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

gāo yáng [ gao yang]
繁体 高揚
注音 ㄍㄠ 一ㄤˊ

词语释义

高扬 gāoyáng

(1) 高高升起或飞扬

旗帜高扬
灰尘高扬
情绪高扬
raise … high

词语解释

  1. 高高升起或扬起。

    鲁迅 《<伪自由书>后记》:“革命文学者若不想以他的文学,助革命更加深化,展开,却借革命来推销他自己的‘文学’,则革命高扬的时候,他正是狮子身中的害虫。”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一:“他们却是有充分把握似地,都主张干,借此大显一下身手,把抗战的意义拚命地高扬一下。” 王汶石 《风雪之夜》:“被打断的歌声,又一再高扬起来。”

引证解释

⒈ 高高升起或扬起。

鲁迅《<伪自由书>后记》:“革命文学者若不想以他的文学,助革命更加深化,展开,却借革命来推销他自己的‘文学’,则革命高扬的时候,他正是狮子身中的害虫。”
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一:“他们却是有充分把握似地,都主张干,借此大显一下身手,把抗战的意义拚命地高扬一下。”
王汶石《风雪之夜》:“被打断的歌声,又一再高扬起来。”

高扬的网络释义

高扬 (原中顾委委员、中央党校原校长)

  • 高扬(1909年—2009年),辽宁省辽阳县人。193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东北民众救亡会党支部书记,冀西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豫北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等。1945年11月后,任中共辽宁省分委员会委员,安东省委常委、民运部部长,沈阳市委第一副书记等。1950年2月至1954年12月,任辽东省人民政府主席,辽东省委书记等,这期间曾任中共东北局常委、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东北地区工作部副部长等。1955年1月后,任中央书记处第三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副部长,化工部部长。“文革”期间受迫害。1978年1月后,任吉林省委书记,农垦部部长,河北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中央党校校长等。是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中顾委委员,八、十二、十三大代表,十四、十五、十六大列席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 高扬造句

    高扬猎猎篷帆,卫吾疆土远征。
    那两道剑锋一样高高扬起的黑眉,和黑眉下那一双深沉果决的眼睛,只有那种在长期的行武生活中磨练得坚韧不拔、百折不圆的人才能具有。
    中秋国庆,双节合璧,花好月圆,欢天喜地,普天同庆,分外美丽。月饼飘香,红旗高扬,大街小巷,热闹登场,国泰民安,团圆吉祥。一份祝福,两节兼顾,快乐相伴,好运无数,健康顺利。
    慕容冰瑶轻吟了一声,如玉般的天鹅颈高高扬起,那顶公主帽如羽叶般轻盈地随风飘落在远处的湖面上。
    今天是世界足球日,让我们奔跑在足球场上,把青春的笑容高扬,享受运动带给我们的快乐,让足球文化遍地流芳,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快乐!
    驶出新年的港湾,高扬奋进前向的风帆;离开春节的驿站,行囊里把情意真爱增添;会放松休闲给身体充电,更会积极进取开创崭新的天。祝你工作愉快,大展宏图。
    高扬的红旗、女代表委员们颈上的红围巾、引导员和出镜女记者身上的红衣裳……大红,几乎永远是两会的主色调。
    对于大容量筒子纱、高支高密度筒子纱以及经轴纱等染色,采用低比流量,提高扬程,可以提高克服纱层穿透阻力的能力。
    斩断懒惰的认知,开启奋斗的征程;挥洒激情的汗水,编织青春的花篮;高扬梦想的旗帜,挺进成功的路途。国际青年节到了,愿你在青春的日子里,收获梦想。
    体现在新艺术形象上有三个特点高扬典型化,摒弃类型化;高扬平民化,反对贵族化;强调科学化,摒弃神秘化。
    您高高扬起的教鞭,让我在人生的大道上迈步奔跑,您教导我们的知识在我肚里成了半罐柴油,过节了,发条短信祝您健康快乐,这样比较节能环保。
    赵磊笑得几乎喘不过气来,刮了记鼻尖,纵步上前,以标准的带球过人突破之姿,突然间就从秃鹫高扬的手臂下钻了过去。
    军事文学的独特意义就在于抒扬激荡时代旋律的强军跫音,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进程中,它理应成为高扬纯粹理想、张扬鲜明军事特色的时代鼓手。
    彩旗高扬欢声笑,锣鼓高声唱春宵。水晶饺子端上桌,金银元宝怀里抱。花团锦簇起舞蹈,祝你幸福鸿运照。红红灯笼吉祥耀,愿你美满守孝道。春节喜悦合家欢,贵客盈门抱拳拜。
    八一建军节来到,迎接建军献厚礼。要做贡献立新功,刻苦学习现代术。掌握军事高科技,保家卫国终不悔。钢铁长城永屹立,守卫疆土扬国威。军旗高扬。
    利用长征系列发动机主泵作为动力源,提高其转速,解决了燃料节流阀试验要求的高扬程、高背压等技术难题。
    害羞草像一个害臊的密斯,只需在它的叶片上悄然一碰,它就合拢起来,枝条也跟着高扬上去,好像不敢见人似的。
    亲情是航行中的一道港湾,当我们一次次触礁时,缓缓驶入,这里没有狂风大浪,我们可以在此稍作停留,修补创伤,准备供给,再次高高扬帆。
    神州高扬奥林匹克之旗,赤县飘飞和平永固之帜。
    自立,是那荒山上挺拔的松柏,四季常青;自立,是那石缝间翠绿的小草,坚韧顽强;自立,是那波浪中高扬的风帆,乘风破浪。

