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脍

lú kuài [ lu kuai]
繁体 鱸膾
注音 ㄌㄨˊ ㄎㄨㄞˋ

词语释义

1.亦作"鲈鲙"。 2.鲈鱼脍。

词语解释

  1. 亦作“ 鱸鱠 ”。鲈鱼脍。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芋羹真底可,鱸膾漫劳思。” 元 朱希晦 《和韵简天则上天》:“故乡鱸鱠牵归思,近砌蛩声搅夜眠。” 明 王世贞 《送顾舍人使金陵还松江》诗:“汝岂因鱸膾,吾曾识凤毛。” 清 陈梦雷 《秋兴》诗之八:“当年起草侍明光,鱸鱠娱亲请尚方。”参见“ 鱸鱼膾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鱸鱠”。鲈鱼脍。参见“鱸鱼膾”。

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芋羹真底可,鱸膾漫劳思。”
元朱希晦《和韵简天则上天》:“故乡鱸鱠牵归思,近砌蛩声搅夜眠。”
明王世贞《送顾舍人使金陵还松江》诗:“汝岂因鱸膾,吾曾识凤毛。”
清陈梦雷《秋兴》诗之八:“当年起草侍明光,鱸鱠娱亲请尚方。”

鲈脍的网络释义

鲈脍

  • 鲈脍。音lú kuài。亦作鲈鲙、鲈鱼脍、思鲈、思蒓鲈等等。喻思乡赋归之典。
  • 汉字详情

    [lu]
    部首: 810
    笔画: 13
    五笔: QGHN
    五行:
    仓颉: NMYS
    四角: 21107

    详细解释

    名词

    鱼名。鲈鱼 。体侧扁,嘴大,鳞细,背灰绿色,腹面白色。如:鲈鱼脍(指鲈鱼所作的脔肉);鲈豸(鲈鱼);鲈乡(出产鲈鱼的地方);鲈鲤(杜父鱼的别称)

    英文翻译

    sea perch, sea bass

    方言集汇

    ◎ 粤语:lou4

    宋本广韵

    kuài [kuai]
    部首: 444
    笔画: 10
    五笔: EWFC
    五行:
    仓颉: BOMI
    四角: 782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会声。本义:细切的肉、鱼) 同本义

    脍,细切肉也。——《说文》

    肉腥细者为脍。——《礼记·内则》

    生肉为脍。——《汉书·东方朔传》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

    (2) 又如:脍切(切细的肉或鱼)

    动词

    (1) 把鱼、肉切成薄片

    飞刀脍鲤。——张昭远《旧唐书》

    (2) 又如:脍鲤;脍刀(切肉的刀);脍截(割切)

    英文翻译

    minced meat or fish

    方言集汇

    ◎ 粤语:kui2
    ◎ 潮州话:guai3

    宋本广韵

    鲈脍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