嗥叫

háo jiào [ hao jiao]
注音 ㄏㄠˊ ㄐ一ㄠˋ

词语释义

指兽类的吼叫。

大声哭叫,叫唤。嗥,通“号 ”。

词语解释

  1. 亦作“嘷叫”。指兽类的吼叫。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鹿走崖岸之上,羣鰐嘷叫其下,鹿怖惧落崖。”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三章:“远处的林子里传出狼和豹子的嗥叫声。”

  2. 大声哭叫,叫唤。嗥,通“ 号 ”。

    《北史·吐谷浑传》:“ 叶延 少而勇果,年十岁,缚草为人,号曰 姜聪 ,每日輒射之,射中则嘷叫泣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吕无病》:“刀脊中额,额破血流,披髮嗥叫而出,将以奔告其家。”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九章:“ 杜三春 也嗥叫起来:‘他打人。’”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嘷叫”。

⒉ 指兽类的吼叫。

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下:“鹿走崖岸之上,羣鰐嘷叫其下,鹿怖惧落崖。”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三章:“远处的林子里传出狼和豹子的嗥叫声。”

⒊ 大声哭叫,叫唤。嗥,通“号”。

《北史·吐谷浑传》:“叶延少而勇果,年十岁,缚草为人,号曰姜聪,每日輒射之,射中则嘷叫泣涕。”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吕无病》:“刀脊中额,额破血流,披髮嗥叫而出,将以奔告其家。”
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九章:“杜三春也嗥叫起来:‘他打人。’”

嗥叫的网络释义

嗥叫 (汉语词汇)

  • 嗥叫,读音háo jiào,汉语词语,形容动物的大声嚎叫。
  • 嗥叫造句

    农夫把狼痛打一顿,狼便嗥叫地落荒而逃。
    他攀着藤蔓和树枝在林间飘来荡去,时而在河中畅泳,时而漫山遍野地疯跑,时不时发出几声招牌式嗥叫,俨然一位现实版的“丛林王子”。
    被捕兽夹卡住的母狼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敌人碎尸万段,它怒不可遏地嗥叫了一声,便口吐血沫,魂归西天。
    它们先是站在河边的卵石上,伸出舌头,像狗一样地舔水,然后便狗一样坐着,仰起头,对着半块凄凉冷月,发出尖厉的嗥叫。
    山洞里回荡着这个咆哮如雷的巨兽的嗥叫声。
    很多很多的事情,在做生态的舞蹈。世间的湛蓝。眼镜里的心思。几声木制的嗥叫。穿裤子的云。
    狼正在绿叶丛下嗥叫,吐出它饱餐家禽的五色缤纷的彩羽:战狼一样我也正在空自耗损。
    耳朵中有什么挣扎着,久之,久之,终于挣扎出来了,隐约象是长嗥,象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
    狼群散落在灰满四周的树底下和草丛里,有的蹲坐,有的躺卧;没有奔跑,没有喧闹,也没有嗥叫,安安静静,似乎在等待什么。
    有一只狼嗥叫著,她草莓色的头发,从纸面具后露了出来。
    你可曾听过荒野之狼仰对蓝色秋月嗥叫的声音?或问过咧齿的山猫为何微笑?
    你可曾听过荒野之狼仰对蓝色秋月的嗥叫声?或问过咧齿的山猫为何微笑?

    汉字详情

    háo [hao]
    部首: 319
    笔画: 13
    五笔: KRDF
    五行:
    仓颉: RHAJ
    四角: 6604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吼叫

    嗥,咆也。——《说文》

    (2) 字又通“号”

    亡乌嗥之弓。——《孔子家语·好生》

    (3) 又如:嗥嘶(大声嘶叫);嗥吠(狗大叫);嗥嗥(兽类吼叫声);嗥呼(呼叫;号叫)

    (4) 通“号”。号哭,哭叫

    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庄子·庚桑楚》。释文:“嗥,又作号。”

    (5) 又如:嗥咷(号咷。大声哭);嗥叫(大声哭叫;叫唤;兽类的吼叫)

    英文翻译

    roar, call out, wail; bark, yelp

    方言集汇

    ◎ 粤语:hou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hau4 ho4 [海陆丰腔] hau1 hau2 [宝安腔] hau2 [台湾四县腔] hau1 hau2
    ◎ 潮州话:h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胡刀平聲開口一等ghau/hau
    jiào [jiao]
    部首: 319
    笔画: 5
    五笔: KNHH
    五行:
    仓颉: RVL
    四角: 620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呼,喊)

    (2) 同本义

    叫,嘑也。——《说文》

    或不知叫号。——《诗·小雅·北山》

    叫我友兮配耦。——《楚辞·疾世》。注:“急呼也。”

    叫帝阍使辟扉兮。——张衡《思玄赋》

    戍卒叫,函谷举。——唐· 杜牧《阿房宫赋》

    (3) 又如:叫命(骂人话。临死时呼喊声);叫聒(声音吵杂刺耳);叫号(大声呼喊);叫头(戏剧用语。剧中人物之一,在剧情悲痛、情急愤怒之时,高喊对方,称为叫头);叫曲(唱曲时没有蕴藉的韵味、感情)

    (4) 招唤,招呼

    或叫于宋大庙。——《左传·襄公三十年》。注:“呼也。”

    高声叫道:…——《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5) 又如:叫喜(道喜);叫魂

    (6) 鸣叫

    候扇举而清叫。——潘岳《射雉赋》。注:“鸣也。”

    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双双归蛰燕,一一叫群猿。——唐· 韩愈《晚泊江口》

    (7) 又如:叫嗥(犹吼叫。指豺狼等野兽大声叫)

    (8) 诉说 。如:叫苦不迭(不断地叫苦);叫阍(旧时吏民因冤屈等原因向朝廷申诉称“叫阍”)

    (9) 名称是;称为 。如:叫名(名字叫做;叫做)

    (10) 雇;到店里订购东西让送来 。如:叫一乘轿;叫一碗面

    (11) 当,当作 。如:叫真

    (12) 使,令 。如:叫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叫他去挑水

    (13) 容许,听任 。如:怎么也不叫娘再嫁;叫他进来吗?

    形容词

    〈方〉∶雄性的 。如:叫鸡;叫驴

    介词

    让;被 。如:你叫雨淋了吗?;叫你猜对了

    名词

    〈方〉:叫子(哨儿)

    清明到,做“麦叫”,一头吹,一头笑。

    英文翻译

    cry, shout; hail, greet, call

    方言集汇

    ◎ 粤语:giu3
    ◎ 客家话:[梅县腔] giau5 [海陆丰腔] giau5 [客英字典] giau5 [陆丰腔] giau5 [客语拼音字汇] giau4 gieu4 [宝安腔] giau5 [沙头角腔] giau5 [台湾四县腔] kieu5 [东莞腔] gi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四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弔去聲開口四等kieukeuh/k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