颔颐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动动腮巴。谓点头以示默认、承诺。
唐 白行简 《李娃传》:“生愤懣絶倒,口不能言,頷颐而已。”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觱篥》:“曲终汗浹其背, 尉迟 頷颐而已。”
引证解释
⒈ 动动腮巴。谓点头以示默认、承诺。
引唐白行简《李娃传》:“生愤懣絶倒,口不能言,頷颐而已。”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觱篥》:“曲终汗浹其背, 尉迟頷颐而已。”
颔颐的国语词典
点头。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页(
),含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下巴颏)(2) 同本义
颔,含也,口含物之车也。——《释名》
颐,或曰颔车。——《释名·释形体》
绝其颔。——《公羊传·宣公六年》
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庄子·列御寇》
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后汉书·班超传》
相逢应不识,满颔白髭须。——白居易《东南行》
(3) 又如:颔车(齿下骨的别名);颔雪(颔下的白须);颔颏(下巴)
(4) 位于颈的前上方,相当于颏部的下方,结喉的上方
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俯仰,腹满泄,两颔痛。——《素问·刺热篇》
动词
(1) 点头
逆于门者,颔之而己。——《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但微颔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2) 又如:颔首;颔头(点头);颔命(接受旨意)
(3) 摇动 。如;颔颐(动动腮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页(
),臣( )声。臣,面颊,繁化作“颐”。本义:下巴) 同本义颐,颌也。——《方言十》
颐,或曰辅车,或曰牙车,或曰颊车。——《释名》
后稷岐颐自求。——《春秋元命苞》
端行颐霤如矢。——《礼记·玉藻》
手指颐指。——《庄子·天地》
擢项颐。——《汉书·东方朔传》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易·噬嗑》
大耳横颐方面相,肩查腹满身躯胖。——《西游记》
方额广颐。——《新唐书》
(2) 又如: 颐腮(头颅);颐脱(下颚骨脱臼); 颐溜(俯身伸首平视, 下巴如屋溜下垂。形容礼敬的样子)
动词
(1) 保养
颐者,养也。——《易·序卦》
百年曰期颐。——《礼记·曲礼》
恶饮食乎陋巷兮,亦足以颐神而保年。——唐· 韩愈《闵己赋》
(2) 又如:颐志(养志);颐育(养育);颐神(保养精神);颐爱(保养爱惜);颐贤(培养人才);颐养精神(保养元气);颐身(保养身心);颐年(保养延年);颐老(养老);颐养天年(保养年寿);颐神养性(保养精神元气)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h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