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劓

qián yì [ qian yi]
注音 ㄑ一ㄢˊ 一ˋ

词语释义

古代两种刑罚。黔,在脸上刺刻涂墨;劓,割去鼻子。黔,通"黥"。

词语解释

  1. 古代两种刑罚。黔,在脸上刺刻涂墨;劓,割去鼻子。黔,通“ 黥 ”。

    《韩非子·奸劫弑臣》:“及 襄子 之杀 智伯 也, 豫让 乃自黔劓,败其形容,以为 智伯 报 襄子 之仇。” 王先慎 集解:“ 顾广圻 曰:﹝黔﹞当作黥。 顾 説是。”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两种刑罚。黔,在脸上刺刻涂墨;劓,割去鼻子。黔,通“黥”。

《韩非子·奸劫弑臣》:“及襄子之杀智伯也, 豫让乃自黔劓,败其形容,以为智伯报襄子之仇。”
王先慎集解:“顾广圻曰:﹝黔﹞当作黥。 顾説是。”

黔劓的网络释义

黔劓

  • 黔劓,拼音为qián yì,意思为古代两种刑罚。
  • 汉字详情

    qián [qian]
    部首: 1202
    笔画: 16
    五笔: LFO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WFOIN
    四角: 683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黑,今声。本义:黑色) 同本义

    黔,黎也。从黑,今声。秦谓民为黔首,谓黑发也,同谓之黎民。——《说文》

    以为黔首则。——《礼记·祭义》

    邑中之黔。——《左传·襄公十六年》

    (2) 又如:黔口(黑嘴巴);黔黑(深黑);黔丑(污黑丑陋)

    名词

    (1) 指百姓 。如:黔庶(百姓,平民);黔细(黔首和细民的别称);黔落(百姓所居的村落);黔愚(无知的百姓);黔民(平民百姓)

    (2) 贵州省的简称 。如:黔江(即乌江)

    (3) 姓

    动词

    (1) 晒黑,染黑,熏黑

    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

    或黔其庐。——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黔突(本指烟囱熏黑,也用以称烟囱);黔突暖席(烟囱变黑,坐席变为温暖)

    (3) 通“黥”。在犯人脸上刺刻涂墨的刑罚 。如:黔劓(在脸上刺刻涂墨和割鼻)

    英文翻译

    black; Guizhou

    方言集汇

    ◎ 粤语:kim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am2 kim2 [梅县腔] kiam2 [客英字典] kiam2 [台湾四县腔] kiam2 kim2 [宝安腔] kiam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巨金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gim/gymgʰĭĕm
    [yi]
    部首: 208
    笔画: 16
    五笔: THLJ
    五行:
    仓颉: HLLN
    四角: 22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刀,从鼻。刀割鼻子。本义:劓刑。割鼻的刑罪,古代五刑之一)

    (2) 同本义

    劓罚之属千。——《书·吕刑》

    (3) 又如:劓鼻(割掉鼻子的酷刑);劓刖(割鼻断足;危殆不安的样子)

    (4) 割除

    我乃劓殄灭之。——《书·盘庚中》

    (5) 又如:劓割(劓剥。残害);劓除(削灭)

    英文翻译

    cut off nose

    方言集汇

    ◎ 粤语:j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i5 [台湾四县腔] ngi5 [梅县腔] ngi5 [海陆丰腔] ngi6
    ◎ 潮州话:俄丸(义),ngi6 (ngǐ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魚器脂B開去聲開口三等脂Bŋingiih/ng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