    汉字详情

    gāo [gao]
    部首: 1002
    笔画: 10
    五笔: YMK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RBR
    四角: 002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2) 同本义

    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说文》

    巽为高。——《易·说卦》传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荀子·劝学》

    无楚、 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战国策·魏策》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公孙丑下》

    最高日观峰,在 长城南十五里。—— 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高平(指土地高而平);高丘(高的土山);高坛(高耸的祭坛);高燥(指土地较高而又干燥)

    (4) 等级在上,超越流俗或标准

    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韩非子·五蠹》

    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史记·淮阴侯列传》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高世(高出世人);高仙(崇高的仙人);高作(高着;绝招);高轨(高尚的规范、崇高的典范);高品(品德高尚的人,技艺高超的人)

    (6) 敬称,称别人的事物

    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晋书·孙楚传》

    素不相识,动问官人高姓大名?——《水浒传》

    (7) 又如:高邻(对邻居的敬称);高作(大作。对他人诗文的敬称);高喻(敬称他人的教谕);高诲(尊称别人的教诲)

    (8) 空泛,不切实际

    孔公诸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后汉书·郑太传》

    (9) 又如:高言(夸大不实的言论);高虚(官位高而不负实际责任);高沧(不实的言谈。即空谈)

    (10) 年长,年老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汉书·苏武传》

    (11) 又如:高寿;高龄

    (12) 高大;远大;盛大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醲而饫肥鲜者。——明· 刘基《卖柑者言》

    (13) 又如:高殿(高大的殿堂);高台(高大的楼台或台榭);高榭(高大的台榭);高坟(高大的坟墓);高廪(高大的米仓);高馆(高大的馆阁)

    (14) 声调激越

    有吏夜扣门,高声催纳粟。——唐· 白居易《纳粟》

    (15) 又如:高咏(吟咏时声音激越);高鸣(高声鸣叫)

    (16) 通“膏”

    (17) 肥沃,膏腴

    为人谨厚,然内殖货财,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高腴上贾。——《汉纪·孝成纪三》

    (18) 甘美

    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素问·生气通天论》

    名词

    (1) 由下至上的距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唐· 刘禹锡《陋室铭》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2) 又如:标高;加高;增高

