颓靡

tuí mǐ [tui mi]
繁体 頹靡
注音 ㄊㄨㄟˊ ㄇ一ˊ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颓靡 tuímǐ

(1) 精神不振

变得畏怯而颓靡
dejected;disappointed

词语解释

  1. 委靡;衰败。

    晋 庾阐 《浮查赋》:“故能紆餘盘骪,森萧頽靡,阳飘飈结,华裂水洒。” 唐 陈子昂 《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则我府君当钦明之世,承苛慝之烬,缉頽靡之餘。” 明 归有光 《与周淀山书》之三:“不顾纪纲决裂,风俗頽靡,人心纷乱而莫可收拾。”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 民国 初年,朝野上下之忘仇寡耻,徒事内争,颓靡昏罔之人心也。”

引证解释

⒈ 委靡;衰败。

晋庾阐《浮查赋》:“故能紆餘盘骪,森萧頽靡,阳飘飈结,华裂水洒。”
唐陈子昂《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则我府君当钦明之世,承苛慝之烬,缉頽靡之餘。”
明归有光《与周淀山书》之三:“不顾纪纲决裂,风俗頽靡,人心纷乱而莫可收拾。”
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民国初年,朝野上下之忘仇寡耻,徒事内争,颓靡昏罔之人心也。”

颓靡的国语词典

颓废衰败,委靡不振。

颓靡的网络释义

颓靡

  • 颓靡是汉语词汇,
  • 拼音:tuí mǐ,
  • 出自《浮查赋》。
  • 释义:委靡;衰败。
  • 颓靡造句

    这段时间小李有点颓靡不振。
    可是当紫烟又一次出现在他的梦中,他再次上路了。没有真实方向的孤独的行走。这次,他穿过了纸醉金迷的赌场和戏院,穿过了欲望与颓靡。
    他整天无所事事,颓靡不振,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人终究是不该活在过去里的。人生说短亦漫长,说漫长亦着实短暂。总还有日子要过下去。颓靡沉默是一种活法,涅槃再生亦是一种。该拥有的,理应不只有黑暗的过去。
    这秘密就象一颗种子,在阳光雨露的催生下,急急的发芽、生长、想开出绚丽的花朵,让世人瞩目,而我却拼命压抑它蓬勃的,勇猛的生命力,让它颓靡、萎败、最后腐烂在深不可测的黑暗地底。
    正因为醉生梦死的颓靡风气,才有了慷慨歌吹的仁人志士。
    学会放弃,放弃不是颓靡,只是不与自己交战,不与生活不共戴天。
    夜落晚风凉,枝上寒鸦鸣。漫步街头走走停,影单夜颓靡。双眸茫然环周遭,行人何其多,唯我最孤凉。
    因此,恳望十方仁者,都能对节义道德尽力宣导,裨使秽欲颓靡的社会风气得以消弭,清净光明的人类良知能够发扬。
    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
    在这大城市里,也是活力的源泉,暮的蒸笼,既是功名的温床,也是罪恶的深渊;是英雄得志之地,名士得意之所,亦是志士颓靡之处,好汉落魄的地方。
    ‘乐音有不同的层次,低层次的乐音悖逆天道中庸的原则,对人性的宣泄毫无节制,会引导人走向颓靡或暴戾的极端,最终毁灭人性,是亡国之音。
    以嘲弄的眼光看待人生,是最颓靡的。
    所谓骨气,“气”由“骨”定。骨头硬者,是浩然之气;骨头软者,是颓靡之气;无骨者,无气。
    这里既有千金一掷的豪赌,也有一笑倾城的美人;既是英雄得志之地,名士得意之所,也是志士颓靡之处,好汉落魄之堂。
    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气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尚的品德,超脱时期和社会,走自己准确的途径。不发奋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
    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
    在他最近重新编排的回忆录里,利物浦的精神教父评论道,在那个他得争取资金的董事办公室是如此的昏暗而颓靡以至于被他称为“停尸间”。
    西方人移民到中国的典型特征是从经济颓靡的民主国家到发展迅速的专制国家的转变,而中国人移民到西方社会却截然相反。
    谁将充当新一轮全球股市反弹的急先锋,沪深两指能否摆脱颓靡,让我们拭目以待。

    汉字详情

    tuí [tui]
    部首: 616
    笔画: 13
    五笔: TMDM
    五行:
    仓颉: HNMBO
    四角: 2128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页( xié),从秃。页,人头。本义:头秃。原作“穨”)

    (2) 同本义。本作“跕”

    穨,秃貌。从秃,贵声。——《说文》。字亦作颓。

    颓,首秃也。——《六书故》

    (3) 委靡,消沉

    颓然乎其间。(颓然,形容醉倒的样子。)——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4) 又如:颓卒(委靡衰老的士卒);颓思(颓丧的心意);颓尔(厌伏不振貌);颓堕委靡(体力精神衰退不振)

