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分类法

tú shū fēn lèi fǎ [tu shu fen lei fa]

词语释义

图书分类法是按照事先制定的分类体系,根据图书的内容和写作体裁,分门别类的把图书组织起来。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以学科分类为基础,结合图书的内容和特点,分门别类地组成一个系统,并配备一定的号码,编制成一个类目表。它是图书馆分类图书,组织藏书(分类排架)和编制分类目录的重要工具。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文章叙述了1840年以来我国图书分类法发展的基本情况。
2、图书分类法为传统图书的管理和利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数字化网络环境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3、随着旅游学科的建立,探讨图书分类法中旅游文献的分类问题显得日益重要而迫切;
4、中国图书分类法。
5、他的图书分类法似乎杂乱无章。
6、图书分类法类目的稳定与发展,是分类法存在、发展与消亡的重要问题。
7、《七略》创立的六分法分类体系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法;
8、《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在部分专业类目的使用上不适合图书馆文献细分的需要。
9、以旅游学科为例,探讨了学科发展的成熟度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的影响。
10、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A大类的类名、类目体系、标记符号及文献收录范围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
11、发明实用的图书馆分类法,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促进了国际编目合作和资源共享;
12、所有图书资料均采用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并按照书脊上的索书号排列在书架上。
13、此分类器可以对关于杜威十进制的分类法(DDC)和国会图书馆分类法(LCC)的文本进行分类。
14、那麽,我们会告诉你怎样以国会图书馆分类法,按书号排书。
15、《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对比研究。
16、因此,要采用科学分类法。科学分类的主要依据来自:百科全书、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体育科学体系的学科分类。
17、在调研现有分类法类目映射方法的基础上,讨论了基于机器学习实现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和国际专利分类法之间类目映射的方法。
18、接着从理论研究和编制成果等角度对国内外近三十年来关于图书营销分类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19、研究《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的历史、特点和问题,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展望。
20、杜威图书十进制分类法您明白吧?
21、他不惊讶放弃杜威分类法的图书馆通常都是用零售商的模式来展示资料。
22、毫无疑问,当下的图书馆界面对杜威分类法进退两难,但这个系统离死亡也还很远。
23、用新版分类法类分图书的前提是对原有图书和目录进行改编。
24、分类法本校图书馆所有书籍,均以「杜威分类法」编目。
25、他强调目录分类法应根据图书自身的变化及学术的发展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分类法具有时代特点。
26、我给他讲图书上架的杜威十进分类法。
27、消息灵通的员工写博客,在Twitter上聊天,他们根本就不在乎杜威十进制分类法,只有老派的图书馆员才在乎这个。
28、在新建的达里恩图书馆,图书馆员决定继续使用杜威分类法。
29、尽管如此,杜威仍然是当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分类法,有138个国家的超过20万家图书馆正在使用它。

图书分类法的网络释义

图书分类法是按照事先制定的分类体系,根据图书的内容和写作体裁,分门别类的把图书组织起来。是在国内外传统分类法处于困顿的背景下编制的新型图书分类法。代表著有毛春翔写的《图书分类法》、钱亚新写的《图书分类法》。

图书分类法造句

图书分类法为传统图书的管理和利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数字化网络环境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随着旅游学科的建立,探讨图书分类法中旅游文献的分类问题显得日益重要而迫切;
中国图书分类法。
他的图书分类法似乎杂乱无章。
图书分类法类目的稳定与发展,是分类法存在、发展与消亡的重要问题。
《七略》创立的六分法分类体系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法;
以旅游学科为例,探讨了学科发展的成熟度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的影响。
发明实用的图书馆分类法,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促进了国际编目合作和资源共享;
那麽,我们会告诉你怎样以国会图书馆分类法,按书号排书。
因此,要采用科学分类法。科学分类的主要依据来自:百科全书、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体育科学体系的学科分类。
在调研现有分类法类目映射方法的基础上,讨论了基于机器学习实现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和国际专利分类法之间类目映射的方法。
接着从理论研究和编制成果等角度对国内外近三十年来关于图书营销分类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研究《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的历史、特点和问题,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展望。
杜威图书十进制分类法您明白吧?
他不惊讶放弃杜威分类法的图书馆通常都是用零售商的模式来展示资料。
毫无疑问,当下的图书馆界面对杜威分类法进退两难,但这个系统离死亡也还很远。
用新版分类法类分图书的前提是对原有图书和目录进行改编。
分类法本校图书馆所有书籍,均以「杜威分类法」编目。
他强调目录分类法应根据图书自身的变化及学术的发展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分类法具有时代特点。
我给他讲图书上架的杜威十进分类法。

