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髤漆”。谓以漆涂物。
《续资治通鉴·宋徽宗政和元年》:“ 辽 主方纵肆,贪得南方玉帛珍玩,而 贯 所齎皆极珍奇,至运两 浙 髹漆之具以为馈。”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想像 秦淮河 的极盛时,在这样宏阔的桥上,特地盖了房子,必然是髹漆得富富丽丽的,晚间必然是灯火通明的。”
指油漆。
唐 刘禹锡 《武陵观火》诗:“瑶坛被髹漆,宝树攒珊瑚。” 清 田雯 《黔书·雄黄》:“茅胶者,薯蕷之别种,不可食者也,其汁若髹漆,可以合离而萃涣。” 清 无名氏 《梵门绮语录·震泽新庵连生》:“丰容盛鬋,髮光泽如髹漆。”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髤漆”。
⒉ 谓以漆涂物。
引《续资治通鉴·宋徽宗政和元年》:“辽主方纵肆,贪得南方玉帛珍玩,而贯所齎皆极珍奇,至运两浙髹漆之具以为馈。”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想像秦淮河的极盛时,在这样宏阔的桥上,特地盖了房子,必然是髹漆得富富丽丽的,晚间必然是灯火通明的。”
⒊ 指油漆。
引唐刘禹锡《武陵观火》诗:“瑶坛被髹漆,宝树攒珊瑚。”
清田雯《黔书·雄黄》:“茅胶者,薯蕷之别种,不可食者也,其汁若髹漆,可以合离而萃涣。”
清无名氏《梵门绮语录·震泽新庵连生》:“丰容盛鬋,髮光泽如髹漆。”
髹漆的网络释义
髹漆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以漆漆物
木器髹者千枚。——《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髹彤(涂以丹漆);髹饰(用赤黑色的油漆涂物为饰);髹漆(以漆涂物)
名词
赤黑色的生漆 。如:髹工(油漆工人);髹钵(上了漆的食器);髹器(即漆器)
——见“竹节虫”(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休 | 許尤 | 曉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xĭəu | hiu/xio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桼声。本义:漆水)
(2) 同本义。古水名
(3) 渭水支流,今名漆水河。发源于陕西麟游县西,东南流至武功县西,注入渭水
(4) 在陕西省邠县西,流注泾水
(5) 石川河上源之一。发源于陕西铜川市北,南流至耀县与沮水合为石川河,又南流至高陵县东注入渭水
(6) 油漆树 。一种漆树科落叶乔木,从其树皮可割取天然漆
(7) 油漆 用漆树汁制成的涂料
鱼盐漆丝。——《史记·货殖列传》
(8) 漆器
器用瓷漆。——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动词
涂漆 。如:漆棺材;漆饰(涂漆作为装饰);漆身(以漆涂身;以漆涂尸);漆井(有涂漆栏杆的井);漆宅(漆宫。涂漆棺材的异称);漆作(漆器。涂漆的器物);漆碗(涂上漆的木碗)
数词
通“七”。数词
夕见漆十士。——《墨子·贵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it7 [陆丰腔] zhat7 cit7 [东莞腔] cit7 [沙头角腔] cit7 [客英字典] cit7 [海陆丰腔] cit7 [客语拼音字汇] qid5 [台湾四县腔] cit7 [宝安腔] cit7
◎ 潮州话:徐安4(察)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七 | 親吉 | 清 | 質A | 入聲 | 質 | 開口三等 | 眞A | 臻 | chit/cit | tsʰĭĕ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