骇悉
词语释义
惊悉。一般用以指人死亡的消息。
词语解释
惊悉。一般用以指人死亡的消息。
钱锺书 《围城》一:“骇悉 淑英 病伤寒,为西医所误,遂于本月十三日下午四时长逝,殊堪痛惜。”
引证解释
⒈ 惊悉。一般用以指人死亡的消息。
引钱锺书《围城》一:“骇悉淑英病伤寒,为西医所误,遂于本月十三日下午四时长逝,殊堪痛惜。”
骇悉的网络释义
骇悉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马,亥声。本义:马受惊)
(2) 同本义
骇,惊也。——《说文》
马方骇,鼓而惊之。——《汉书·梅乘传》
(3) 又如:骇驷(狂奔的驷马)
(4) 惊骇;惊诧;惊动
录事骇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骇问。——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虎大骇。——唐· 柳宗元《三戒》
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欧阳修《相州昼锦堂纪》
(5) 又如:骇汗(因惊恐而流汗);骇浪(骇人的大浪);骇突(受惊而乱窜);骇殚(惊惧)
(6) 震动
而国人大骇。——《战国策·宋策》
庶人骇政。——《荀子·王制》。注:“不安上之策也。”
(7) 又如:骇世(震惊当世);骇俗(震惊世俗);骇惊(震惊)
(8) 突发;兴起
骇,起也。——《广雅·释言》
(9) 又如:骇跳(暴跳);骇机(突然触发的弩机。比喻突发的祸难)
(10) 惊扰;骚动
凡鸟之举也,去骇从不骇。——《吕氏春秋》
三军万夫,环旋翔佯,晃骇之间,虏骑乘之。——《新唐书》
猋骇云讯集。——《汉书·扬雄传》。注:“动也。”
哗然而骇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勒取财物,盈千累万,尤属骇人听闻。——《清史稿·西藏》
(11) 擂,击
燎京薪,骇雷鼓。——《文选·张衡·西京赋》
(12) 播散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曹植《洛神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hai5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心,从采。采(
),辨别。心中加以辨别,很详细。本义:详尽) 同本义悉,详尽也。——《说文》
悉,尽也。——《尔雅》
占不悉。——《史记·平准书》。索隐:“尽也。”
时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汉书·张释之传》
至孅至悉。——汉· 贾谊《论积贮疏》
词不悉心。——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纤悉(详细;详尽);详悉(详细而全面);悉数(一一列举)
副词
(1) 全都,全部
悉如外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悉吾村之众。——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2) 又如:悉知底里(对事情的内情底细完全清楚);悉皆(全都);悉备(齐备)
动词
(1) 详尽地叙述
书不能悉意。——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2) 详尽的知道,了解
文亦宜然,随时变改,难可详悉。——南朝梁· 萧统《文选》序
丞相亮其悉朕意。——《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欣悉(高兴地详尽了解);洞悉(很清楚地知道);熟悉(知道得很清楚);来函敬悉;探悉;惊悉;详悉(详细知道)
(4) 尽其所有
以公之与民已悉矣。——《谷梁传·宣公十五年》。注:“谓尽其力也。”
悉浮以沿江。——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5) 又如:悉锐(尽其全部精锐);悉甲(尽其甲兵);悉索(尽其所有;搜括)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xid5 [宝安腔] sit7 [客英字典] sit7 [海陆丰腔] sit7 [梅县腔] sit7 [台湾四县腔] sit7 [东莞腔] sit7 [陆丰腔] si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悉 | 息七 | 心 | 質A | 入聲 | 質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sĭĕt | s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