汉字详情

[tu]
部首: 335
笔画: 8
五笔: LTU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WHEY
四角: 60303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囗,从啚。囗( wéi),表示范围。啚( ),“鄙”的本字,表示艰难。合起来表示规划一件事,需慎重考虑,相当不容易。本义:谋划,反复考虑)

(2) 同本义

图,画计难也。——《说文》

是究是图。——《诗·小雅·常棣》。传:“谋也。”

君与臣图事。——《仪礼·聘礼》

君不图与。——《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而天下可图也。——《战国策·秦策》

(3) 又如:试图(打算);图计(谋划)

(4) 图谋;谋取

阙秦以利 晋,唯君图之。——《左传·僖公三十年》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韩愈《原毁》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不可图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与图大事。——《资治通鉴》

图报复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以图将来。——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图王(图谋王业);图功(图谋建立功业);图回(图谋运转);图全(图谋保全自身);图利(图谋私利);图私利;图一时之痛快;图名;图害(谋害);图饱私囊;图吞公款

(6) 筹划;设法对付

无使滋蔓,蔓难图也。——《左传·隐公元年》

(7) 又如:图治(想办法把国家治好)

(8) 绘画

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角。——《汉书·苏武传》

(9) 又如:图形(画出人的相貌);图工(善于绘画的人);图画(描绘人或物的形像)

(10) 摹拟

命铸铜以图其像。——《水经注》

(11) 预料,料想到。多用于否定

子在 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不图子自归。——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名词

(1) 所画的图画

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史记·留侯世家》

然不得列于名臣之图。——《汉书·苏武传》

(2) 又如:看图识字;图载(以图像表达);图障(绘有图画的屏风);图卷;图法(图录和法典);图轴(画轴;画卷);略图(简单的图画);图经(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地理志);图说(兼附图画以助解说的著作)

(3) 地图

有司案图。——《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河出图, 洛出书,圣人则之。——《易·系辞上》

灿若图绣。——《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普法交战图。——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山水之图。——蔡元培《图画》

(4) 又如:图本(图样);图志(附有地图的地方志);图牒(图籍表册);图书(图籍;书籍);图式;图例;图板;图忏(古代方士或儒生编造的关于帝王受命征验一类的书,多为隐语、预言);图纬(图忏和纬书)

(5) 版图。有所有权与管辖权的领土,行使主权的领土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唐· 杜甫《秦州杂诗》

(6) 意图;意愿

帝子留遗恨,曹公屈壮图。—— 杜甫《过南岳入洞庭湖》

(7) 塔,即“浮图”的简称

南峰北岭,多结禅栖之士;东岩西谷,又是刹灵之图。——《水经注》

(8) 明清时地方区划名

改乡为都,改里为图。——顾炎武《日知录》引《萧山县志》

(9) 书籍 。如:图典(图书和经典);图史(图书和史籍)

英文翻译

diagram; chart, map, picture

方言集汇

◎ 粤语:tou4
◎ 潮州话:dou5(tôu) tu5(thû)

宋本广韵

shū [shu]
部首: 106
笔画: 4
五笔: NNHY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DS
四角: 53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聿,者声。聿( ),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2) 同本义

書,著也。——《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

五曰六书。——《周礼·保氏》

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易之以书契。——《易·系辞》

书者,以笔画记之辞。——《尚书序》疏

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众言同,于是乎书。——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书候(写信问候);书孽(记载罪恶);书记手(担任抄写文书等的书吏);书画卯酉(上下班);书文(撰文并书写);书抄(指手抄本);书具(书写工具,文具);书券(书写契约);书砚(砚台);书狱(书写狱词);书命(书写诏书、命令);书格(一种文具,书写时用以支臂,使腕压着纸,以防墨污);书帖(书写简贴)

