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兽

niǎo shòu [ niao shou]
繁体 鳥獸
注音 ㄋ一ㄠˇ ㄕㄡˋ

词语释义

鸟兽 niǎoshòu

(1) 飞禽和走兽的统称

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魏学洢《核舟记》
birds and beasts

词语解释

  1. 泛指飞禽走兽。

    《书·尧典》:“鸟兽孳尾。”《汉书·武帝纪》:“德及鸟兽,教通四海。” 晋 左思 《<三都赋>序》:“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

引证解释

⒈ 泛指飞禽走兽。

《书·尧典》:“鸟兽孳尾。”
《汉书·武帝纪》:“德及鸟兽,教通四海。”
晋左思《<三都赋>序》:“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

鸟兽的国语词典

泛指一切飞禽走兽。

鸟兽的网络释义

鸟兽

  • 鸟兽(拼音:niǎo shòu)指的是飞在天上和跑在地上的动物。统称为飞禽和走兽。
  • 鸟兽造句

    枪声一响,这些小流氓立刻如鸟兽散,跑得无影无踪。
    这帮土匪在这穷山沟也只能嚣张一时,一待大军到来,他们就会做鸟兽散了。
    画中的人物、鸟兽栩栩如生。
    这群歹徒在见到警察到来之时,如鸟兽散地逃跑了。
    我军将士一阵喊杀声,敌人顿时如鸟兽散。
    义军进逼京城,吓得朝廷官僚们惶惶不可终日,崇祯上吊,皇城禁军作鸟兽散。
    齐白石画艺高超,举凡花卉草木,鸟兽虫鱼,无不涉笔成趣。
    太原旧俗,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殓,但以尸送近郊以饲鸟兽。
    小雪到来雪花降,大江南北穿银装。枝头白花风中撒,气温下降鸟兽藏。快快换上厚冬装,莫嫌臃肿难见光。身体健康第一样,幸福生活更绵长。小雪了,记得添衣哦!
    鸟兽虫鱼隐行中,森林水源本相通;郁郁葱葱林木盛,生态和谐世安宁;红眼黑心一片树,狂沙来袭戈壁驻;黑眼红心树一棵,沙漠亦可变乐窝。保护森林,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世界森林。
    参加聚会的人在午夜前作鸟兽散。
    当然,你如果真的交过保证金后,这些人会很快作鸟兽散,你回家后就会明白所谓的宝物其实是一块碎铜烂铁。
    果然,一听主管那两个字,那些女孩顿时如鸟兽散了。
    孝顺传家孝是宝,孝顺温和孝味甘。羔羊跪乳尚知孝,乌鸦反哺孝亲颜。为人若是不知孝,比那鸟兽还可怜!百行万善孝为首,孝字是福的根源。祝你幸福。
    如今,这些大兽群中的为数不多的残存者被留在国家鸟兽禁猎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以免受狩猎者的追杀。
    建安中,吴遣步骘为交州,骘到南海,见土地形势,观尉佗旧治处,负山带海,博敞渺目,高则桑土,下则沃衍,林麓鸟兽,于何不有。
    金秋重九,气爽宜人,叹流年之快兮,斗转星移;观鸟兽知秋兮,雁阵南回。重阳到来兮相思浓郁,怀念故人兮扫陵祭酒,盼团圆兮早日归乡,遍插茱萸兮平平安安;登高望远兮健康延年。
    一张薄薄的宣纸,一把普通的剪刀,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楼阁……都在镂空的纸上展现出来。
    众人纷纷发言,有支持虎子的,有同情罗医生的,就在大家闹成一团时,刘主任来了,顿时大家如鸟兽散。
    那些支持者一看要有麻烦便作鸟兽散。

    汉字详情

    niǎo [niao]
    部首: 514
    笔画: 5
    五笔: QYN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PYSM
    四角: 27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小篆作字形,都象鸟形。本义:飞禽总名) 同本义

    鸟,长尾禽总名也。象形。——《说文》

    飞鸟遗之音。——《易·小过》

    我则鸣鸟不闻。——《书·君奭》

    有鸟高飞。——《诗·小雅·菀柳》

    鸟乃去矣。——《诗·大雅·生民》

    兽奔鸟窜。——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鸟篆(鸟形的篆书);鸟卜(用鸟预卜年岁的吉凶);鸟恨(鸟声含恨);鸟乌(指乌鸦);鸟迹(鸟的足迹);鸟耘(群鸟耘田);鸟径(仅容飞鸟通行的小径);鸟歌(鸟声如歌声,故称鸟鸣为鸟歌);鸟举(鸟飞。比喻行动快速);鸟窜(形容奔窜快速如鸟飞)

    英文翻译

    bird; KangXi radical 196

    方言集汇

    ◎ 粤语:niu5

    宋本广韵

    shòu [shou]
    部首: 213
    笔画: 11
    五笔: ULGK
    五行:
    仓颉: CWMR
    四角: 806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上象耳,中象头,下象足踩地。兽本是禽兽的总称。古另有“獸”字,指捕捉禽兽的活动。二字通用。本义:禽兽的总称)

    (2) 四足的哺乳动物,多指野兽

    兽,守备者。——《说文》

    四足而毛谓之兽。——《尔雅·释鸟》

    兽毛虫总号。——《释兽释文》。按,兽中可畜养者则曰兽。

    兽,狐狼之属。——《周礼·庭氏》注

    大兽公之。——《周礼·兽人》

    搏兽于敖。——《诗·小雅·车攻》

    猛兽步高岗。——曹操《却东西门行》

    兽同足者而俱行。——《战国策·齐策》

    山有猛兽。——《淮南子·说山训》

    山深而兽往之。——《史记·货殖列传序》

    (3) 又如:兽目(野兽的眼睛);兽工(殷制天子六工之一。即治皮革的工匠);兽人(居心险恶、有如禽兽之人);兽骇(兽类受惊时狂奔乱窜);兽吻(门环上的装饰物;虎口);兽臣(古官名。掌管山泽、田猎之事);兽头大门(豪门显贵、宫殿寺观之正门上的门环,一般用铜制或鎏金的兽头铺首,故称);兽铤(兽疾走)

    (4) 干肉

    实兽于其上,东首。——《仪礼》

    (5) 唐人因避唐高祖李渊祖李虎讳,往往把虎字改作“兽” 。如:兽口(虎口);兽吻(虎口);兽君(虎的别称)

    形容词

    (1) 比喻野蛮、残忍

    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2) 又如:兽心;兽欲;兽行(比喻极端野蛮残忍、丧失人性的行为)

    (3) 兽形的 。如:兽材(雕绘兽形的柱子);兽面(兽形的面具);兽侯(画有兽形的射靶);兽铠(饰有兽首之形的铠甲);兽舰(船体雕饰兽形的战舰);兽炉(兽形的香炉)

    英文翻译

    beast, animal; bestial

    方言集汇

    ◎ 粤语:sau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