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据
词语释义
黏结牢固。
词语解释
黏结牢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梁彦》:“物缘袜而上,渐至股际,捉衣而撼摆之,黏据不可下。”
引证解释
黏结牢固。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梁彦》:“物缘袜而上,渐至股际,捉衣而撼摆之,黏据不可下。”
黏据的网络释义
黏据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粘连;胶合
黏,相着也。从黍,占声。字亦作粘。——《说文》
黏,合也。——《苍颉篇》
则无黏滞之音矣。——《礼记·乐记》
(2) 又如:黏贴(黏附张贴);黏带(黏连牵挂);黏补(修补);黏接(黏合连接)
(3) 贴近;接贴 。如:黏天(贴近天,仿佛与天相连);黏空(耸入高空,仿佛与天相连)
形容词
具有黏性的。同“粘” 。如:黏米;黏土;黏湿(黏糊潮湿)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am2 [客语拼音字汇] ngiam2 [客英字典] ngiam2 [宝安腔] ngiam2 [陆丰腔] zham1 [台湾四县腔] ngiam2 [梅县腔] ngiam2 [东莞腔] zam1
◎ 潮州话:娜奄1 [潮州]罗奄1 ,niam1 [潮州]liam1 [澄海]nia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黏 | 女廉 | 孃 | 鹽B | 平聲 | 鹽 | 開口三等 | 咸 | 鹽B | ɳĭɛm | nriem/nyem |
详细解释
jù
动词
(1) (形声。本义:手靠着;靠着)
(2) 同本义
据,杖持也。——《说文》
冯几据杖。——《战国策·燕策》
据轼低头。——《庄子·盗跖》
(3) 依靠,凭借
不可以据。——《诗·邶风·柏舟》
神必据我。——《左传·僖公五年》
诚据其势。——《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北据汉沔。——《三国志·诸葛亮传》
向后据地。——《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4) 又如:据着(凭着);据梧(依靠着梧桐树);据争(据理争辩);据恃(凭仗);据高临下(凭借高处俯控低处);据凭(依仗)
(5) 根据
据于德。——《论语》
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商君书·更法》
(6) 又如:据经(依据经典);据乱(据乱世之史);据常(根据常理);据依(依据);据古(尊依古道)
(7) 占有,占据
乃入据陈。——《史记·陈涉世家》
据其栅。——《资治通鉴·唐纪》
据而有之。——《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8) 又如:据鞍(跨鞍。后用以指年老而壮志不减);据凡(占据要位);据重(占据要位);据窃(窃据,非法占据)
(9) 按着
稽首据掌致诸地。——《礼记·玉藻》。注:“以左手覆按右手也。”
(10) 又如:据地(手按着地)
(11) 安;定
上党民走 赵, 赵军 长平,以按据 上党民。——《史记》
名词
(1) 证据,凭证 。如:立此为据;字据;据证(证据)
(2) 古西域的长度单位。相当于晋代的十里
(3) 另见
jū
(1) ——“拮据”(jié jū):经济上紧张、缺少钱用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i3 [宝安腔] gi3 | gi1 [客英字典] gi3 gi5 [陆丰腔] gi1 [海陆丰腔] gi3 [东莞腔] gi5 [客英字典] gi3 g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居 | 九魚 | 見 | 魚 | 平聲 | 魚 | 開口三等 | 魚 | 遇 | kio/kiv | kĭ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