骇异

hài yì [ hai yi]
繁体 駭異
注音 ㄏㄞˋ 一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骇异 hàiyì

(1) 惊骇怪异

be astonished;be shocked

词语解释

  1. 亦作“駴异”。惊异。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 猛 乃以手中白羽扇画江水,横流,遂成陆路,徐行而过。过讫,水復。观者骇异。”《旧唐书·杜让能传》:“虽知深奥,罕测津涯,亦闻骇异羣情,颇是喧腾众口。”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续幸存录》:“ 姜忠慤 与 马 ( 马士英 )忿争朝堂,则谓两相閧朝,为千古絶可駴异之事。” 鲁迅 《书信集·致韦素园》:“他见我一个人住在楼上,很骇异。”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駴异”。惊异。

晋干宝《搜神记》卷一:“猛乃以手中白羽扇画江水,横流,遂成陆路,徐行而过。过讫,水復。观者骇异。”
《旧唐书·杜让能传》:“虽知深奥,罕测津涯,亦闻骇异羣情,颇是喧腾众口。”
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续幸存录》:“姜忠慤与马(马士英 )忿争朝堂,则谓两相閧朝,为千古絶可駴异之事。”
鲁迅《书信集·致韦素园》:“他见我一个人住在楼上,很骇异。”

骇异的国语词典

惊骇讶异。

骇异的网络释义

骇异

  • 【词目】骇异
  • 【拼音】hài yì
  • 【释义】[be astonished;be shocked] 惊骇怪异
  • 骇异造句

    我骇异不已,我不得不惊诧于他的别有匠心,他的匪夷所思。
    众人看的真切,不由得胆为之震栗,头皮子也跟着紧了一紧,心中俱是骇异。
    她自然不知道,周惠的心里正骇异着。
    鸿渐骇异得按着辛楣肩膀,问他缘故。
    露五渊心中骇异,摇身一晃,身形向后疾速飘退,意图脱离那紫红绸绫的控制。
    张毅拼命的咽了口口水,俊朗脸庞上的神情,仿佛青天白日见鬼了一般,惊骇异常。
    不过虽然她们相信祂的话,知道那是真实可靠的,但那依然盘据在他们心里的无知,使他们的信心陷在黑暗中,以致他们非常的骇异,不知所措。
    如此骇异的景像,让少庄主心胆俱裂,正想要脚底抹油溜之大吉,却听到了赵痕恐怖的声音“少庄主,既然出来了,那就不要想着回去了。
    五条大汉以五种挑战瑜伽难度的姿势倒在了地上,望向了孟南的眼神中,写满了惊恐和骇异。
    前一秒还兴奋不已,下一秒叶锋的心中就只剩浓浓的骇异。
    吴老惊骇异常,心里暗想好不容易捡了个肥差养老,要是有人死在这里,那自己就要卷铺盖走人了。
    尝在云中,宿于别馆,拥妓醉寝,有侠儿持刃欲害武皇;及突入曲室,但见烈火炽赫于帐中,侠儿骇异而退。
    有学生杨君持种种特异功能之书,呈于先生面前,先生大怒,推扔满地,下逐客之令,狷介之性时有令人骇异者。
    二人一对一答之间,蒙面人喜卖弄才学展露无遗,竟是到了骂自己的程度,天雄心下既是骇异,又是好笑,心想天下间竟有如此之人,要不是亲见,实难相信。

    汉字详情

    hài [hai]
    部首: 320
    笔画: 9
    五笔: CYNW
    五行:
    仓颉: NMYVO
    四角: 701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马,亥声。本义:马受惊)

    (2) 同本义

    骇,惊也。——《说文》

    马方骇,鼓而惊之。——《汉书·梅乘传》

    (3) 又如:骇驷(狂奔的驷马)

    (4) 惊骇;惊诧;惊动

    录事骇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骇问。——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虎大骇。——唐· 柳宗元《三戒》

    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欧阳修《相州昼锦堂纪》

    (5) 又如:骇汗(因惊恐而流汗);骇浪(骇人的大浪);骇突(受惊而乱窜);骇殚(惊惧)

