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雪踪

hóng xuě zōng [ hong xue zong]
繁体 鴻雪蹤
注音 ㄏㄨㄥˊ ㄒㄩㄝˇ ㄗㄨㄥ

词语释义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爪印,鸿飞那复计东西。”后因以“鸿雪踪”比喻往事的痕迹。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宋 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爪印,鸿飞那復计东西。”后因以“鸿雪踪”比喻往事的痕迹。 元 柳贯 《自勘居士所作诗题其后》诗:“唯应未断綺语业,岂意更留鸿雪踪。” 清 黄景仁 《宿练潭用王文成韵》:“落落鸿雪踪,搜剔待来彦。”参见“ 鸿爪 ”。

引证解释

⒈ 参见“鸿爪”。参见“鸿爪”。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爪印,鸿飞那復计东西。”
后因以“鸿雪踪”比喻往事的痕迹。 元柳贯《自勘居士所作诗题其后》诗:“唯应未断綺语业,岂意更留鸿雪踪。”
清黄景仁《宿练潭用王文成韵》:“落落鸿雪踪,搜剔待来彦。”

鸿雪踪的网络释义

鸿雪踪

  • 宋 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爪印,鸿飞那复计东西。”后因以“鸿雪踪”比喻往事的痕迹。 元 柳贯 《自勘居士所作诗题其后》诗:“唯应未断绮语业,岂意更留鸿雪踪。” 清 黄景仁 《宿练潭用王文成韵》:“落落鸿雪踪,搜剔待来彦。”参见“ 鸿爪 ”。
  • 汉字详情

    hóng [hong]
    部首: 514
    笔画: 11
    五笔: IAQ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MPM
    四角: 37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鸟,江声。本义:大雁)

    (2) 同本义 。雁属中类似天鹅的大型种类旧时的泛称

    鸿,鹄也。——《说文》

    鸿渐于干。——《易·渐》

    鸿雁于飞。——《诗·小雅·鸿雁》

    (3) 又如:鸿冥(鸿鸟飞入苍冥);鸿飞(鸿鸟飞翔);鸿爪(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鸿渐(鸿鸟飞翔由低处逐渐进于高位。比喻官职升迁或渐入佳境);鸿嗷(鸿鸟哀鸣,比喻灾民的悲号)

    (4) 鹄。即天鹅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按,凡鸿鹄连文者即鹄也。

    (5) 又如:鸿骞凤立(鸿鹄高飞,凤凰挺立。比喻超群杰出);鸿翼(天鹅的羽翼);鸿举(天鹅高飞远翔)

    (6) 喻指书信 。如:来鸿(来信);鸿稀鳞绝(比喻书信断绝);鸿信(书信);鸿便(信使)

    (7) 洪水。通“洪”

    鲧陻鸿水,汨陈其五行。——《汉石经·尚书·洪范》

    禹有功,抑下鸿。——《荀子·成相》

    不任汨鸿,师何以尚之?——《楚辞·屈原·天问》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史记·夏本纪》

    禹抑洪水。——《史记·河渠书》

    (8) 又如:鸿水(大水。即洪水);鸿泉(洪水的源头);鸿体(洪水的主流);鸿波(洪水)

    (9) 天地未开时的景象 。如:鸿洞(混同为一。指宇宙虚无混沌的原始景象);鸿墐(天地未开时浑沌的元气);鸿同(即鸿洞)

    (10) 即豆雁 。一种带褐色的欧亚普通雁( Anser fabalis ),嘴有一豆形斑

    形容词

    (1) 大

    原生受命于贞节兮,鸿永路有嘉名。——《楚辞·刘向·九欢·逢纷》

    撞鸿钟,建九旒。——《文选·扬雄·羽猎赋》

    夫鸿均之世,何物不乐。——王褒《四子讲德论》

    鸿,大也。——《淮南子·鸿烈序》

    (2) 又如:鸿猷(大道理);鸿文(巨著,大作);鸿名(大名,崇高的声誉);鸿休(洪福);鸿绪(大业,大统);鸿志(大志,壮志)

    (3) 形容学识渊博

    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论衡·超奇》

    (4) 又如:鸿生(指博学之士);鸿博(学识渊博);鸿儒(学识渊博的儒者);鸿儒硕辅(学识渊博的学者,功勋卓著的臣士)

