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涨

gāo zhǎng [ gao zhang]
繁体 高漲
注音 ㄍㄠ ㄓㄤ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高涨 gāozhǎng

(1) 事物的水平、规模上升得很快

情绪高涨
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run high;on the ascendant

词语解释

  1. (物价、运动、情绪等)急剧上升或发展。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一日日物价高涨,十分料钞加三倒,一斗粗粮折四量。” 续范亭 《国难严重中纪念国庆》:“在辛亥革命以前,同盟会的民族思想是很高涨的,因此一举而推翻 清 朝。”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一章:“在这样的情况下,战士们的求战情绪益发高涨。”

引证解释

⒈ (物价、运动、情绪等)急剧上升或发展。

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一日日物价高涨,十分料钞加三倒,一斗粗粮折四量。”
续范亭《国难严重中纪念国庆》:“在辛亥革命以前,同盟会的民族思想是很高涨的,因此一举而推翻清朝。”
魏巍《东方》第六部第一章:“在这样的情况下,战士们的求战情绪益发高涨。”

高涨的国语词典

急剧上涨。

如:「物价高涨」、「台风带来的豪雨,使得基隆河水位高涨。」

高涨的网络释义

高涨

  • 高涨:词语
  • 高涨:第16集团军原副军长
  • 高涨 (词语)

  • 高涨是一个汉语词汇,基本意思是指(物价、运动、情绪等)急剧上升或发展。
  • 高涨造句

    联欢会上群情高涨,歌声笑声此起彼伏。
    群众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又高涨了。
    国庆节期间,各地旅游之风高涨,游人多于过江之鲫。
    一群公猴子围着一只母猴穿来穿去,情绪十分高涨,而母猴像是在考验着众猴的耐心一样,自己只管添着自己屁股,谁也不搭理。
    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家乡那美丽无垠的人海,那活泼可爱的鱼虾,那无拘无束的游戏。每每回忆起这些,我脑海里总有一股温暖驻扎着,我的那位朋友每次听完故事,眼神里总会有一种忧郁与感动。虽然有小朋友的陪伴,可枯燥的生活方式,日日夜夜的训练,让我回家的愿望慢慢高涨起来。
    教室里学生们情绪高涨,歌声咸与维新。
    农民们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教室里学生们情绪高涨,歌声响彻云霄。
    人们对足球的热情空前高涨。
    老师越鼓励,同学们的劳动情绪越高涨。
    经过一番动员,大家的情绪又高涨起来了。
    接下来又陆续上了其他菜,无一例外,都是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家常菜,大伙儿都大快朵颐,兴致高涨。
    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斗争方兴未艾,日益高涨。
    火炬马上就要回到国内传递了,在我们的国土上,圣火传递的热情只会日益高涨。
    灵感是指一个人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创作的对象的时候,他的一切能力和力量特殊紧张和高涨的那种状态。
    当高涨的情绪得不到宣泄的时候,听听音乐,一切烦恼就都烟消云散了,而生活又变得美妙起来。
    这样做的明效大验使群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文化不能从上向下压,因为它应该是从下面高涨起来的。
    在许师傅的带动下,大家的工作热情更高涨了。
    假如他必须知道你潮水的退落,也让他知道你潮水的高涨。

    汉字详情

    gāo [gao]
    部首: 1002
    笔画: 10
    五笔: YMK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RBR
    四角: 002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2) 同本义

    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说文》

    巽为高。——《易·说卦》传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荀子·劝学》

    无楚、 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战国策·魏策》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公孙丑下》

    最高日观峰,在 长城南十五里。—— 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高平(指土地高而平);高丘(高的土山);高坛(高耸的祭坛);高燥(指土地较高而又干燥)

    (4) 等级在上,超越流俗或标准

    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韩非子·五蠹》

    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史记·淮阴侯列传》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高世(高出世人);高仙(崇高的仙人);高作(高着;绝招);高轨(高尚的规范、崇高的典范);高品(品德高尚的人,技艺高超的人)

    (6) 敬称,称别人的事物

    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晋书·孙楚传》

    素不相识,动问官人高姓大名?——《水浒传》

    (7) 又如:高邻(对邻居的敬称);高作(大作。对他人诗文的敬称);高喻(敬称他人的教谕);高诲(尊称别人的教诲)

    (8) 空泛,不切实际

    孔公诸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后汉书·郑太传》

    (9) 又如:高言(夸大不实的言论);高虚(官位高而不负实际责任);高沧(不实的言谈。即空谈)

