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灶

qián zào [ qian zao]
繁体 黔竈
注音 ㄑ一ㄢˊ ㄗㄠˋ

词语释义

犹黔突。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犹黔突。 南朝 齐 谢朓 《忝役湘州与宣城吏民别》诗:“下车遽暄席,紆服始黔灶。” 宋 晁补之 《郊居与八弟无斁读书》诗:“十年未弛负,半世不黔灶。”

引证解释

⒈ 犹黔突。

南朝齐谢朓《忝役湘州与宣城吏民别》诗:“下车遽暄席,紆服始黔灶。”
宋晁补之《郊居与八弟无斁读书》诗:“十年未弛负,半世不黔灶。”

黔灶的网络释义

黔灶

  • 词语解释
  • 是指犹黔突。 南朝 齐 谢朓 《忝役湘州与宣城吏民别》诗:“下车遽暄席,纡服始黔灶。” 宋 晁补之 《郊居与八弟无斁读书》诗:“十年未弛负,半世不黔灶。”
  • 汉字详情

    qián [qian]
    部首: 1202
    笔画: 16
    五笔: LFO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WFOIN
    四角: 683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黑,今声。本义:黑色) 同本义

    黔,黎也。从黑,今声。秦谓民为黔首,谓黑发也,同谓之黎民。——《说文》

    以为黔首则。——《礼记·祭义》

    邑中之黔。——《左传·襄公十六年》

    (2) 又如:黔口(黑嘴巴);黔黑(深黑);黔丑(污黑丑陋)

    名词

    (1) 指百姓 。如:黔庶(百姓,平民);黔细(黔首和细民的别称);黔落(百姓所居的村落);黔愚(无知的百姓);黔民(平民百姓)

    (2) 贵州省的简称 。如:黔江(即乌江)

    (3) 姓

    动词

    (1) 晒黑,染黑,熏黑

    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

    或黔其庐。——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黔突(本指烟囱熏黑,也用以称烟囱);黔突暖席(烟囱变黑,坐席变为温暖)

    (3) 通“黥”。在犯人脸上刺刻涂墨的刑罚 。如:黔劓(在脸上刺刻涂墨和割鼻)

    英文翻译

    black; Guizhou

    方言集汇

    ◎ 粤语:kim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am2 kim2 [梅县腔] kiam2 [客英字典] kiam2 [台湾四县腔] kiam2 kim2 [宝安腔] kiam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巨金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gim/gymgʰĭĕm
    zào [zao]
    部首: 414
    笔画: 7
    五笔: OF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FG
    四角: 948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火从土。繁体从穴,鼀( )声。本义:用砖石等砌成,供烹煮食物、烧水的设备)

    (2) 同本义

    灶,炊穴也。——《说文》

    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白虎通·五祀》

    灶烟阳。——《汉书·五行志》

    灶者,老妇之祭也。——《礼记·郊特牲》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陶渊明《归园田居》

    (3) 又如:灶床脚(紧靠炉灶旁边的地面);锅灶;行军灶;灶妄(掌炉煮饭的婢女);灶下养(厨役。古代对厨师的贱称);灶燎(上灶头烧火)

    (4) 烧炼或锻造的设备 。如:灶地(设灶制盐的地方);灶税(古代制盐人家所交纳的税)

    (5) 灶神

    夏为太阳,其气长养,祀之于灶。——蔡邕《独断》

    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鲁迅《彷徨·祝福》

    (6) 又如:灶王(也称“灶王爷”。灶神的俗称);灶公(灶神的俗称。相传灶神上天奏事直言不讳,因喻正直的人);灶马(木刻印刷在纸上的灶神像;灶神的坐骑)

    英文翻译

    kitchen stove, cooking stove

    方言集汇

    ◎ 粤语:zou3
    ◎ 潮州话:za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七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則到去聲開口一等cauh/zawtsɑ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