骇形

hài xíng [ hai xing]
繁体 駭形
注音 ㄏㄞˋ ㄒ一ㄥˊ

词语释义

谓形骸变化。

词语解释

  1. 谓形骸变化。

    《庄子·大宗师》:“且彼有骇形,而无损心。” 郭象 注:“以变化为形之骇动耳,故不以死生损累其心。” 南朝 宋 何承天 《答宗居士书》:“潜谢不住,岂非自生入死,自有入无之谓乎。故其言曰,有骇形而无损心,有旦宅而无愤死。”

引证解释

⒈ 谓形骸变化。

《庄子·大宗师》:“且彼有骇形,而无损心。”
郭象注:“以变化为形之骇动耳,故不以死生损累其心。”
南朝宋何承天《答宗居士书》:“潜谢不住,岂非自生入死,自有入无之谓乎。故其言曰,有骇形而无损心,有旦宅而无愤死。”

汉字详情

hài [hai]
部首: 320
笔画: 9
五笔: CYNW
五行:
仓颉: NMYVO
四角: 701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马,亥声。本义:马受惊)

(2) 同本义

骇,惊也。——《说文》

马方骇,鼓而惊之。——《汉书·梅乘传》

(3) 又如:骇驷(狂奔的驷马)

(4) 惊骇;惊诧;惊动

录事骇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骇问。——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虎大骇。——唐· 柳宗元《三戒》

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欧阳修《相州昼锦堂纪》

(5) 又如:骇汗(因惊恐而流汗);骇浪(骇人的大浪);骇突(受惊而乱窜);骇殚(惊惧)

(6) 震动

而国人大骇。——《战国策·宋策》

庶人骇政。——《荀子·王制》。注:“不安上之策也。”

(7) 又如:骇世(震惊当世);骇俗(震惊世俗);骇惊(震惊)

(8) 突发;兴起

骇,起也。——《广雅·释言》

(9) 又如:骇跳(暴跳);骇机(突然触发的弩机。比喻突发的祸难)

(10) 惊扰;骚动

凡鸟之举也,去骇从不骇。——《吕氏春秋》

三军万夫,环旋翔佯,晃骇之间,虏骑乘之。——《新唐书》

猋骇云讯集。——《汉书·扬雄传》。注:“动也。”

哗然而骇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勒取财物,盈千累万,尤属骇人听闻。——《清史稿·西藏》

(11) 擂,击

燎京薪,骇雷鼓。——《文选·张衡·西京赋》

(12) 播散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曹植《洛神赋》

英文翻译

terrify, frighten, scare; shock

方言集汇

◎ 粤语:haai5
◎ 潮州话:hai5

宋本广韵

xíng [xing]
部首: 326
笔画: 7
五笔: GAE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THHH
四角: 1242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同本义

形,象形也。——《说文》

物成生理谓之形。——《庄子·天地》

雷雨之动满形。——《易·屯》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礼记·乐记》

形色天性也。——《孟子》

形者,生之具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列子·说符》

形似酒尊。——《后汉书·张衡传》

鸟兽之形。

形若土狗。——《聊斋志异·促织》

因势象形。——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形物(有形之物);条形;线形;方形;圆形;球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角形;多边形;口形;体形

(3) 形体,实体

可以隐形。——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山岳潜形。——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钩勒形廓。——蔡元培《图画》

(4) 又如:形寂(死亡);形响(形体和声响);形解(形体超脱现实;道教指尸解);有形;无形;整形;形生(身体与性命);形性(形体和性质);形训(用文字形体的分析来释字义)

(5) 容色,容貌

望远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谷梁传》

(6) 又如:形藏(模样、身分);形质(容貌与性情);形秽(容貌不洁)

(7) 各种自然环境或地表的自然特征

秦,形胜之国。——《史记》

(8) 又如:形便(地形有利);形要(形势险要);形局(地理格局)

(9) 情势,形势

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仆未之得验,然其形必然。——汉· 贾谊《铸钱》

不能者之形。——《孟子·梁惠王上》

鼎足之形。——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10) 又如:形服(迫于形势而屈服);形宜(按照形势所应注意之事)

(11) 通“型”。模型

冰炭不合形。——《韩非子·用人》

仪形虞、周之盛。——《汉书·王莽传上》

仪形文王,万邦作孚。——《潜夫论·德化》

动词

(1) 画图形

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书·说命》

(2) 又如:形摹(描摹)

(3) 使之现形,显露,显示

形,见也。——《广雅》

然后心术形焉。——《礼记·乐记》。注:“犹见也。”

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孙子·虚实》

赵王不悦,形于颜色。——《战国策·赵策三》

归而形诸梦。——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4) 又如:形藏(秘密;隐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形见(显现;显形);形言(表现在言辞上)

(5) 比较,对照

令狐綯大怒,说他以己之长,形人之短,文人无行。——《西湖二集》

(6) 又如:相形见绌

(7) 描绘

虽有心略辞给,固未能缕形其所由然也。——汉· 枚乘《七发》

(8) 形成,成为某种形象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楚辞·天问》

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管子》

英文翻译

form, shape, appearance

方言集汇

◎ 粤语:ji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n2 [宝安腔] hin2 [梅县腔] hin2 [台湾四县腔] hin2 [沙头角腔] hin2 [东莞腔] hin2 [陆丰腔] hin3 [海陆丰腔] hin2 [客语拼音字汇] hi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戸經青開平聲開口四等gheng/hengɣie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