    (10) 年长,年老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汉书·苏武传》

    (11) 又如:高寿;高龄

    (12) 高大;远大;盛大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醲而饫肥鲜者。——明· 刘基《卖柑者言》

    (13) 又如:高殿(高大的殿堂);高台(高大的楼台或台榭);高榭(高大的台榭);高坟(高大的坟墓);高廪(高大的米仓);高馆(高大的馆阁)

    (14) 声调激越

    有吏夜扣门,高声催纳粟。——唐· 白居易《纳粟》

    (15) 又如:高咏(吟咏时声音激越);高鸣(高声鸣叫)

    (16) 通“膏”

    (17) 肥沃,膏腴

    为人谨厚,然内殖货财,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高腴上贾。——《汉纪·孝成纪三》

    (18) 甘美

    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素问·生气通天论》

    名词

    (1) 由下至上的距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唐· 刘禹锡《陋室铭》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2) 又如:标高;加高;增高

    (3) 高处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4) 通“膏”。膏肓,古代医学指心下

    爰从寝疾,遽致高肓。——吴《寻阳公主墓誌》

    (5) 通“郊”。泛指城外,野外

    仲春之月: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祠于高禖,天子亲往。——《礼记·月令》

    (6) 姓

    动词

    (1) 加高,提高

    高其闬闳,厚其墙垣。——《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唐· 白居易《卖炭翁》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吾售者。——《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高发(官位高升);高捷(科举考试高中);高枕(加高枕头)

    (3) 尊崇,敬重

    世上所高,莫若皇帝。——《庄子·盗跖》

    愈穷愈荣,虽死,天下愈高之。——《吕氏春秋》

    贵财贱义,高富下贫。——《汉书·地理志》

    (4) 远离,隐居

    赋诗归来,高蹈独善。——南朝宋· 颜延年《陶征士诔》

    (5) 又如:高步(脱离世俗,迈向高远的理想);高逝(远离世俗,不求名利;远去);高声栖(远居山林,不问俗事);高遁(避世而隐居山林)

    英文翻译

    high, tall; lofty, elevated

    方言集汇

    ◎ 粤语:gou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au1 [台湾四县腔] go1 gau1 [沙头角腔] gau1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go1 [海陆丰腔] go1 gau1 [梅县腔] gau1 go1 [客英字典] gau1 [东莞腔] gau1 [陆丰腔] go1 [宝安腔] gau1
    ◎ 潮州话:gau1 <姓>g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勞平聲開口一等kaukɑu
    zhǎng,zhàng [zhang]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X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ENPO
    四角: 32134

    详细解释

    zhǎng

    动词

    (1) (形声。从水,张声。本义:水上升)

    (2) 同本义

    江涨柴门外,儿童报急流。——唐· 杜甫《江涨》

    冰入春风涨御沟,上林花气欲飞浮。—— 宋· 王安石《祥云》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唐· 杜牧《阿房宫赋》

    (3) 又如:涨滩(由于河水上涨,泥沙堆积成可供耕植的陆地);涨痕(涨水的痕迹);涨溢(水流上涨泛滥)

    (4) 增长;高出

    涨少霾草树。(霾:埋。)——杜甫《缆船苦风戏题》

    (5) 又如:高涨;价格涨落;涨级(提高工资级别)

    形容词

    (1) 大水貌

    涨,大水。——《广韵》

    跻江津而起涨。——《文选·郭璞·江赋》。注:“涨,水大之貌。”

    云霞肃山涨。——江淹《望荆山诗》

    君不见野涨连天浸茅屋,十家五家相向哭!——王撰《中秋山塘曲》

    (2) 盛,茂盛

    梅残数点雪,麦涨一川云。——《西游记》

    (3) 另见 zhàng

    zhàng

    动词

    (1) 充满;弥漫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资治通鉴》

    和风引桂楫,春日涨云岑。——唐· 杜甫《过津口》

    (2) 又如:涨绿(充满绿色)

    (3) 鼓胀;膨胀 。如:涨膀(方言。物浸水而膨胀);豆子泡涨了

    (4) 因情绪激动致面部充血 。如:涨溢(喻人的感情激动);气得涨红了脸

    (5) 增多 。用于度量衡或货币的数目。如:上个月他钱花涨了;把布一量,涨出了半尺

    (6) 同“胀” 。如:涨闷(因身体内壁受挤压而产生不舒畅的感觉)

    (7) 另见 zhǎng

    英文翻译

    rise in price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2 zoeng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