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凿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牵强穿凿。 明 李东阳 《彭公墓志铭》:“﹝ 彭公 ﹞少承《春秋》家学,后病习尚牵凿,校士命题多本 胡氏 传而黜诸小説,久之天下翕然成风,从者甚众。”
引证解释
⒈ 牵强穿凿。
引明李东阳《彭公墓志铭》:“﹝彭公﹞少承《春秋》家学,后病习尚牵凿,校士命题多本胡氏传而黜诸小説,久之天下翕然成风,从者甚众。”
牵凿的网络释义
牵凿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牛,“冖”象牵牛的绳,玄声。本义:牵牛)
(2) 同本义。引申为牵拉
牵,引前也。——《说文》
牵,引也。——《广雅》
飱牵。——《周礼·宰夫》。司农注:“牲牢可牵而行者。”
与其牵傍。——《周礼·牛人》。注:“牵傍,在辕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牵,居其傍曰傍。”
牵牛悔亡。——《易·夬》
牵牛而过堂下者。——《孟子·梁惠王上》
牵衣顿足拦道哭。——唐· 杜甫《兵车行》
回车叱牛牵向北。——白居易《卖炭翁》
攀草牵棘。——《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牵笼(拉扯);牵红(牵巾。新郎新娘拜堂后,以两家红巾绾同心结,各牵一端而行);牵扭(拉住);牵役(谓被拉去从事劳役);牵拖(拖拉。形容行动困难);牵拉(牵引拉住)
(4) 牵制
令出不行谓之牵。——《管子·法法》
牵于俗而芜秽。——《楚辞·招魂》
此牵乎天者也。——张衡《西京赋》。注:“犹系也。”
(5) 又如:牵笼(牵制束缚);牵肘(从旁牵制);牵物(为外物所牵制);牵挽(牵制);牵缀(犹牵制)
(6) 牵连;牵累
道而弗牵则和。——《礼记·学记》。疏:“谓牵偪。”
牵复吉。——《易·小畜》。疏:“谓牵连。”
(7) 又如:牵枝带梗(牵连;牵带);牵惹(牵连);牵及(牵连;关系到);牵染(牵累,株连);牵率(株连;拖累)
(8) 牵强 。如:牵书搭俗(牵强附会);牵附(牵强附会);牵率(牵强附会);牵裂(牵强割裂)
(9) 拘泥
不牵于执。——《吕氏春秋·离俗》。注:“拘也。”
(10) 又如:牵文(谓拘泥于字面);牵拘(拘泥;拘束);牵俗(拘泥于习俗)
(11) 蔓延 。如:牵蔓(蔓延);牵漫(蔓延满布);牵绵(牵延连绵)
名词
指可牵走的牲畜如牛羊猪等
脯资饩牵竭。——《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金,鑿(
)省声。从金,表示与金属制品有关。本义:凡穿物使通都称凿)(2) 同本义
凿,穿木也。——《说文》
重木刊凿之。——《仪礼·士丧礼》
皆是水凿之穴。(凿,这里是冲刷的意思。)——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凿巾(在覆盖死者脸部的巾上,正对口部的位置,剪开一通孔);凿穴(开造洞穴)
(4) 挖掘;开凿
凿地为坎。——《汉书·李广苏建传》
水凿之穴。——宋· 沈括《梦溪笔谈》
水凿之处。
千锤万凿出深山。——明· 于谦《石灰吟》
(5) 又如:凿溉(开渠灌溉);凿龙(开凿龙门。指大禹治水,凿龙门以导流);凿饮(掘井而饮)
(6) 开通
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 博望侯。——《史记·张骞列传》
(7) 穿凿附会
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孟子·离娄下》
(8) 又如:凿说(穿凿附会之说);凿脱(穿凿附会造成失误);凿言(穿凿附会地说)
(9) 戳,用手指头猛地一推
那婆子揪住郓哥,凿上两个栗暴。——《水浒全传》
(10) 舂米使之精白
粢食不凿,昭其俭也。——《左传·桓公二年》
(11) 又如:凿八(指捣米一石,可得八斗)
(12) 引申为冲刷
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皆是水凿之穴。——《梦溪笔谈》
(13) 敲击,捶打
(14) 又如:凿得生疼;凿了三下
名词
(1) 凿子
其次用钻凿。——《汉书·刑法志》
凿齿持盾。——《山海经·海外南经》
释椎凿而上。——《庄子·天道》
(2) 又如:平凿;圆弧凿;菱形凿
(3) 古代用以施行黥刑的刑具。因指黥刑
天下好知,而百姓求竭矣。于是乎锯制焉,绳墨杀焉,椎凿决焉。——《庄子》
(4) 孔窍 。如:凿眼(眼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