驮筐
词语释义
驮筐
(1) 挂在驮兽两侧或挑在人肩上的一对柳条篓子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pannier] 挂在驮兽两侧或挑在人肩上的一对柳条篓子 tuó kuāng ㄊㄨㄛˊ ㄎㄨㄤ 驮筐 ◎ 驮筐tuókuāng [pannier]挂在驮兽两侧或挑在人肩上的一对柳条篓子
驮筐的网络释义
驮筐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duò
名词
(1) 驮着货物的牲口或牲口所负载的货物 。如:驮垛(又称驮担、驮装、驮子。捆扎成垛供驮运的货物或行李)
(2) 另见
tuó
动词
(1) (形声。从马,大声。本作“佗”。《说文》:“负何也。”本义:骡马负载东西)
(2) 同本义
驮,负物也。——《说文新附》
其奇畜则橐佗。——《汉书·匈奴传上》。师古曰:“橐佗,言能负橐囊而驮物也。”
(3) 又如:驮绳(捆缚负载之物所用的绳子);驮银;驮背((
)。牲口负载东西);驮骡(专用来驮东西的骡子);驮家(驮户。专事驮运业务的人家);驮畜(专门用于驮东西的牲畜)。引申为用背负载。如:驮不动(4) 挨;受
丫头驮打,丫头驮骂,丫头也是爷娘生,夫人打我,少打几下。——赵景深辑《古代儿歌资料》
(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to5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匡声。本义:筐子,盛东西的方形竹器)
(2) 同本义。后亦用柳条或荆条等编成
维筐及筥。——《诗·召南·采筥筥》。注:方曰筐,圆曰筥
载筐及筥。——《诗·周颂·良耜》
錡釜之器。——《左传·隐公三年》
具扑曲筥筐。——《淮南子·时则》。注:“员底曰筥。”
约者有筐箧之藏。——《荀子·荣辱》
糗一筐。——《国语·楚语》
背筐,手长鑱。——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筐篚(盛物竹器);筐簏(盛物的竹器);筐笼(泛指盛物竹器);筐箩(箩筐。竹篾等编的盛器);筐篓(盛物的两种竹器)
(4) 簪
柱不可以摘齿,筐不可以持屋。——《淮南子》。高诱注:“筐, 小簪也。”
(5) 同“匡”
大夫不里椁,士不虞筐。——《礼记》
(6) 又如:筐当(匡当。用以限定所制物件形状、大小的框架)
(7) ∶方正;方 。如:筐床(匡床。方正而舒适的床);菜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ong1 [客英字典] kiong1 [海陆丰腔] kiong1 [梅县腔] kian1 kiong1 [陆丰腔] kiong1 [宝安腔] kiong1 [客语拼音字汇] kiong1 [东莞腔] kio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匡 | 去王 | 溪 | 陽合 | 平聲 | 陽 | 合口三等 | 陽 | 宕 | khyang/qvang | kʰĭwa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