    (6) 震动

    而国人大骇。——《战国策·宋策》

    庶人骇政。——《荀子·王制》。注:“不安上之策也。”

    (7) 又如:骇世(震惊当世);骇俗(震惊世俗);骇惊(震惊)

    (8) 突发;兴起

    骇,起也。——《广雅·释言》

    (9) 又如:骇跳(暴跳);骇机(突然触发的弩机。比喻突发的祸难)

    (10) 惊扰;骚动

    凡鸟之举也,去骇从不骇。——《吕氏春秋》

    三军万夫,环旋翔佯,晃骇之间,虏骑乘之。——《新唐书》

    猋骇云讯集。——《汉书·扬雄传》。注:“动也。”

    哗然而骇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勒取财物,盈千累万,尤属骇人听闻。——《清史稿·西藏》

    (11) 擂,击

    燎京薪,骇雷鼓。——《文选·张衡·西京赋》

    (12) 播散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曹植《洛神赋》

    英文翻译

    terrify, frighten, scare; shock

    方言集汇

    ◎ 粤语:haai5
    ◎ 潮州话:hai5

    宋本广韵

    [yi]
    部首: 313
    笔画: 6
    五笔: NA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UT
    四角: 7744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 gǒng)从畀( )。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2) 同本义

    异,怪也。——《玉篇》

    异,奇也。——《广韵》

    何以异哉。——《列子·杨朱》

    异乎交益之士。——左思《魏都赋》

    妇人异甚。——《战国策·赵策》

    产异蛇。——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觉无异能。——唐· 柳宗元《三戒》

    父异焉。——宋· 王安石《伤仲永》

    (3) 又如:异疾(奇怪的病症);异形(怪异或奇特的形状)

    (4) 不同

    礼者为异。——《礼记·乐记》。注:“谓别贵贱也。”

    事为异别。——《礼记·王制》

    执心各异。——汉· 刘向《列女传》

    得无异乎。——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或异二者。

    何异以孤羊投群狼?——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异俗(风俗异于汉族的少数民族);异姓陌路(既不同姓也不认识);异手(指不同之人);异世(不同时代);异目(另眼)

    代词

    (1) 其他,别的

    贾不敢为异事。——《吕氏春秋·上农》

    无它异也。(意思是,没有别的意外的事)。——《后汉书·列女传》

    (2) 又如:异域茅草(蛮荒之地的乡野村夫);异土(他乡;别处)

    动词

    (1) 护翼

    古天异临子。——《盂鼎》

    (2) 区别;分开

    异是非,明好恶,检奸邪,消佚乱。——《新语》

    (3) 又如:异分(区别);异居(分居)

    (4) 觉得奇怪;诧异

    渔人甚异之。——晋· 陶潜《桃花源记》

    (5) 特别优待;特别重视 。如:异擢(破格提拔);异待(特别礼遇);异恩(特殊恩遇);异遇(特别优待);异谋(特别的计谋)

    (6) 通“翼”。恭敬

    极明与与,有畏劝汝,何异非汝,何畏非世。——《逸周书》

    (7) 通“翼”。辅助

    令行禁止王始也…出三日无适异;出四日无适与。——《逸周书》

    名词

    (1) 指以往,以前 。如:异时(往时;从前);异代(前代;前世)

    (2) 指以后,将来 。如:异日(来日;以后);异时(以后;他时);异世(后代;后世);异代(后代;后世)

    (3) 怪异不祥之事;灾异

    己巳,日有食之。何以书?记异也。——《公羊传》

    (4) 指特殊本领、才能

    觉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举天下所贡蝴蝶…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聊斋志异·促织》

    英文翻译

    different, unusual, strange

    方言集汇

    ◎ 粤语:j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i5 [海陆丰腔] ri2 ri5 [梅县腔] j2 [东莞腔] ji5 [台湾四县腔] ji2 ji5
    ◎ 潮州话: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與之平聲開口三等ji/jiobʰ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