    (3) 高处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4) 通“膏”。膏肓,古代医学指心下

    爰从寝疾,遽致高肓。——吴《寻阳公主墓誌》

    (5) 通“郊”。泛指城外,野外

    仲春之月: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祠于高禖,天子亲往。——《礼记·月令》

    (6) 姓

    动词

    (1) 加高,提高

    高其闬闳,厚其墙垣。——《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唐· 白居易《卖炭翁》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吾售者。——《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高发(官位高升);高捷(科举考试高中);高枕(加高枕头)

    (3) 尊崇,敬重

    世上所高,莫若皇帝。——《庄子·盗跖》

    愈穷愈荣,虽死,天下愈高之。——《吕氏春秋》

    贵财贱义,高富下贫。——《汉书·地理志》

    (4) 远离,隐居

    赋诗归来,高蹈独善。——南朝宋· 颜延年《陶征士诔》

    (5) 又如:高步(脱离世俗,迈向高远的理想);高逝(远离世俗,不求名利;远去);高声栖(远居山林,不问俗事);高遁(避世而隐居山林)

    英文翻译

    high, tall; lofty, elevated

    方言集汇

    ◎ 粤语:gou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au1 [台湾四县腔] go1 gau1 [沙头角腔] gau1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go1 [海陆丰腔] go1 gau1 [梅县腔] gau1 go1 [客英字典] gau1 [东莞腔] gau1 [陆丰腔] go1 [宝安腔] gau1
    ◎ 潮州话:gau1 <姓>g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勞平聲開口一等kaukɑu
    yáng [yang]
    部首: 330
    笔画: 6
    五笔: RNR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NSH
    四角: 57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昜( yáng)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2) 同本义

    扬,飞举也。——《说文》

    扬,举也。——《小尔雅》

    杜篑洗而扬觯。——《礼记·檀弓》

    盥洗扬斛。——《礼记·乡饮酒义》

    南扬弓。——《仪礼·乡射礼》

    扬其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扬鞭语曰。——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大风扬积雪。——清· 姚鼐《登泰山记》

    扬帆去。——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扬楫(行船);扬袂(举袖);扬眉(举目);扬旌(高举军旗);扬麋(扬眉);扬觯(举起酒器);扬鞭(挥鞭);扬臂(振臂);扬徽(挥动军旗);扬刃(挥动锋刃)

    (4) 假借为“飞”。飞起,升高

    只因朝廷无驾驭,遂令草泽有鹰扬。——《水浒全传》

    飘风起兮扬尘埃,走鬯罔兮乍东西。——汉· 王逸《九思·逢尤》

    (5) 又如:扬蕤(彩带飘舞);扬尘(激起尘土);扬饭(扬去饭的热气)

    (6) 通过风或气流处理 以便扇去废物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诗·小雅·大东》

    (7) 又如:用连枷打谷后,他们又扬谷

    (8) 提高声音

    不吴不扬。——《诗·鲁颂·泮水》

    (9) 又如:扬言(大声地说);扬音(谓发出高亢的声音);扬歌(高声歌唱);扬嚷(高声叫嚷)

    (10) 发扬,发挥

    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礼记·乐记》

    扬文欲其明。——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11) 振作,昂扬

    振声激扬。——《后汉书·张衡传》

    (12) 显示;夸耀

    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汉书》

    (13) 又如:扬美(称扬优点);扬清(谓称扬美德);扬善(宣扬好人好事);扬称(赞扬)

    (14) 传播 。如:扬铃打鼓(喧嚷得大家都知道);扬条(揭发别人阴私;传扬别人短处);扬芳(传播芳香);扬馨(播散香气)

    (15) 仰

    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礼记·玉藻》

    名词

    (1) 眉毛及其上下部分

    清扬婉兮。——《诗·齐风·猗嗟》

    问我何所得,乐色填清扬。——《唐·卢仝》

    (2) 过长过高的树枝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王维《春中田园作》

    (3) 古九州之一 。辖今苏、皖、赣、浙、闽诸省

    (4) 姓

    英文翻译

    scatter, spread; praise

    方言集汇

    ◎ 粤语:joeng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