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默契
(1) 心声情意暗相符合
(2) 默默承认的条件、限定或规定
词语解释
暗相契合。
宋 苏舜钦 《处州照水堂记》:“二君默契,遂亡异趣,是政之所起,故自有乎先后。” 明 张居正 《贺灵雨表四》:“精诚默契於苍穹,膏泽久覃於黎庶。” 沈从文 《菜园》:“只能心印默契,不可言传。”
秘密的条约或口头协定。
钱基博 《辛亥江南光复实录》:“而 苏州 民党 朱熙 、 朱廷炬 、 彭翼东 三人者,至 上海 ,造 燮和 ,言 程德全 有默契,可以无虞援师之至也。” 毛泽东 《质问国民党》:“你们的这样许多言论行动,既然和敌人 汉 奸的所有这些言论行动一模一样,毫无二致,毫无区别,怎么能够不使人们疑心你们和敌人 汉 奸互相勾结,或订立了某种默契呢?”
秘密约定。
茅盾 《子夜》二:“ 日本 报上还说某人已经和北方默契,就要倒戈。”
引证解释
⒈ 暗相契合。
引宋苏舜钦《处州照水堂记》:“二君默契,遂亡异趣,是政之所起,故自有乎先后。”
明张居正《贺灵雨表四》:“精诚默契於苍穹,膏泽久覃於黎庶。”
沈从文《菜园》:“只能心印默契,不可言传。”
⒉ 秘密的条约或口头协定。
引钱基博《辛亥江南光复实录》:“而苏州民党朱熙、朱廷炬、彭翼东三人者,至上海,造燮和,言程德全有默契,可以无虞援师之至也。”
毛泽东《质问国民党》:“你们的这样许多言论行动,既然和敌人汉奸的所有这些言论行动一模一样,毫无二致,毫无区别,怎么能够不使人们疑心你们和敌人汉奸互相勾结,或订立了某种默契呢?”
⒊ 秘密约定。
引茅盾《子夜》二:“日本报上还说某人已经和北方默契,就要倒戈。”
默契的国语词典
秘密的协定或条约。
如:「他们私下又另立了一份默契。」
默契的网络释义
默契 (汉语词语)
默契的翻译
近义词
反义词
默契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犬,黑声。本义:狗突然窜出追人)
(2) 闭口不说话
恭默思道。——《书·说命》
默而识之。——《论语》
或默或语。——《易·系辞》
三年默以思道。——《国语·楚语》
我不欲战而能默。——《左传·昭公十五年》
默坐低双眉。——白居易《移家入新宅》
(3) 又如:默然不语(静默而不作声);默默无言(沉默不语)
(4) 幽静
默顺风以偃仰兮。——《楚辞·惜贤》。注:“寂也。”
(5) 通“墨”。不廉洁,贪污
贪以败官为默,杀人不忌为贼。——《孔子家语·正论》
动词
(1) 默写 。如:默生字
(2) 冒,涌
宋江听罢愕然,默上心来,便道:“你既有这个活佛罗汉在彼,何不早说,与俺等同去参礼,求问前程。”——《水浒传》
副词
(1) 私下; 暗中
故能默契如此。——朱弁《曲洧旧闻》
(2) 又如:默化(于无形之中感化);默存(指形体不动而神游。后用为遇事默记之意);默识(领悟暗记在心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et8 [客英字典] met8 [海陆丰腔] met8 [陆丰腔] met8 [客语拼音字汇] med6 [台湾四县腔] met8 [东莞腔] met8 [梅县腔] met8 [宝安腔] met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墨 | 莫北 | 明 | 德開 | 入聲 | 職 | 開口一等 | 登 | 曾 | mok | mək |
详细解释
qì
名词
后时圣人易之以书契。——《易·系辞》
掌稽布之书契。——《周礼·质人》。注:“取予市物之券也,其券之象书两札,刻其侧。”
献粟者执右契。——《礼记·曲礼》
翟璜操右契而乘轩。——《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得人遗契者。——《列子·说符》
言已应,则执其契。——《韩非子·主道》
(1) 又如:契卷(互相约束的证据);契印(骑缝印。预备分离后对证用);契箭(作符契用的箭);契面银(回赎或悔约时,按照契约规定须付出的费用);立契为凭
(2) 古代在龟甲、兽骨上灼刻文字和灼刻文字用的刀具,皆称契
(3) 刻龟甲的凿子
菙氏掌共燋契,以待卜事。——《周礼》
(4) 又如:契文
(5) 泛指雕凿用具
如室斯构而去其凿契,如水斯积而决其堤防。——晋· 干宝《晋纪总论》
(6) 感情志趣投合的朋友
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陶潜《桃花源诗》
(7) 又如:契交(契士。情投意合的朋友);契旧(老朋友);契好(契交);契弟(结拜兄弟);契己(犹知己)
(8) 友谊,情义 。如:契厚(交情深厚);契密(密切;亲密);契分(交谊,情分);契重(友情深厚);契谊(交情,友谊);契义(友谊,情分)
动词
(1) 通“栔”。用刀刻
栔,刻也。——《说文》
契,绝也。——《尔雅》。注:“今江东呼刻断物为契断。”
爰契我龟。——《诗·大雅·緜》。传:“契,开也。”笺:“契灼其龟。”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遂契其舟。——《吕氏春秋·察今》
(2) 又
从其所契者。
斯契船而求剑,守株而伺兔也。——《后汉书·张衡传》
契臂(刻臂沥血);契令(古代管理刻印书籍的官吏);契领(断颈)
(3) 投合 。如:契分(亲密投合的情分);契重(器重;投合尊重);契切(投契,意气相投);契心(心意投合;称心)
(4) 合,符合 。如:契寝绳(比喻行为符合准则);契会(符合;相通)
qiè
(1) 古同“锲”,用刀子刻。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e.3 giet7 ke.5 [台湾四县腔] kie5 siet7 [客英字典] ke5 giet7 [海陆丰腔] kie5 siet7 [沙头角腔] kie5 [东莞腔] ke5 [客语拼音字汇] ke4 [宝安腔] ke5 [陆丰腔] ke3
◎ 潮州话:koi3 ngeg4 sih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契 | 苦計 | 溪 | 齊開 | 去聲 | 霽 | 開口四等 | 蟹 | 齊 | kʰiei | kheh/qe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