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橐

tuó tuó [ tuo tuo]
繁体 駝橐
注音 ㄊㄨㄛˊ ㄊㄨㄛˊ

词语释义

驮垛。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驮垛。 清 侯方域 《宁南侯传》:“一日,见道傍驼橐,驰马劫取之,乃 锦州 军装也。”

引证解释

⒈ 驮垛。

清侯方域《宁南侯传》:“一日,见道傍驼橐,驰马劫取之,乃锦州军装也。”

汉字详情

tuó [tuo]
部首: 320
笔画: 8
五笔: CPXN
五行:
仓颉: NMJP
四角: 73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马,它声。从马,表示与马相类的动物。本义:骆驼)

(2) 同本义。也单用作“驼” 。如:驼茸(骆驼细毛织成的纺织物。即驼绒);明驼;单峰驼;驼囊(用骆驼皮革做的袋子);驼蹄(骆驼的蹄子);驼褐(用驼毛制的衣服);驼裘(驼绒服);驼队(骆驼队)

(3) 成块的东西。也作“坨” 。如:驼橐(驮垛)

(4) ∶相当于“坨”、“块”

你没看见,退油丹都使了两驼!——《大波》

形容词

人身体背部向后成拱形的 。如:驼腰(腰弯背驼);驼钩(弯钩);驼曲(弯曲)

动词

(1) 用牲口负物。也作“驮”

其兽则麒驎角端,騊騟橐驼。——《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注:“橐驼者,言其可负橐囊而驼物。故以名云。

他有一匹马,背驼三将,入水如踏平地,日行千里流星马,此乃是无敌之骑。——明· 黄元吉《黄廷道夜走流星马》

(2) 泛指背负。如:驼骑(驮运东西的牲畜);驼价(用骆驼运货的价钱);驼载(驮载)

(3) 〈方〉∶取物

凡取物,吴下曰担, 江阴曰挐, 丹阳等处曰捉, 宁波、 浙东曰驼。—— 明· 李翊《俗呼小录》

英文翻译

a camel; humpbacked; to carry on the back

方言集汇

◎ 粤语:to4

宋本广韵

tuó [tuo]
部首: 420
笔画: 16
五笔: GKHS
五行:
仓颉: JBMRD
四角: 50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槖省,石声。)

(2) 同本义

槖,囊也。——《说文》。按,小而有底曰橐,大而无底曰囊。

宁子职纳槖饘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乃裹糇粮,于橐于囊。——《诗·大雅·公刘》

负书担橐。——《战国策·秦策》

田乞盛阳生橐中,置坐中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卬家将军以为(张) 安世本持橐簪笔,事 孝武帝数十年。——《汉书·赵充国传》。 颜师古注:“橐,所以盛书也,有底曰囊,无底曰橐。簪笔者,插笔于首。”

橐金数千。——清· 张廷玉《明史》

(3) 鼓风吹火器

具炉橐,橐以牛皮。——《墨子·备穴》

象词

象声词 。如:橐橐的皮鞋声

动词

通“托”,依附

重争士橐。(指依附诸侯或卿大夫。)——《韩非子·五蠹》

英文翻译

a sack, a bag opening at both ends

方言集汇

◎ 粤语:tok3
◎ 客家话:[陆丰腔] tok7 [客语拼音字汇] tog5 tog6 [宝安腔] tok7 [客英字典] tok7 [海陆丰腔] tok7 [梅县腔] tok7 [台湾四县腔] to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他各鐸開入聲開口一等thaktʰɑ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