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背虫
词语释义
颠当的别名。
词语解释
颠当的别名。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十四:“﹝颠当﹞《尔雅》谓之王蛈蜴…… 浙中 谓之驼背虫,其形酷似骆驼也。”
引证解释
⒈ 颠当的别名。
引明杨慎《升庵诗话》卷十四:“﹝颠当﹞《尔雅》谓之王蛈蜴…… 浙中谓之驼背虫,其形酷似骆驼也。”
驼背虫的网络释义
驼背虫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马,它声。从马,表示与马相类的动物。本义:骆驼)
(2) 同本义。也单用作“驼” 。如:驼茸(骆驼细毛织成的纺织物。即驼绒);明驼;单峰驼;驼囊(用骆驼皮革做的袋子);驼蹄(骆驼的蹄子);驼褐(用驼毛制的衣服);驼裘(驼绒服);驼队(骆驼队)
(3) 成块的东西。也作“坨” 。如:驼橐(驮垛)
(4) ∶相当于“坨”、“块”
你没看见,退油丹都使了两驼!——《大波》
形容词
人身体背部向后成拱形的 。如:驼腰(腰弯背驼);驼钩(弯钩);驼曲(弯曲)
动词
(1) 用牲口负物。也作“驮”
其兽则麒驎角端,騊騟橐驼。——《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注:“橐驼者,言其可负橐囊而驼物。故以名云。
他有一匹马,背驼三将,入水如踏平地,日行千里流星马,此乃是无敌之骑。——明· 黄元吉《黄廷道夜走流星马》
(2) 泛指背负。如:驼骑(驮运东西的牲畜);驼价(用骆驼运货的价钱);驼载(驮载)
(3) 〈方〉∶取物
凡取物,吴下曰担, 江阴曰挐, 丹阳等处曰捉, 宁波、 浙东曰驼。—— 明· 李翊《俗呼小录》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人用脊背驮
早背胡霜过戍楼,又随寒日下汀州。——罗邺《雁》
(2) 又如:背粮食;背头(男子头发由鬓角起都向后梳的发式);背锅(方言。驼背)
(3) 负担;承受 。如:背了一身债;背利(负担很重的或长期的利息);背罪(承担罪责)
(4)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boi5 poi5 (ba2) [陆丰腔] boi5 [沙头角腔] boi5 poi5 [宝安腔] boi5 | poi3 [海陆丰腔] boi5 poi6 (ba2) [客英字典] boi5 poi5 [梅县腔] poe.3 poe.5 bi5 [客语拼音字汇] ba2 boi4 poi4 [东莞腔] boi5 po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佩 | 蒲昧 | 並 | 灰 | 去聲 | 隊 | 合口一等 | 灰 | 蟹 | buaih/buoy | bʰuɒ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汉字部首之一,从“虫”的字多与昆虫、蛇等有关。按:“虫”甲骨文字形象蛇形,本读
即虺,是一种毒蛇。后为“蟲”的简体。本义:昆虫的通称)(2) 同本义
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说文》
风为虫。——《孔子家语·执辔》
烦气为虫。——《淮南子·精神》
禽兽虫蛾。——《列子·黄帝》
虫飞薨薨。——《诗·齐风·桑柔》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人民不胜虫蛇。——《韩非子·五蠹》
(3) 又如:虫豸(昆虫;虫子);虫蛭(小虫子);虫天(百虫能各自适应所处的环境);虫吊(虫声。其声凄切,有如吊问);虫出(人死后数日则尸体生虫。喻死后不得入土安葬)
肉腐出虫。——《荀子》
(4) 古代泛指所有的动物
蛟虫死。——《吕氏春秋·览冥》
(5) 又如:长虫(大虫。方言。指老虎);虫虾(指鱼虾);虫虱(泛指蛀虫);虫网(谓蜘蛛布网)
(6) 虫灾 。如:虫霜水旱(指农田的四大害);虫妖(虫类造成的灾害。多指蝗灾)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粤语:cung4 wa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ung2 fui3 [宝安腔] cung2 | fui3 [台湾四县腔] cung2 fi3 [客语拼音字汇] cung2 [东莞腔] cung2 [客英字典] chung2 [梅县腔] chung2 [陆丰腔] chu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七尾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虺 | 許偉 | 曉 | 微合 | 上聲 | 尾 | 合口三等 | 止 | 微 | xĭwəi | hyoix/xv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