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语本《史记·酷吏列传》:“﹝ 张汤 父﹞出, 汤 为儿守舍,还而鼠盗肉,其父怒,笞 汤 。
汤 掘窟得盗鼠及餘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其父见之,视其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后因以指智力出众的人。 唐 丁用晦 《<芝田录>序》:“予才慙鼠狱,智昧鸡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睿智聿超鼠狱,玄明克驾鸡碑。”
引证解释
⒈ 语本《史记·酷吏列传》:“﹝张汤父﹞出, 汤为儿守舍,还而鼠盗肉,其父怒,笞汤。
引汤掘窟得盗鼠及餘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其父见之,视其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
后因以指智力出众的人。 唐丁用晦《<芝田录>序》:“予才慙鼠狱,智昧鸡碑。”
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睿智聿超鼠狱,玄明克驾鸡碑。”
鼠狱的网络释义
鼠狱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头部象锐利的鼠牙,下象足、脊背、尾巴形。本义:老鼠)
(2) 同本义
鼠,穴虫之总名也。——《说文》
谁谓鼠无牙?——《诗·召南·行露》
鼠小虫,性盗窃。——《汉书·五行志》
鼠者,人之所薰也。——《说苑·善说》
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汉· 贾谊《陈政事疏》
逆夷各狐凭鼠伏。——《三元里人民抗英》
(3) 又如:鼠窜而狼忙(形容逃窜得匆忙狼狈);鼠牙雀角(比喻强暴侵凌,引起争讼);鼠盗蜂起(封建统治阶级对小股农民起义的污蔑);鼠腹蜗肠(形容器量狭小);鼠市(一种戏鼠的器具);鼠布(以鼠毛制成的布);鼠裘(用鼠皮制的裘袍)
(4) 十二生肖之一
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周书》
(5) 喻指小人、奸臣。如:鼠目(比喻见识狭小);鼠璞(比喻有名无实的人或物);鼠窃(比喻小贼);鼠雀之辈(卑微之徒)
(6) 通“癙”,忧;病
鼠思泣血。——《诗·小雅·雨无止》
狸头愈鼠,鸡头已瘘。——《淮南子》
(7) 比喻胆小怕事 。如:鼠步(指趑趄却步如鼠。形容恭谨畏惧);鼠胆(比喻胆小)
(8) 瘰疬,淋巴结核 。如:鼠疮;鼠瘘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u3 [客英字典] chu3 [沙头角腔] cu3 [客语拼音字汇] cu3 [台湾四县腔] cu3 [宝安腔] cu3 [东莞腔] su3 [梅县腔] chu3 [陆丰腔] ch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暑 | 舒吕 | 書 | 魚 | 上聲 | 語 | 開口三等 | 魚 | 遇 | sjox/sjvv |
详细解释
动词
狱,确也。——《说文》
而有狱讼者。——《周礼·大司徒》。注:“争罪曰狱。”
利用狱。——《易·噬嗑》
毋敢折狱。——《易·象上传》
以两剂禁民狱。——《周礼·大司徒》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诗·召南》。毛传:“狱,讼也。”
以两剂禁民狱。——《周礼》。郑玄注:“狱,谓相告以罪名者。”
又如:狱诉(告状);狱讼(诉讼);狱犴(诉讼);狱司(管理诉讼、牢狱的机构)
名词
(1) 讼案
夫君臣无狱。——《国语·周语》
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易·贲》
(2) 又如:狱辞(决狱之词);狱文(判决狱讼的文书);狱主(讼案的当事人)
(3) 刑狱
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4) 又如:文字狱;动辄兴狱;狱牒(刑狱的判决文书);狱牍(刑狱的案卷);狱事(有关刑狱之事);狱法(刑狱之法)
(5) 刑罚
廷议大辟,上终怜其才,故缓其狱。——清· 昭连《啸亭杂录》
(6) 又如:狱深(刑罚严酷);狱刑(刑罚)
(7) 监狱,牢房
哀我填寡,宜岸宜狱。——《诗·小雅》。朱熹集传:“岸,亦狱也。《韩诗》作‘犴’。乡亭之系曰犴,朝廷曰狱。”
(8) 又如:狱家院子(狱卒);狱底(古代监禁重犯的地下室);狱级(狱吏);狱牢(监狱)
(9) 罪,罪案 。如:狱具(罪案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