髹器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髤器”。漆器。涂上漆的器物。
唐 皮日休 《诮虚器》诗:“ 襄阳 作髹器,中有库露真。”《新唐书·于頔传》:“初, 襄阳 髤器,天下以为法。” 宋 沉□ 《鬼董·杨二官人》:“明日晡后,两傔以金合至,其中皆名鯖异饌佳果,及髹器金卮,信如中禁中物。” 明 马愈 《马氏日抄·犀毗》:“髹器称犀毗者,人不解其义,譌为犀皮……后世髹器倣而为之,曰白犀毗焉。”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髤器”。漆器。涂上漆的器物。
引唐皮日休《诮虚器》诗:“襄阳作髹器,中有库露真。”
《新唐书·于頔传》:“初, 襄阳髤器,天下以为法。”
宋沉□ 《鬼董·杨二官人》:“明日晡后,两傔以金合至,其中皆名鯖异饌佳果,及髹器金卮,信如中禁中物。”
明马愈《马氏日抄·犀毗》:“髹器称犀毗者,人不解其义,譌为犀皮……后世髹器倣而为之,曰白犀毗焉。”
髹器的网络释义
髹器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以漆漆物
木器髹者千枚。——《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髹彤(涂以丹漆);髹饰(用赤黑色的油漆涂物为饰);髹漆(以漆涂物)
名词
赤黑色的生漆 。如:髹工(油漆工人);髹钵(上了漆的食器);髹器(即漆器)
——见“竹节虫”(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休 | 許尤 | 曉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xĭəu | hiu/xio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犬。《说文》:“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物很多,用狗看守。本义:器具)
(2) 同本义
器,皿也。——《说文》。段注:“器乃凡器统称。”
天下神器。——《老子》
形乃谓之器。——《易·系辞》
物周为器。——《周书·宝典》
其贡器物。——《周礼·大行人》
夫冰炭不同器而久。——《韩非子·显学》
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韩非子·十过》
守圉之器。——《墨子·公输》
肖于器邪。——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盆器倾侧。——《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尽一器。——清· 周容《芋老人传》
器贡(宗庙的器具。九贡之一);器车(器指银瓮丹甑等,车指山车之类。都在太平盛世出现,故象征祥瑞);器小(容器狭小)器备(器物,器具)
(3) 泛指用具 。如:银器;锡器;漆器;玉器;器直(木工用的曲尺);器玩(玩具,供玩赏的器物);器仗(亦作“器杖”。武器总称;指帝王所用的仪仗器具)
(4) 器官 。如:细胞器;生殖器;泌尿器
(5) 度量;胸怀 。如:器识(器度和见识);器小(器局狭隘);器行(器量品行);器怀(胸怀;度量);器宇(指人的胸襟和度量)
(6) 才能
庙堂之器。——明· 刘基《卖柑者言》
器能(器量才能);器分(人所具有的资质和才能);器志(才识和志向);器尚(才具,节操)
(7) 人才
大器晚成。——《老子》
先自治而后治人之称大器。——《法言·先知》
动词
重视
先主器之——《三国志·诸葛亮传》
朝廷器之。——《后汉书》
器任(重视任用);器待(谓器重而礼遇之);器爱(器重而爱护);器遇(器重而厚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i5 ki5 [客语拼音字汇] hi4 [沙头角腔] hi5 [东莞腔] hi5 [梅县腔] hi5 [台湾四县腔] hi5 ki5 [客英字典] hi5 ki5 [宝安腔] hi5 [陆丰腔] hi5
◎ 潮州话:k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器 | 去冀 | 溪 | 脂B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脂B | 止 | khiih/qyh | kʰ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