    (5) 旺盛,兴盛

    神农以鸿。——《吕氏春秋·执一》。注:“盛也。”

    (6) 又如:鸿均(太平,升平);鸿明(昌盛清明);鸿威(盛威);鸿祚(鼎盛的王业)

    英文翻译

    species of wild swan; vast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4

    宋本广韵

    xuě [xue]
    部首: 802
    笔画: 11
    五笔: FV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MBSM
    四角: 1017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雨,从彗,彗( huì)省声。本义: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有部分凝结成冰晶,由空中降下,叫做雪)

    (2) 同本义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小雅·采薇》

    春洩气为雨,雨凝为雪。——谢惠莲《雪赋》题注引《五经通训》

    平地尺为大雪。——《左传·隐公九年》

    麻衣如雪。——《诗·曹风·蜉虫游》

    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礼记·月令》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杜甫《北征》诗

    (3) 又如:雪案萤窗(比喻勤学苦读);雪里鸿(即雪泥鸿爪);雪浪纸(一种有波浪形暗纹的宣纸)

    形容词

    (1) 借喻白色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唐·杜牧《鹭鸶》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2) 又如:雪厾(白银);雪练(色泽像雪白的绢一样);雪花银(白银);雪肌(白细如雪的肌肤);雪色(白色)

    形容词

    (1) 比喻高洁

    松品落落,雪格索索。——前蜀· 贯休《送姜道士归南岳》

    一别高人又十年,霜筋雪骨健依然。——宋· 杨万里诗

    松品落落,雪格索索。——唐· 贯休《送姜道士归南岳》

    (2) 又如:雪格(比喻高洁的品格);雪淡(态度淡漠,不热心)

    (3) 姓

    动词

    (1) 下雪

    于时始雪,五处俱贺。——《世说新语》

    (2) 又如:雪夜访普(宋太祖赵匡胤曾于雪夜到大臣赵普家商谈国事的故事);雪峰(积雪的山峰);雪云(降雪的阴云)

    (3) 洗刷,昭雪

    大夫种辅翼 越王勾践而为之报怨雪耻。——《淮南子·氾论》

    (4) 又如:雪正(昭雪更正);雪谤(洗雪污蔑之词)

    (5) 擦净;揩干

    黍者,非饭之也,以雪桃也。——《韩非子》

    有言不可道,雪泣忆兰芳。——唐· 李白《自溧水道哭王炎》

    (6) 又如:雪泣(揩拭眼泪);雪除(清除);雪烦(消除烦闷);雪涕(拭泪);雪桃(拭桃)

    英文翻译

    snow; wipe away shame, avenge

    方言集汇

    ◎ 粤语:syut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et7 [宝安腔] set7 [沙头角腔] siet7 [客英字典] siet7 [客语拼音字汇] xiad5 [梅县腔] siet7 [台湾四县腔] siet7 [东莞腔] set7 [陆丰腔] siat7
    ◎ 潮州话:so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七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相絕薛A合入聲合口三等仙Asyet/svetsĭwɛt
    zōng [zong]
    部首: 717
    笔画: 15
    五笔: KHPI
    五行:
    仓颉: RMJMF
    四角: 6319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足,从(宗)声。本义:脚印,踪迹)

    (2) 同本义

    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李白《谒老君庙》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访其遗踪。——宋· 苏轼《石钟山记》

    绝无踪响。——《聊斋志异·促织》

    胆寒潜踪。——《广东军务记》

    (3) 又如:踪尘(尘世的事情);踪绪(踪迹,头绪);踪响(踪迹和声响);踪辙(踪迹)

    (4) 事物的痕迹

    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己随风。——《鹿虔扆·临江仙》

    (5) 又如:踪由(事情的始末);跟踪

    动词

    (1) 追随

    朕欲远追周文,近踪 光武,使宗庙有太山之安。——《晋书·刘曜载书》

    质菲薄而难踪,心恬愉而去惑。——《隋书》

    (2) 又如:踪行(跟着走)

    英文翻译

    footprints, traces, tracks

    方言集汇

    ◎ 粤语:zu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ung1 zung1 [客英字典] ziung1 zung1 [海陆丰腔] ziung1 zung1 [宝安腔] zung1 [沙头角腔] zung1 [梅县腔] ziung1 [东莞腔] zung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