(4) 画

今大将军问事,但令我书可邪?——《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书可,画可也。”

名词

(1) 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书,凡载籍谓之书。——《正字通》

申子、 韩子皆著书。——《史记·韩非列传》

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论语·先进》

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史记·礼书》李隐

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之书而告之曰。——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史书(历史书);图书(图和书。泛指书籍);书客(卖书籍、文具的商贩);书香之族(世代读书的家庭);书香一脉(知书达理的家风);书包翻身(指穷读书人发迹);书谜儿(将书中的话作成的谜语);书帕(礼金。明代官场习惯用书籍、手帕作礼物,称书帕);书剑(书和剑。古代文人随身携带之物。后亦指文人生涯);书笈(小书箱);书仪(托名买书而馈赠的礼金);书腐(蛀书虫。喻指迂腐的文人);书心儿(一部书中最精采的章节);书劫(书籍的劫难);书会(宋元时戏曲作者、说话人共同组织的社团);书呆(只知啃书本的人);书城(书籍环列如城,言其多);书脑(书籍装订时打眼穿线的部分);书阁(收藏书籍的地方);书录(图书目录);书囊(盛书籍的袋子)

(3) 信件,信函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 杜甫《石壕吏》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资治通鉴》

(4) 又如:书介(传达书信的使人);书尾(书信、信函的末尾);书呈(亦作“书程”。给上司或长辈写的信,信函);书字(书信);书办(管办文书的官吏);书启师爷(管文书的幕友);书役(管理文书的小吏);书尺(尺牍,书信);书素(书信);书筒(古代盛书信的筒。亦指书信);书题(指书信);书缄(书信)

(5) 奏章;文书,文件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战国策·齐策》

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乐府诗集·木兰诗》

(6) 又如:证书;保证书;说明书;书可(批阅公文,书字认可);书禀(文书);书文(文书);书府(收藏文书图籍的府库);书佐(主办文书的佐吏);书办(管办文书的属吏)

(7) 字体,字形 。如:书空(用手指在空中虚划字形)

(8) 书法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学书费纸,犹胜饮酒费钱。——欧阳修《学书费纸》

(9) 又如:楷书;隶书;书判(判别书法与文章的优劣);书圣(指造诣最高的书法家);书意(书法的神髓);书品(评论书法优劣的书;书法的风格造诣);书格(书法的风格)

(10) 《尚书》的简称

《书》不云乎?“好问则裕。”——清· 刘开《问说》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11) 文字

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李贺《感讽》

(12) 又如:书理(即文理。文辞之义理与脉络);书士(从事文字、文书工作的人员);书轨(指国中所用文字与车轨);书计(文字与筹算)

(13) 指“六书”,即中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

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礼记》。孙希旦集解:书、计,即六艺中六书、九数之学也。

(14) 古代皇帝的诏书

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无应书者,是王道往往而绝也。——《汉书》

(15) 说书,曲艺的一种 。如:书寓;听书

(16) 文体名,先秦时“书”为书信的总名 ,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都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谏逐客书》、《报刘一丈书》、《与朱元思书》、《与妻书》

(17) 姓

英文翻译

book, letter, document; writings

方言集汇

◎ 粤语:syu1

宋本广韵

fēn,fèn [fen]
部首: 201
笔画: 4
五笔: WV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CSH
四角: 80227

详细解释

fēn

动词

(1) (会意。从八,从刀。“八”就是分;从“刀”,是以刀剖物,使之分开的意思。本义:一分为二)

(2) 同本义。分开,分成,分出,与“合”相对

分,别也。——《说文》

死生分。——《礼记·月令》

然则何以分之?——《荀子·礼论》

以齐之分,奉之而不足。——《荀子·仲尼》

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晋· 干宝《搜神记》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文官武将…分两行而入。——《三国演义》

(3) 又如:分合(分开与合并);分地(分割土地;分封土地);分间(分开,间隔);分灶(分家度日)

(4) 辨别,区分

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微子》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元· 关汉卿《窦娥冤》

