    身为国家高级干部却做出这种事情,真让人痛心。
    看到这里大片荒芜的土地,调查小组成员都非常痛心。
    这样的仇,这样的恨,怎不令人感到痛心疾首?
    我痛心疾首,衰弱的体力使我不能面觐至为仁爱的圣颜。
    他为自己所犯的错误而痛心疾首。
    这个孩子沉迷于网吧,真叫做父母的痛心。
    瞪着试卷上血红的鸭蛋,光想到爸爸、妈妈痛心的表情,她就已经如芒刺在背了。
    面对一小撮坏人祸国殃民的行径,全国人民无不痛心疾首,都表示坚决同他们斗争。
    这种祸国殃民的行径,真是令人痛心疾首。
    村民对这些匪徒的暴行,无不痛心疾首。
    被排挤的孙博士时常感叹悔读南华,真叫人痛心。
    每个人都对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痛心疾首。
    听了老师严厉的批评,他沉默了,他为自己的不懂事而痛心。
    这些痛心疾首的往事,不提也罢!
    我在万般的痛心忧苦中,流著许多泪给你们写了信,并不是为叫你们忧苦,而是为叫你们认清我对你们所有的爱,多麽卓绝。

    汉字详情

    tòng [tong]
    部首: 513
    笔画: 12
    五笔: UCEK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KNIB
    四角: 00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疒,甬声。疒( chuáng),与疾病有关。本义:疼痛)

    (2) 同本义

    痛,病也。——《说文》

    坎为耳痛。——《易·说卦》

    桓侯体痛。——《韩非子·喻老》

    身体痛。——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病痛恐惧。

    身自疾痛。

    (3) 又如:痛不欲生;痛定思痛;创巨痛深;累得酸痛;痛毒(痛苦,残酷);痛疾(病痛);痛脚(疼痛的脚);痛煞(疼痛之甚);痛痹(病名。中医指以疼痛剧烈为主症的痹症);痛痒(疼痛,发痒)

    (4) 痛恨

    自痛负汉。——《汉书·李广苏建传》

    叹息痛恨。——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痛入骨髓(形容痛恨到极点);深恶痛绝(极端痛恨、厌恶);痛绝(痛恨到极点)

    (6) 痛惜;怜惜;叹惜

    苦痛之。——《吕氏春秋·博志》

    哀痛未尽,思慕未忘。——《荀子·礼论》

    (7) 又如∶痛惋(谓极其怅恨而惋惜)

    (8) 损削;损伤。如:痛创(难受的创伤);痛毒(使痛苦;毒害);痛处(指隐痛所在)

    (9) 痛爱,怜爱

    痛玉不痛身,抱璞求所归。——孟郊《古兴》

    (10) 又如:痛爱(怜爱;疼爱;关切喜爱);痛热(疼爱亲热)

    (11) 尽力;竭力。如:痛贬(极力贬低);痛诋(竭力诋毁、辱骂);痛毁(竭力诋毁)

    形容词

    (1) 痛苦,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

    疾痛惨怛。——《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痛定思痛。——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痛何如哉?

    (2) 又如:痛毒(痛苦之甚);痛疾(痛苦);痛恼(痛苦烦恼);痛伤(痛苦忧伤);痛挠(痛苦难受)

    (3) 悲痛;悲伤

    痛哉斯言。——清· 黄宗羲《原君》

    滋可痛已。——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既痛逝者。

    (4) 又如:痛切(悲痛哀切);痛心拔脑,痛心疾首(形容悲痛到极点);痛怛(哀痛悲伤);痛咽(悲伤哀泣貌);痛恻(悲痛哀伤);痛惭(悲痛惭愧);痛绝(悲痛到极点);痛伤(悲痛伤心)

    (5) 痛切,沉痛恳切。如:痛楚(沉痛)

    (6) 痛快;尽兴

    登城痛饮。——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7) 又如:痛醉(尽情地饮酒至醉);痛肠(犹衷肠;衷情);痛谈(尽情地交谈)

    (8) 严酷;严厉。如:痛斥(严厉斥责);痛比(严厉地斥责);痛坐(严厉定罪);痛法(严厉的刑法);痛治(严厉地惩处);痛绳(严厉地制裁);痛惩(严厉地惩戒);痛断(严厉判决);痛诮(严厉责备)

    副词

    (1) 极;甚;尽情 。如:痛口(极口。口不停声的样子);痛杖(狠狠地杖击);痛决(犹痛打);痛砭(狠狠地用石针扎皮肉治病);痛辱(极大的耻辱);痛杀(尽力冲杀或围歼;狠狠地击杀)

    (2) 彻底地。如:痛毁(彻底毁坏);痛歼(彻底歼灭);痛矫(彻底矫正);痛涤前非(彻底涤除以前所犯的错误);痛悔(彻底悔恨)

    (3) 深切地。如:痛疾(深切地憎恨);痛警(深切地警戒)

    英文翻译

    pain, ache; sorry, sad; bitter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3
    ◎ 客家话:[陆丰腔] tung5 [客英字典] tung5 [台湾四县腔] tung5 [东莞腔] tung5 [海陆丰腔] tung5 [宝安腔] tung5 [沙头角腔] tung5 [梅县腔] tung5 [客语拼音字汇] tun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一送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他貢東一去聲開口一等tʰuŋthungh/thunq
    xīn [xin]
    部首: 440
    笔画: 4
    五笔: NYN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P
    四角: 33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 同本义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4) 内心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5) 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6) 心中。心里 。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亦指财欲);心甜的(心爱);心丧(心里悼念)

    (7) 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心之官则思。——《孟子》

    (8) 又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

    (9) 思想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汝心之固。——《列子·汤问》

    心乐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用心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0) 又如:心量(志气;抱负);心体(指思想);心识(意识);心想(思想;感情);心裁(指思想,主意);心用(思想行为)

    (11) 精神 。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神仿佛(心神恍惚不安);心猿(比喻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心体(精神与肉体)

    (12) 心绪;心情 。如:心猿难系(喻人心思散乱,难于把握);心荒撩乱(心荒意乱);心惊骨软(神态惶恐);心持两端(分心,心绪不集中)

    (13) 思虑;谋划 。如:心重(思虑太多);心趄(变心;不遵守诺言);心模(揣测;估量)

    (14) 中心,中央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又

    当心画

    波心荡。——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心号(兵卒上衣前后的标志符号);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以其概括了《般若经》的核心,故称);心子;心脏;江心

    英文翻译

    heart; mind, intelligence; soul

    方言集汇

    ◎ 粤语:sam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m1 [东莞腔] sim1 [梅县腔] sim1 [陆丰腔] sim1 [沙头角腔] sim1 [海陆丰腔] sim1 [宝安腔] sim1 [客语拼音字汇] xim1 [台湾四县腔] s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林侵A平聲開口三等侵Asĭĕms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