    (5) 衰老。如:颓塌(衰老);颓年(老年;暮年);颓龄(衰年;垂暮之年);颓颜(犹衰颜。容颜衰老)

    (6) 詈词。恶劣之意

    今日颓天,百般的难得晚。——元· 王实甫《西厢记》

    动词

    (1) 下坠。也作“隤”

    泰山其颓乎?——《礼记·檀弓上》

    嗣业是步士升山,颓石四面以击贼。——《新唐书》

    (2) 也指暴风从上而下

    习习谷风,维风及颓。——《诗·小雅·谷风》

    焚轮谓之颓。——《尔雅》。李注:“暴风从上下降谓之颓。颓,下也。”

    颓乎其顺也。——《礼记·檀弓》

    (3) 倾斜;衰败

    尻欲颓而方。——《齐民要术》。石声汉校释:“臀部要斜下,要方正。”

    (4) 坍塌,崩坏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明· 汤显祖《牡丹亭·惊梦》

    (5) 又如:颓剥(颓坏剥落);颓云(坠落的云);颓垣(倾塌的墙);颓唐(陨坠貌);颓关(倾塌缺损);颓裂(崩裂)

    (6) 衰微;衰败;敝败

    晋风日已颓。——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陈寿《隆中对》

    风俗颓弊。——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7) 又如:颓惰(懈怠;堕落);颓陵(衰替);颓法(敝败的法典);颓败(犹败坏);颓坏(败坏);颓亏(衰败缺损);颓毁(毁坏);颓替(犹陵夷;衰颓);颓弛(脱落;弃置)

    (8) 水向下流 。如:颓波(水波下泻)

    名词

    (1) 雄马生殖器

    有汗时休去檐下拴,渲时休教侵着颓。——元· 马致远《耍孩儿》

    (2) 颊下

    颓,颊下。——《玉篇》

    英文翻译

    ruined, decayed; disintegrate

    方言集汇

    ◎ 粤语:teoi4

    宋本广韵

    mí,mǐ [mi,mi]
    部首: 804
    笔画: 19
    五笔: YSSD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ICLMY
    四角: 00211

    详细解释

    名词

    通“湄”。水边,河岸

    明月珠子,玓瓅江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动词

    (1) 浪费

    而百姓靡于外。——《战国策·秦策》

    国家靡敝。——《礼记·少仪》。疏:“谓财物糜散凋敝。”

    不随俗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靡之者。——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又如:奢靡;靡货(奢侈品);靡靡(华丽而堂皇);靡丽(奢华,美盛)

    (3) 消失

    喧杂杂鸟声多,静悄悄人事靡。——《西游记》

    (4) 又如:靡散(消灭);靡碎(散碎)

    (5) 通“糜”。烂

    子胥靡。——《庄子·胠箧》

    (6) 通“摩”。切磋,研究

    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荀子·性恶》

    (7) 摩擦,接触

    喜则交颈相靡。——《庄子·马蹄》

    (8)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非,麻声( )。本义:无;没有)

    (2) 同本义 。

    靡,无也。——《尔雅》

    靡室靡家。——《诗·小雅·采薇》

    靡日不思。——《诗·邶风·泉水》

    靡不有初。——《战国策·秦策》

    靡计不施。——《聊斋志异·促织》

    靡不毕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靡有孑遗(没有遗漏,一点儿不剩)

    (4) 散乱;顺风倒下

    望其旗靡。——《左传·庄公十年》

    左右皆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汉军皆披靡、分散之貌。——《史记》

    利夫秋豪害靡国家。——《荀子·大略》。注:“披靡也。”

    虫尽靡。——《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风靡;委靡;披靡,靡拉(毁损破坏);靡披(草木随风所至,无不倒伏);靡徙(失正,抑退的样子);靡敝(衰败,败坏);靡然(随风披靡的样子)

    (6) 蔓延 。如:靡迤(绵延不绝的样子)

    形容词

    (1) 细腻;细密

    靡颜腻理。——《楚辞·招魂》

    (2) 又如:靡密(细密,细致):靡曼(肌理柔腻细致);靡颜腻理(形容美人容颜姣妍,肌肤细腻)

    (3) 华丽,美好

    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庄子·天下》

    (4) 又如:靡曼(柔弱,柔美,华丽)

    (5) 缓

    行迈靡靡。——《诗·王风·黍离》

    (6) 又如:靡迤(小步而行);靡靡(迟缓的样子;柔和的乐音)

    (7) 另见

    英文翻译

    divide, disperse, scatter

    方言集汇

    ◎ 粤语:mei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i2 mi3 [客英字典] mi3 mi2 [客语拼音字汇] mi2 [台湾四县腔] mi2 mi3 [东莞腔] mi2 [陆丰腔] mi3 [宝安腔] mi2 [梅县腔] m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文彼支B開上聲開口三等支Bmĭemiex/m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