(5) 又如:分绝(区别;分隔);分划(区分;划分);分殊(区分;区别);分年(区别年岁)

(6) 分给,分配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庄公十年》

而官与吏剖分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分与(分给);分茅裂土(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按封地方向用白茅包土给予受封者)

(8) 离开;离别

执手分道去,各自还家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分袂(分手、离别);分北(分离);分首(离别);分违(分隔。离别)

(10) 分派,委派某人到某一岗位上去或担任某一职务 。如:分任务;分工作

(11) 分散

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孙子·谋攻》

(12) 又如:分损(分散,减少);分披(披散;分散)

(13) 把…隔开成两半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清· 姚鼐《登泰山记》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14) 又如:分界牌(分别阳间和阴间(生和死)的界标);分墨(中分墨线。相当于设计图的中心线)

(15) 排解,调和矛盾

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矣。——《后汉书》

(16) 分担,共同承担

己乃分城而守。——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17) 又如:分过(分担过失、过错);分谤(分担别人受到的诽谤)

名词

(1) 表示分数 。如:三分之一;五分之四

(2) 计数单位的十分之一 。如:分贝;三分成绩

(3) 节候名 。如:春分;秋分

量词

(1) 时间单位,等于1/60小时,或60秒

(2) 角度测量单位,等于1/60度或60秒

(3) 长度单位,寸的十分之一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4) 价值等于某货币单位百分之一的单位

(5) 用数字表示的质量等级(如牲口或黄油的等级);常以100分为最高等级,并根据某种规定的方案,对一些指定的重要特征(如形态、皮毛的情况、香味等)分配分数,总分恰为100分

副词

(1) 分头;分别

吾与足下分任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分遣贝勒及它将略定东南郡县。——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2) 又如:分置(分别设置);分统(分别统率);分掌(分管);分治(分别治理)

形容词

(1) 分出的(部分) 。如:分店;分号;分行;分卡(分站)

(2) 通“纷”。乱,杂

分其师众,人既迷芒,必其将亡,亡之道也。——《管子·势》

(3) 又如:分错(纷乱错杂)

(4) 另见 fèn

fèn

名词

(1)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孙子·谋攻》

(2) 又如:股分;部分;分资(共同送礼或办事情时每个人所分摊的钱);分例(按规定或习惯分发的每人一份的钱或物);分均(各分相等)

(3) 分际,合适的界限

两个正斗到分际。——《水浒传》

(4) 又如:分际(紧要关头;程度;地步;分毫);分直(分齐。犹分际)

(5) 成分。特定物质包含、提供或产生的量 。如:水分;盐分;养分;肥分

(6) 职分;本分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出师表》

(7) 又如:本分;分守(职守);分事(职分);分素(职分确定)

(8) 原则;原理

况夫先王之道、仁义之统、诗书礼乐之分乎?——《荀子》

(9) 身分 。如:分上(本分之内;情面;有面子、能说情的人);分理(名分与事理);分限(本分);分势(地位权势)

(10) 资质

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成。——《人物志》

(11) 缘分;命运;机遇 。如:分福(福分);分缘(缘分)

(12) 情分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曹植《赠白马王彪》

(13) 又如:分好(情义,友谊)

动词

(1) 甘愿;满意

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绵。——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

(2) 又如:分甘(甘愿)

(3) 意料;料想

自分已死久矣。——《汉书·苏武传》

(4) 又如:分定(命中注定)

(5) 另见 fēn

英文翻译

divide; small unit of time etc.

方言集汇

◎ 粤语:fan1 fan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un1 fun5 [陆丰腔] fun6 fun1 [客英字典] fun1 fun5 [东莞腔] fun1 [梅县腔] fun1 fun5 bun1 [宝安腔] fun1 | fun3 | bun1 bin1 [客语拼音字汇] bin1 bun1 fun1 fun4 [台湾四县腔] fun1 fun5 bun1 [海陆丰腔] fun1 fun6 bun1
◎ 潮州话:hung1 hung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府文平聲合口三等pyon/piun
lèi [lei]
部首: 610
笔画: 9
五笔: ODU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FDK
四角: 908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頪( lèi)声。从“犬”,因犬种类最相似。本义:种类)

