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鸟的嘴。
《汉书·东方朔传》“尻益高者,鹤俛啄也” 唐 颜师古 注:“啄,鸟觜也。” 唐 白居易 《感春》诗:“花房红鸟觜,池浪碧鱼鳞。”
茶名。
唐 薛能 《蜀州送使君寄鸟觜茶因以赠答八韵》:“鸟觜擷浑牙,精灵胜鏌鋣。” 唐 郑谷 《峡中尝茶》诗:“ 吴 僧漫説鸦山好, 蜀 叟休夸鸟觜香。” 宋 梅尧臣 《志来上人寄示酴醿花并压砖茶有感》诗:“又置新茶采雨前,鸟觜压砖云色弄。”
引证解释
⒈ 鸟的嘴。
引《汉书·东方朔传》“尻益高者,鹤俛啄也” 唐颜师古注:“啄,鸟觜也。”
唐白居易《感春》诗:“花房红鸟觜,池浪碧鱼鳞。”
⒉ 茶名。
引唐薛能《蜀州送使君寄鸟觜茶因以赠答八韵》:“鸟觜擷浑牙,精灵胜鏌鋣。”
唐郑谷《峡中尝茶》诗:“吴僧漫説鸦山好, 蜀叟休夸鸟觜香。”
宋梅尧臣《志来上人寄示酴醿花并压砖茶有感》诗:“又置新茶采雨前,鸟觜压砖云色弄。”
鸟觜的网络释义
鸟觜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小篆作字形,都象鸟形。本义:飞禽总名) 同本义
鸟,长尾禽总名也。象形。——《说文》
飞鸟遗之音。——《易·小过》
我则鸣鸟不闻。——《书·君奭》
有鸟高飞。——《诗·小雅·菀柳》
鸟乃去矣。——《诗·大雅·生民》
兽奔鸟窜。——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鸟篆(鸟形的篆书);鸟卜(用鸟预卜年岁的吉凶);鸟恨(鸟声含恨);鸟乌(指乌鸦);鸟迹(鸟的足迹);鸟耘(群鸟耘田);鸟径(仅容飞鸟通行的小径);鸟歌(鸟声如歌声,故称鸟鸣为鸟歌);鸟举(鸟飞。比喻行动快速);鸟窜(形容奔窜快速如鸟飞)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zī
名词
(1) 即觜宿 。二十八宿之一,有觜一、(猎户座λ)觜二、(猎户座φ 1 )和觜三、(猎户座φ 2 )三颗星。如:觜觽(星座名。“觜宿”的早期名称);觜陬(十二星次之一)
(2) 另见
zuǐ
名词
(1) 猫头鹰类头上的毛角
段玉裁注:“角觜,萑下云:‘毛角’是也。毛角,头上毛似角者也。”
(2) 鸟嘴
裂膆破觜。——潘岳《射雉赋》
秦政利觜长距,终得擅场。——《文选·张衡·东京赋》
觜銛剑戟,爪握刀锥。——唐· 李白《壁画苍鹰赞》
(3) 又如:觜吻(某些动物头部向前突出的部分,包括嘴、鼻子等);觜距(鸟的喙和爪。比喻捍卫的武力,亦即摧毁敌人的武器)
(4) 后用以指人的口,字亦作“嘴”
覆背腾其喉唇,武人历其觜吻。——《南齐书·刘休传》
(5) 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
以绵幂铛觜瓶口,泻著瓶中。——《齐民要术》
(6) 口吻 。如:觜吻(指说话的口气)
动词
(1) 啄
无声细下飞啐雪,有骨已剁觜春葱。——《杜甫语》
(2) 龇,露
獠牙觜出赛银钉。——《西游记》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ui1 [客英字典] zui3 [台湾四县腔] zui1 [梅县腔] zu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貲 | 即移 | 精 | 支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支A | 止 | cie/z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