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怪

mó guài [ mo guai]
注音 ㄇㄛˊ ㄍㄨㄞˋ

词语释义

魔怪 móguài

(1) 妖魔鬼怪

demon and monsters;fiends

词语解释

  1. 妖魔鬼怪;怪物。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神灵下降,辅佐明时;魔怪羣生,纵横杀刼。” 清 李渔 《奈何天·形变》:“不想这样痴人竟有这般痴福,人中魔怪,竟做了云中仙客。”

  2. 喻指残害人民的人。

    毛泽东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词:“长夜难明 赤县 天,百年魔怪舞翩躚。”

引证解释

⒈ 妖魔鬼怪;怪物。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神灵下降,辅佐明时;魔怪羣生,纵横杀刼。”
清李渔《奈何天·形变》:“不想这样痴人竟有这般痴福,人中魔怪,竟做了云中仙客。”

⒉ 喻指残害人民的人。

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词:“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躚。”

魔怪的国语词典

邪魔妖怪。

如:「这部电影以魔怪、暴力为题材,儿童不宜观赏。」

魔怪的网络释义

魔怪 (汉语词组)

  • 魔怪,是汉语词汇,拼音是mó guaì,释义为妖魔鬼怪;怪物。也喻指残害人民的人。
  • 魔怪的翻译

    英语: demons and ghosts, ghouls and bogies
    德语: finstere Kräfte (S)​, Teufel und Dämonen (S)​

    魔怪造句

    大地的怒吼,一声吼,便召唤来了死神恶魔怪兽,而它们都在黑暗之神的统帅下,将人类制服。
    听到对晴明的良好评价,魔怪不露形色地暗自高兴。
    立时,在赤霞城上方东、西、北三面,黑压压地又降下大片魔怪,厉叫狂嚎,都围向太素宫主母子二人。
    魔怪、小妖、食尸鬼;女巫、蝙蝠和恶狼。
    闲话休说,且回正题,冰风暴覆盖范围内,小魔怪的尸体横七竖八躺了一地,肠穿肚裂,惨不忍睹。
    境由心生!魔由心化!魔怪虽是幻化之物,也能伤身害命!你们休要轻举妄动,想象自己坐在荆棘林中,身不动则不伤,心不乱则邪魔难犯!
    一个人如果为魔怪附体很难再能把魔怪赶走。
    是像个魔怪那样活着,还是像个好人那样死去?
    它是颗著名的食变星,因其变光,故西方称其为“魔怪之星”。
    这时候、雷吼猛地回头然后大吼一声,只听如同打了一个霹雷一样把这些魔怪都震的堵住耳朵瘫倒在了地上,追风他们则趁机跑出山谷进入了茫茫的黑夜中。
    俱往矣!红旗漫卷,魔怪遁形;雄鸡引颈,魍魉隐踪。
    前面的那个影狼是个银英魔怪,大约相当于同等级别的二到三只的魔怪。
    做梦仿佛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而那些梦境清晰得宛如真实,被魔怪追逐,又或者是在黑暗的通道行走,被迫观看别人痛苦的人生,也会停留在某个朝代经历战争或者杀戮。
    魔怪帮助阿拉丁回家,并帮助他和公主结婚。
    一时间,神州大地,四处都有妖孽魔怪,磨牙吮血。
    万圣节到同学聚,胸佩骷髅戴魔像。大家一起扮魔怪,大魔吓跑小鬼头。搞笑声声窗外传,游戏一场糖果尝。万圣节为同学们祈福,平安吉祥学习向上追逐梦想!
    和实际世界格格不入的正是这些道德魔怪,不是苔丝自己。
    正是贪婪的罪恶把魔怪大白鲨引到镇上来。
    这种魔怪不外乎是婴儿嚎啕以引起人注意的本能。
    那个人就差不多是魔怪。

    汉字详情

    [mo]
    部首: 903
    笔画: 20
    五笔: YSSC
    五行:
    仓颉: ICHUI
    四角: 0021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鬼,麻声。本义:“魔罗”的略称。佛教把一切扰乱身心、破坏行善、妨碍修行的心理活动均称为“魔”)

    (2) 同本义

    我自降魔转法轮。——王安石《南乡子》

    (3) 又如:病魔;魔道(佛家语。指天魔邪鬼活动的境域);魔女(魔界的女人);魔劫(命中注定的灾难);魔事(佛教指成道的障碍);魔天(魔道的天界);魔心(邪恶之心);魔浆(指酒。佛教认为饮酒不能修成正果)

    (4) 恶鬼,怪物 。如:魔媪(假托鬼神、使用妖术的妇人);魔境(恶魔所居的境遇);魔头(恶魔的首领。也指邪道的首脑人物)

    形容词

    神奇;奇异 。如:魔云(带有妖气的乌云);魔眼;魔杖

    英文翻译

    demon, evil spirits; magic power

    方言集汇

    ◎ 粤语:mo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o2 [宝安腔] mo1 [海陆丰腔] mo2 mo1 [客语拼音字汇] mo2 [台湾四县腔] mo2 mo1 [东莞腔] mo1 [梅县腔] mo2 [陆丰腔] mo3 [客英字典] mo2
    ◎ 潮州话:m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八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婆戈一合平聲合口一等muamuɑ
    guài [guai]
    部首: 339
    笔画: 8
    五笔: NCF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PEG
    四角: 9701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圣( )声。恠曾为怪的俗字。本义:奇异;奇怪) 同本义

    怪,异也。——《说文》

    诡于众而突出曰怪。——《论衡·自纪》

    铅松怪石。——《书·禹贡》

    苟床之山多怪石。——《山海经·中山经》

    见怪物——《礼记·祭法》。疏:“庆云之属。”

    奇服怪民不入宫。——《周礼·阍人》

    齐谐者,志怪者也。——《庄子·逍遥游》

    嘻,技亦灵怪矣哉!——魏学洢《核舟记》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潄其间。——《水经注·三峡》

    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怪伟(奇特雄伟);怪物相(奇异的样子;轻蔑、难堪的脸色);怪迂(怪异而不切实际);怪谲(怪异任性)

    名词

    (1) 妖精,鬼物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土之怪为獖羊。——《博物志》

    山高必有怪。——《西游记》

    (2) 又如:鬼怪;妖怪;精怪;神怪(神仙与鬼怪);魔怪(妖魔鬼怪)

    动词

    (1) 责怪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如:怪责(责怪);怪恨(责怪怨恨);怪嗔(嗔怪,对别人的言语行为表示不满);怪得(怪底;怪的。难怪,怪不得)

    (3) 惊异;觉得奇怪

    民怪之,莫敢徒。——《史记·商君列传》

    予怪而问之。——刘基《卖柑者言》

    (4) 又如:怪底(惊怪,惊疑);怪怖(惊异恐惧);怪疑(骇异;惊异疑惑);怪慑(惊异害怕)

    副词

    很,非常 ——用在形容词、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或动宾词组前面,表示程度很深。如:这口箱子怪沉的;经常打扰您,怪不好意思的;怪厉害的;怪似(十分相像);怪热(很热);怪冷(很冷)

    英文翻译

    strange, unusual, peculiar

    方言集汇

    ◎ 粤语:gwaa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wai3 [海陆丰腔] gwai5 [梅县腔] gwai3 gwai5 [宝安腔] gai5 [客语拼音字汇] gai4 guai4 [沙头角腔] gai5 [陆丰腔] kuai5 [台湾四县腔] gwai5 [东莞腔] gai5
    ◎ 潮州话:gu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六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壞皆合去聲合口二等kruaih/koeykwɐ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