颓弛

tuí chí [ tui chi]
繁体 頹弛
注音 ㄊㄨㄟˊ ㄔˊ

词语释义

1.脱落;弃置。

词语解释

  1. 犹废弛。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先是, 益州 牧 刘璋 纲维頽弛, 周瑜 、 甘寧 并劝 权 取 蜀 。”《宋书·武帝纪中》:“画一之制,渐用頽弛。” 宋 苏轼 《论赏罚及修河事》:“而纪纲頽弛,媮懒成风,则千万人受其害,此得为仁乎?”

  2. 穨弛:脱落;弃置。

    清 朱仕琇 《乐闲图序》:“先生年五十一,正古人服官政之年,韜櫝藏器,未竟其施,乃穨弛朝服,黑髮坚齿,与二三野者,磯钓岫游。”

引证解释

⒈ 犹废弛。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先是, 益州牧刘璋纲维頽弛, 周瑜、甘寧并劝权取蜀。”
《宋书·武帝纪中》:“画一之制,渐用頽弛。”
宋苏轼《论赏罚及修河事》:“而纪纲頽弛,媮懒成风,则千万人受其害,此得为仁乎?”
穨弛:脱落;弃置。 清朱仕琇《乐闲图序》:“先生年五十一,正古人服官政之年,韜櫝藏器,未竟其施,乃穨弛朝服,黑髮坚齿,与二三野者,磯钓岫游。”

颓弛的网络释义

颓弛

  • 颓弛,汉语词汇。
  • 拼音是 tuí chí,
  • 注音是ㄊㄨㄟˊ ㄔㄧˊ
  • 释义:1、犹废弛。2、穨弛:脱落;弃置。
  • 汉字详情

    tuí [tui]
    部首: 616
    笔画: 13
    五笔: TMDM
    五行:
    仓颉: HNMBO
    四角: 2128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页( xié),从秃。页,人头。本义:头秃。原作“穨”)

    (2) 同本义。本作“跕”

    穨,秃貌。从秃,贵声。——《说文》。字亦作颓。

    颓,首秃也。——《六书故》

    (3) 委靡,消沉

    颓然乎其间。(颓然,形容醉倒的样子。)——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4) 又如:颓卒(委靡衰老的士卒);颓思(颓丧的心意);颓尔(厌伏不振貌);颓堕委靡(体力精神衰退不振)

    (5) 衰老。如:颓塌(衰老);颓年(老年;暮年);颓龄(衰年;垂暮之年);颓颜(犹衰颜。容颜衰老)

    (6) 詈词。恶劣之意

    今日颓天,百般的难得晚。——元· 王实甫《西厢记》

    动词

    (1) 下坠。也作“隤”

    泰山其颓乎?——《礼记·檀弓上》

    嗣业是步士升山,颓石四面以击贼。——《新唐书》

    (2) 也指暴风从上而下

    习习谷风,维风及颓。——《诗·小雅·谷风》

    焚轮谓之颓。——《尔雅》。李注:“暴风从上下降谓之颓。颓,下也。”

    颓乎其顺也。——《礼记·檀弓》

    (3) 倾斜;衰败

    尻欲颓而方。——《齐民要术》。石声汉校释:“臀部要斜下,要方正。”

    (4) 坍塌,崩坏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明· 汤显祖《牡丹亭·惊梦》

    (5) 又如:颓剥(颓坏剥落);颓云(坠落的云);颓垣(倾塌的墙);颓唐(陨坠貌);颓关(倾塌缺损);颓裂(崩裂)

    (6) 衰微;衰败;敝败

    晋风日已颓。——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陈寿《隆中对》

    风俗颓弊。——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7) 又如:颓惰(懈怠;堕落);颓陵(衰替);颓法(敝败的法典);颓败(犹败坏);颓坏(败坏);颓亏(衰败缺损);颓毁(毁坏);颓替(犹陵夷;衰颓);颓弛(脱落;弃置)

    (8) 水向下流 。如:颓波(水波下泻)

    名词

    (1) 雄马生殖器

    有汗时休去檐下拴,渲时休教侵着颓。——元· 马致远《耍孩儿》

    (2) 颊下

    颓,颊下。——《玉篇》

    英文翻译

    ruined, decayed; disintegrate

    方言集汇

    ◎ 粤语:teoi4

    宋本广韵

    chí [chi]
    部首: 312
    笔画: 6
    五笔: XB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NPD
    四角: 14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弓,也声。本义:放松弓弦)

    (2) 同本义:

    弛,弓解也。——《说文》

    弛弓尚角。——《礼记·曲礼》

    一张一弛。——《礼记·杂记》

    乃弛弓而自后缚之。——《左传·襄公十八年》

    弧弓弛而不张。——《楚辞·谬谏》

    (3) 又如:弛张(一松一紧。弛,放松弓弦;张,拉紧弓弦)

    (4) 松弛,放松

    弛,缓也。——《广雅》

    四日弛力。——《周礼·大司徒》。注:“息徭役也。”

    病热而筋弛。——《素问·刺要论》

    (5) 又如:弛易(松慢;变换);弛纵(放纵);弛玩(松懈玩忽)

    (6) 解除

    令弛县。——《周礼·大司乐》。注:“释下之。”

    弛周室之忧。——《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注:“犹解也。”

    (7) 又如:弛解(解除警卫);弛防(解除防备)

    (8) 毁坏;废弃

    庶民弛政。——《礼记·乐记》。注:“去纣时苛政也。”

    弛侯。——《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注:“废也。”

    文公欲弛 孟子之宅。——《国语·鲁语》

    (9) 又如:弛力(舍弃力役的事情);弛政(除去苛政)

    (10) 释放 。如:弛狱(释放狱囚)

    (11) 放下

    弛于负担。——《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注:“去离也。”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聊斋志异·狼三则》

    (12) 又如:弛仗(放下兵器);弛兵(放下武器);弛担(放下担子;推卸责任);弛卸(推卸)

    (13) 延缓 。如:弛期(延缓时日);弛沓(拖沓)

    形容词

    (1) 懈怠,松懈

    识者固知元政紊弛而变兴自下之渐矣。——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弛绝(松懈断绝);弛惰(松懈怠惰)

    英文翻译

    loosen, relax, unstring a bow

    方言集汇

    ◎ 粤语:ci2 c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i1 [宝安腔] ci3 [梅县腔] chii3 chi3 [台湾四县腔] cih3 je1 [客语拼音字汇] ci1 si3 ye1 [海陆丰腔] chi3 ze1
    ◎ 潮州话:s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施是支A開上聲開口三等支Aɕĭesjex/sjee