(2) 同本义

类,种类相似,惟犬最甚。——《说文》

皆守株之类。——《韩非子·五蠹》

无法者以类举。——《荀子·王制》

壹统类。—《荀子·非十二子》

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列子·仲尼》

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孟子·梁惠王上》

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庄子·渔父》

纸灰之类冒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3) 又

亦类此耳。

梨栗枣柿之类。——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类考(学院的科考);类族(事物因习性相近而形成的类别);类神(迷信占卜名词。六壬课中十二个用来判别吉凶的“十二支神”的总称)

(5) 族类

吾三番擒之而不杀,诚欲服其心,不欲灭其类也。——《三国演义》

(6) 事例;条例

举类迩而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通“颣”。缺点,毛病

民之生也,辟则愚,闭则类。——《管子·乘马》

大者大类,小者则治。——《管子·地员》

(8) 古祭名,祭天

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书·尧典下》

是类是妈祃,是致是附。——《诗·大雅·皇矣》

动词

(1) 相似;像

遂入,杀孟阳于床。曰:“非君也,不类。”——《左传·庄公八年》

不类前人。——《论衡·自纪》

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又

令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语类楚声。—— 明· 魏禧《大铁椎传》

绝类弥勒。——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画虎不成反类犬

(4) 类比;类推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墨子》

(5) 又如:类推

(6) 通“戾”。偏,不平

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荀子·不苟》

副词

大抵;大都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

走卒类士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英文翻译

class, group, kind, category

方言集汇

◎ 粤语:leoi6

宋本广韵

[fa]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F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GI
四角: 341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 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2) 同基本义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说文》

利用刑人,以正法也。——《易·蒙》

惟作五虐之刑曰法。——《书·吕刑》

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盐铁论·诏圣》

杀戮禁诛谓之法。——《管子·心术》

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大戴礼记》

失期,法当斩。——《史记·陈涉世家》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吕氏春秋·察今》

(3) 又

法虽今而在。

(4) 又如:合法;犯法;法禁(刑法和禁令)

(5) 法令;规章;制度

汉法令非行也。——汉· 贾谊《治安策》

(6) 又如:法日(制度规定的日子)

(7) 标准;模式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宋·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8) 又如:法戒(楷式和监戒)

(9) 方法;办法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孙子·九变》

其法,用胶泥刻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梦溪笔谈·采草药》

(10) 又如:用法;分类法;法套(办法);法儿(法子;办法)

(11) 法拉,电容的MKS制实用单位,等于电容器极板上充以1库仑电量后两板间的电压为1伏特时的电容

(12) 尊称佛家的事物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13) 又如:法施(以佛法度人);法嗣(佛教称继承衣钵的弟子为法嗣。后亦泛指继承人);法界(佛教指整个现象界);法华(佛经名。《妙法莲华经》的简称。佛教主要经典之一)

(14) 中国战国时期一重要学派名

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汉书》

(15) 法术,即用念咒、画符等胜敌或驱邪的迷信手法 。如:仗剑作法

(16) 法国的简称

余闻法人好胜。——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17) 姓

动词

(1) 合法

其于诸侯之求索也,法则听之,不法则距之。——《韩非子·八奸》

(2) 效法

则文王不足法与?——《孟子·公孙丑上》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法其所以为法。——《吕氏春秋·察今》

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唐· 韩愈《答李翊书》

(3) 又如:法常可(效法通常的做法。常可,指旧制度);法天(效法自然和天道);法古(效法古代);法循(效法遵循)

(4) 守法

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柳宗元《封建论》

(5) 依法处治

将法太子。——《史记·商君列传》

英文翻译

law, rule, regulation, statute; France, French

方言集汇

◎ 粤语:faat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ap7 [梅县腔] fap7 [台湾四县腔] fap7 [客英字典] fap7 [陆丰腔] fap7 [客语拼音字汇] fab5 [沙头角腔] fap7 [东莞腔] fap7 [宝安腔] fap7
◎ 潮州话:huap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十四乏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方乏入聲合口三等pĭwɐppyap/pv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